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因應創革關站搬過來的舊文,原文發表於2011/05/29 ※
其實是在獵音館看到〈你的體內流著誰的血? (樂風影響討論串)〉才想到這個主題
寫作往往是從臨摹開始,在模仿中逐漸滲入自己的素質
無論是刻意學習或不經意受到感染,你是用什麼樣的土壤種出自己的文字呢?
1.《哈利波特》- J. K. 羅琳
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講,可說是跟著哈利?波特一起長大的
雖然後面出得比較慢,最後終究是比它先一步長大了
不過在國小到國中一開始寫作時,羅琳直白而生動的筆風確實是我學習的對象
國三第一次寫出看起來比較正常的短篇小說
看過的朋友就說讓她想到《哈利波特》
我想我就是在此學到一篇小說的基本文字組成
最早對第三人稱限制視點的偏愛或許也是來自這個系列
(小時候看的推理小說也大概有點影響)
2.《刺客正傳》- 羅蘋?荷布
我是在高一看到這部作品,是我少數全套買回家的奇幻小說
雖然並非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卻是目前為止影響我寫作最大的小說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細膩的描寫不等於無趣或賣弄
而是可以對述說一個故事有積極作用
印象最深的是蜚滋借用鐵匠鼻子感受到、以嗅覺描繪的公鹿堡
雖然沒有立即從它得到什麼用字遣詞的技巧,卻徹底改變了我的觀念
3.《旅店主人之歌》- 彼得?畢格
原本沒在計畫中,是突然想起這本小說的,真的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
不過說到影響,或許從頭到尾只有一句話
原文記不起來,是在描寫主角努力把小船開到岸邊的短短一句
但是動詞的用法讓我印象深刻!
現在想起來我常常想刻意使用原本不屬於這個物體或場合的動詞或形容詞
說不定其來有自?
4. 乙一
不能說真正影響我,而是一個參考目標般的東西
最早看〈夏天、煙火與我的屍體〉只覺得蠻好看的
看了《ZOO》才真的覺得很喜歡這個作家
他欠缺直接表達情感、只是敘寫外在表象的作法,是我也習慣使用的
所以覺得把這樣的方式應用得很好的他是可以學習的對象
而他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自然而然地加入非自然元素
這個或許可稱作「奇幻設定」東西卻僅僅只是為了描寫真實的人類所存在
有種「就是想要寫這樣的小說」的感覺
另外,因為他的小說,才讓我對短篇小說有不一樣的感觀
回顧一番,竟然都是翻譯作品!
說起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中學階段,差不多都是歐美翻譯小說養起來的吧?
(小時候吃的東西真的影響很大......)
有時候也很擔心自己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假翻譯腔」?
雖說自己喜歡的類型小說,臺灣本土目前幾乎沒有同樣定位的作品
但或許還是不能一味學習國外的小說
還是要認真思考中文的特色可以有什麼樣的應用
這應該是我最近一年嘗試看輕小說後的感想
因為有很多非專業譯者的翻譯版本,更能看出原本語言異於中文的特色
這是不同語言無法複製的小說表現技巧
沒有前輩的路標或許是我們需要更努力之處
如果你不是生在大海賊時代,那就表示你自己可以成為哥爾羅傑!
以上是四年多以前的想法
至於如今,雖然臺灣的大眾小說還是被翻譯作品佔據
但已經漸漸出現一些我夢想要寫出來的那種小說
整體來說,果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吧!
雖然是很久以前的文,還是歡迎大家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