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御宅開門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 2012-06-09 06:10:23 | 巴幣 114 | 人氣 542

  上上個星期開始做都市傳說的報告後整個毛骨悚然一整個夜晚。但原本心裡想說只要撐過去就好了,沒想到報告當天前面居然有兩位同學硬是直接各吃半個小時使之後包含我的人都沒報告到,明明一個人五到十分鐘就夠了的說。(雖然之後我也做了幾乎一樣時間的報告,不過沒妨礙到人報告順利結束)

  那麼,這兩位同學報告的題目是什麼呢?是《銀魂》以及《Fate/Zero》。



  極其冗長的報告聽到最後不僅沒聽出重點,說實在地我一半就開始渙散、做自己的事情了......(小朋友不要學這種壞習慣喔!人家的報告要好好聽完喔!)

  雖然可以感受到她們的熱情,卻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會產生強烈的抗拒感。或許是因為過於露骨的關係,當兩位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角色與劇情(還有細部設定)時,一方面是有被強迫推銷的厭惡感,二方面是讓人提不起勁、進不去那個世界。而第三,是意識到了「御宅族」這個敏感的身分問題。

  這個所謂的「敏感」,我想正是臺灣社會一切次文化身分認同與社會價值觀的歸結點。

  臺灣文化的淺薄是雙面刃,當媒體以宅男宅女(或某P大說的韓流迷妹)之意取悅大眾而讓社會產生怪奇的價值觀時,竟意外地這種帶有歧視意味的觀點也會像翻棋般在適當的解說與群體壓力下被消融。除了淺薄外,土根性的臺灣同理心精神也是其推手之一。敏感其實是可以靠努力解決的。但這扯遠了。

  在次文化依舊處在打壓的情況下,猛烈過甚的愛好推廣在大眾心態中顯得不倫不類,更難以入耳傾聽,遑論了解。就連本應站在同一陣線的我都沒能支持這兩位,別說是其他還不甚清楚的同學。

(《御宅學入門》,不過岡田的書似乎都沒有要讓外界人看懂的意思......?)



  我曾不斷思考要如何編出一本近似於「御宅作品入門」的小書,甚至確實是有如果編得出來想拉去同人場賣或是在學校開講座推廣之類的想法。期許這本書可以讓完全沒有接觸動漫文化的人在短時間內抓到要領。會不會喜歡上是另一回事,但閱讀之後能有所收穫、得到樂趣、能比較全盤地去了解御宅文化甚至更廣泛的網路族群文化,進而不會排拒,則是本書的宗旨了。

  但要做到這麼個回事,勢必需要某部份的作為。在有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推廣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讓人可以不受到意識與情緒的影響來真正了解內容物。雖然我想遠不及報告與演講的參考書,但憑藉自己的經驗,以下是我所認為的幾個要點:

(一)冷靜

  不論做什麼,冷靜真是第一要務。但這並不是以好像在講一個平淡無奇的報告般的語氣把想表達的說出來。冷靜的目的在於隱藏過於露骨的強迫推銷,於此同時也比較能掌握自己的條理。次文化間的互斥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瘋狂似地把自己想說的一股腦都說出來後卻毫無建設性,別人根本不曉得你要講什麼、你在講什麼。

  那種過於直接的態度在部分人眼中或許是純真,但我想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痛苦的。不冷靜後彼此次文化間的碰撞、或是看貶,都會比較容易發生,長遠下來會更加深對立(應該還是很多人還在搞潮與宅之類的)。冷靜,而冷靜才有辦法想想之後的這幾個要件。

(二)「綱要」、「適眾」、「代表性」

  這三點則是針對於推廣內容的一些建議,首先是「綱要」這一點。將數千字的長篇文章以150到180字簡明扼要地說明是拙者最近這段日子一直在接受的訓練。簡潔明快地說明一件事並不簡單,但成效顯著。

  在沒給任何背景條件下,貿然地跟別人談起「聖杯戰爭」、「中二病」、「阿部」等等團體語、隱語,聽眾聽不懂理所當然,也可能催生厭惡之心。當然還一一介紹角色跟由來跟功績,就更顯得冗長,尤其是在沒有直接的影片輔助的情況下,聽來是會覺得枯燥無味的。

