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平
貳、著作
參、影響與評價(註:標題為整理者所下)
貳、著作
參、影響與評價(註:標題為整理者所下)
一、通貫的斷代史家:史家嚴耕望於《治史答問》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並謂呂思勉為「通貫的斷代史家」。
二、分類家:呂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又廣泛閱讀新出報刊和從西方引進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寫書時,經常證據羅列,然後給出一些暗示;證據不足時,卻不強說出結論,而是留待來者。呂思勉相信仔細讀古書是可以一定程度的挖掘真相的。在《白話本國史》一書中呂思勉羅列了商朝的帝系譜,並在未見到考古資料的情況下做按語道:「以上商朝的帝系譜,是據的《國語》:『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帝甲亂之,七世而隕』,又姜氏告公子重耳,『商之享國三十一王』。《大戴禮·保傅篇》:『殷為天子,三十餘世,而周受之。』《少閒篇》:『成湯卒崩,殷德小破,二十有二世,乃有武丁即位。……武丁卒崩,殷德大破,九世,乃有末孫紂即位。』都和《史記》世數相合。又《書經·無逸篇》述殷中宗高宗祖甲諸君享國的年數,似乎也還確實。」此按語的結論是《史記·殷本紀》的記載非常可靠。後來,這一論斷為考古出土文物證實。(王國維根據殷墟卜辭資料考證殷商先王先公名號,排出一個較爲可靠的世系,殷商先王從湯至紂,正好也是三十一位;上博楚簡《容成氏》簡42也言「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紂作」)由此一事件可見呂思勉治學之方法以及古書本身有獨立於考古文物的重要價值。
三、努力家:呂思勉讀書極勤,世傳他把二十四史從頭到尾讀過三遍。由於他寫書有時只列舉證據,不寫結論,也有人批評他寫書有抄書之嫌。
四、分析家:在《歷史研究法》一書中,呂思勉曾言:「學歷史不是為了可以做前車之鑒。我們從歷史得到的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其實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遠的原因在內;深求其故,無不可以追溯至極遠之世的。」此可作為他對歷史研究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