《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一個改名換姓、在臺北城開起偵探社的日本妖怪的故事,我這輩子最無法抗拒的三種男人就是攝影師、生物學者和偵探,加上法務主獺槻又是公認的美男子,確實讓我一開始就對這本書加分不少!
(小說中人一再表示法務主獺槻神似當時的演員上原謙,糟糕!破壞想像了!)
既然是偵探小說,必然是要先談談推理的成分,系列第一集的《妖怪偵探登場》中包含〈江山美人之研究〉、〈士林街醜聞〉和〈最後致意〉三個案件,其中篇幅最長的〈最後致意〉是改編自「西門町的四月笨蛋」這個實境遊戲。雖然有懸疑、有解謎,但沒有公平遊戲的成分,讓我來看的話,會把它定位在有懸疑解謎成分的奇幻小說。
《妖怪偵探登場》其實可以當作《言語道斷之死系列》的外傳,因為目前已出版的《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和《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我都已經看過,所以不僅理解上沒有問題,甚至有進一步補完本傳簡略提到的事實背後的想法與情感,我看完之後又回頭翻了一遍《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的後記,整個覺得超深情的!
除了作為外傳的補完作用,書內的案件本身也都包含著「情意」,譬如〈江山美人之研究〉中的愛情、親情與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士林街醜聞〉除了戀情之外更是有著對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格的敬重之情,這些複雜的人情以一九四零年代的臺北為背景,藉由奇幻設定得到更深入的闡述,可說不只是《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而是整個「臺北地方異聞」的醍醐味。
比較可惜的是,佔全書篇幅近半的〈最後致意〉,在遊戲改編和小說之間沒有取得很好的平衡,讓全篇變得比較像解謎流水帳,我自己也寫過改編論壇互動遊戲的小說(《沒有天空的流星雨》),所以可以了解不好取捨的難處,加上這本書本來就偏向外傳的定位,所以覺得在可接受的範圍。
基於偵探和助手的角色魅力,還有短篇系列的形式在這個世界觀下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我很期待之後的系列作能走出外傳的格局,當然如果同時還保留了與本傳互相參照的樂趣,然後多一點與那位大人的CP bonus,我也會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