  如果能夠清楚說明,也有時間使聽眾吸收、進入情況,那當然內容就可以深入一些,但緊抓綱要不放我想絕對是有幫助的。

  第二是「適眾」。這點是我面臨的一個難關。對每個人來說多少都會有對於作品的喜好與差異,而能盡量統合這一點、提出大家看了都能滿意的東西,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尤其又要能做到脫俗(就是人人皆知的東西,但這裡並沒有貶意)、就算有不少人知道還是能帶來新意的,就更難上加難了。

  以我所處在的環境,可能連想到的是《只想告訴你》,或是名著改編的《青色文學系列》(因周遭很多人有這方面的接觸)。如何調整與適應環境,就是一個課題了

(找淺香導《人間失格》實在是絕妙)

  第三則是「代表性」。通常會成為代表名作一定會有其理由與支持者,而這點與「適眾」息息相關。在有幾個選擇的情況下,有代表性的東西也因具有名氣而比較能吸引人;反之,在總不太能找到適眾物的時候,從代表性著手或許也是一個好方法。有時候是互相搭配,但也有時候會與「適眾」有所衝突,在這之中的取捨也是一道難關,端看個人判斷了。

(三)理由

  這點至關重要,卻常被很多人忘掉。「你為什麼要推廣這件事物?」在冷靜之中,從這一點可以判斷一個人的熱情到什麼程度。必須要有一個自身的理由,或總感覺不推不行的使命感,方能讓人信服。理由可以大可以小,但不能沒有。

  以拙者想推薦《神之雫》為例,拙者最一開始會下手的點,會從「誇張」開始。「因為『誇張』,而產生出世界萬千風情。以藝術性的闡述來表達葡萄酒,不僅一口氣拓展了深度與廣度,更讓人感到新奇有趣,能將葡萄酒比喻成不死鳥或是埃及豔后,是從未想過的手法。」像這樣,雖然還有眾多的點,像這樣淺顯易懂的理由再加上實例,說服力會增強,別人的興趣也會提高吧。當別人饒富興致想聽下去時,就可以舉出「這部作品對社會的影響」、「與人生息息相關」等等有點八股卻有趣的重點了。

(四)對照組與舉例

  這個乍看之下可能覺得奇怪,但其實就是將你想推廣的東西比喻為「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藉由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快速地幫大家理解並產生興趣。好比說,我想推薦「Perfume」這個團體,我可能會比喻成臺灣的「S.H.E.」。不僅擁有很高的影響力,也是流行音樂女子三人團體。

  當然,風格與走向是差非常多的,這時候在適當地加上說明:「她們是電音系的,然後以舞步非常特別有趣聞名」等等,以補充來構築別人對她們的印象;最好再來個有名的、如上述「代表性」或話題性高的作品,比如「ねぇ」這首歌的PV,聽眾應該很快就會了解這是什麼樣的團體了。


  在有對照組跟實際演出等例子下,觀眾就能很快進入狀況。不過要是找到不合重點的比喻,或許也只是事倍功半;如果在這方面多多努力,對於重視娛樂效果的興趣可能更有猛烈的加強功效。



  以上四點淺薄心得可供參考。我想我們在推薦某件事物時可以倚照上面的幾個要點,很快地讓人家知道我們在推薦什麼、我們想推薦的點在哪。

  但有時候情況會比較特殊,比如有某些專題課程、或是想被推薦的人有某個目標屬性、甚至是需要比較有領域深度(也就是對於某次文化來說比較專門性)的作品,這個時候還能再提供兩點給予參考。

(五)按照要求來搜尋與推薦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比如說我想看百合向作品,那麼你要推《範馬刃牙》給我嗎?在這之中需要學習的是廣度;更夠推出多少東西來、能夠多符合別人的期待,正是需要精進的目標吧。

  當然有時候有一些沾邊也能提供很大的趣味性。比如說現在正在上經濟學等商業相關課程,從背包中悄悄拿出《狼與辛香料》,並介紹、解釋作品中關於鬥智方面的商業趣味,把某些東西跟課堂上所學的做結合,應該很是能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六)生活上的學術性

  這即是做為一個推薦者,能否透徹自己所薦的「決勝點」;也是作為次文化整體中的一員,能給對方多大Critical傷害值的重點。

  多數次文化常被認為「不入流」的原因之一,即是因為多數的人並未曾接觸過其深度層面,只以其圈中人表面的行動特徵來對照本身生活圈、進而判斷其優劣高下。為了不落人口實、也為了豐富主體本身的多元與層次,給予其一個近似於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必須的。

