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學長和老師們的升學之路,我真覺得沒特別執著,甚至機緣的人不適合走學術路。人活著總自以為地背負許多責任,認為世界沒有自己則無法運轉......這太過杞人憂天(《列子?天瑞》)。而做個學者,似乎B>Z,五穀不耕、農牧不勞,動動嘴就是名望和財富。這也太看得起學者了,倘若如此,應該人人都來做學者而非鄙視之才是。
至於「人活著總自以為地背負許多責任,認為世界沒有自己則無法運轉」,我感想(按:我不太確定這想法從哪來的,寫完後重新看一下,我想應該是現象學,但也沒針對認識論問題談得更深入,算了,就這樣)是:每個人都建構了自己的小世界,並建立框架篩選外部資訊而補充或擴建世界......框架是否不變?往往不變,除非受到重大刺激。俗話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除非重大刺激,令牠不想當牛。思考起,一隻牛甚麼時候開始認為自己是牛,就跟「為什麼博士不能賣雞排」和「殺豬的不能教英文」一樣積非成是,儘管人類社會強烈的社會性,雖然不同地區可能是不同的,制約了「牛還是牛」。這問題就回到了:人最初的框架是哪來的?(按:柏拉圖的理型論你好,修莫、洛克的經驗論你好......現在一想哲學問題,馬上跑出歷代祖師爺的論述)但很顯然這篇文章想處理「倫理的應然」而非「認識的實然」問題,所以先就此打住。
申言之(白話文:我想說),既然世界並非沒有自己就不能運轉,給自己更多且壓不過氣的責任,不過是一種中二病。我們不是六花,不會因此更萌,更不會因此變成六花,所以請放過自己。
現在對自己的期許是:實實在在的,看清自己的棋盤上有哪些棋子,做出當下最好的安排則足矣。(我已經不想離開「學術」這個棋盤了!JOJO~)
至於「人活著總自以為地背負許多責任,認為世界沒有自己則無法運轉」,我感想(按:我不太確定這想法從哪來的,寫完後重新看一下,我想應該是現象學,但也沒針對認識論問題談得更深入,算了,就這樣)是:每個人都建構了自己的小世界,並建立框架篩選外部資訊而補充或擴建世界......框架是否不變?往往不變,除非受到重大刺激。俗話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除非重大刺激,令牠不想當牛。思考起,一隻牛甚麼時候開始認為自己是牛,就跟「為什麼博士不能賣雞排」和「殺豬的不能教英文」一樣積非成是,儘管人類社會強烈的社會性,雖然不同地區可能是不同的,制約了「牛還是牛」。這問題就回到了:人最初的框架是哪來的?(按:柏拉圖的理型論你好,修莫、洛克的經驗論你好......現在一想哲學問題,馬上跑出歷代祖師爺的論述)但很顯然這篇文章想處理「倫理的應然」而非「認識的實然」問題,所以先就此打住。
申言之(白話文:我想說),既然世界並非沒有自己就不能運轉,給自己更多且壓不過氣的責任,不過是一種中二病。我們不是六花,不會因此更萌,更不會因此變成六花,所以請放過自己。
現在對自己的期許是:實實在在的,看清自己的棋盤上有哪些棋子,做出當下最好的安排則足矣。(我已經不想離開「學術」這個棋盤了!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