  從自身的專門就可以來玩味作品,不需要再去多研究裡面的專業知識或是非得要像影評般解析角色或情節或社會影響等等。研究歷史的人大可以就將與漫畫界有關的歷史事件整理並與時代特色做結合;研究食品的人更可能從漫畫中找尋到自己的料理新點子,這些可能性是最為珍貴的資產了。當然,若能全面性地結合,那自然就成一家之言,而成為作品詮釋的新生果實。

  更重要的是在這之中的過程。在反覆不斷的咀嚼中,更深一層地發現喜愛之物的菁華,然後益發地更加珍惜它,從而抓住核心、可以用最全面的角度來對待它,才是鑽研某件事物的樂趣所在。

  這樣子緊密結合進自己生活中的學術性,在推薦任何東西上都會成為無比的利器。



  若是拿幾天前我所用來發表的、有關「人工語言」的簡易報告,應可以作為一個小小例子。

(若說Saussure催生了現代語言學,那J.R.R.Tolkien就是架空語言創造者中權傾一時的霸主)

  背景是在跟語言有些關係的課堂上,著眼於這點,我想即便稍微轉換方向、加點油添點醋,應該也能夠盡興,畢竟這主題我也覺得挺有趣的,於是便有了以「國際輔助語」、「架空語言」兩大主線來進行的構想。前半段是導引與激發興趣、後半段則是我個人想介紹給大家的有趣地方。

  然而報告當時實際上因為時間被迫縮短,使很多地方只能草草跳過。迫於時間壓力,「冷靜」雖然維持住,卻因為趕著而沒將「理由」給說明清楚,而變成單單只是個普通的自由研究。在「內容」方面三個主題性我盡量都達到了,卻少了跟課堂上所學的「對照」與「需求」,顯得抓沒到重點。整個報告下來我自己也不滿意,更沒有讓大家相當了解其樂趣所在。像這樣的推廣就顯得可惜了



  以上淺淺數言,只望能為諸位同好提供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並期待可以指引一個簡單的方向罷了。若能讓人覺如虎添翼,那也確是我欣慰的事情了。

創作回應

niat
並非是爭辯甚麼,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因為這種貶義名稱,是由誰來給予的?標準是誰來界定的?

禦宅族原本並沒有給人很反感的問題,頂多就是不合群,難以理解,嚴重點就是不正常,但是也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並不危害任何人才對。

所以,我所說的是若針對那些以貶義稱呼之的人來說,當你做了文中的所謂改變,他們的觀點只是:『你應該不算是宅族』,而在他們心理的宅族標準並未改變,改變的是在他們眼中,你不再屬於那一類。

大概我的表達不是很好,我想你誤解了我發文的原意了,等一下你看回我第一篇回覆可能會比較明白。

例如:你上面說的“中二”就好了,今天原本你認為很中二的人,改變了,你會覺得他懂事了,不再“中二”了,所以,他給你感覺變好,但是“中二”這個詞,你會覺得就不是貶義了?

所以,以自己行為表現,努力來要改變他人對自己不好觀感,確實沒問題,這也是好事。

但是對於那些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觀,已知答案,觀點,看法……等等,這類已經在心裡根深蒂固的,已經有定案的事物/想法,也許並未改變。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事情。

如果說得不夠明白,再舉一例:
情況:今天一個罪犯改過了,

1.我們會說那個人已經不是罪犯了,我們會以普通人的方式對待他。
2.我們會覺得原來罪犯還不錯,對罪犯一詞有好感。

以上2個情況,你認為哪個?

SM原文的做法,確實可以改善自己,追求進步和不與社會脫節,這在改善他人對自身看法當然成立。但在改善其他人對宅族看法來說,似乎沒有直接的效果。

如果用「不要思考問題本身,要思考解決辦法。」這句話,請恕我比較不客氣的說一句:根據原文的做法,根本就沒在解決問題,只是抽離該族群而已。
2012-06-13 01:21:27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若您覺得互辯不好,那我們就收手。不過我頗愛這種的就是,也並不覺得爭辯有什麼不好,還請體察~"~。

那麼這裏同舉這樣的例子:當一位原住民朋友不喝酒也沒有口音,做事奮力向上,請問會覺得:
(1)他已經不是原住民了,就當他是漢人。
(2)我們會覺得原住民也有這種人,對原住民的印象有點改觀。
是哪種?

這個是以我出生的環境為例的,對於原住民朋友的印象為「愛喝酒唱歌」「做事散漫」「皮膚黝黑」的情況普遍還是在家鄉的人心中。但比起往年已經有相當大幅度的不同了,小時候的族群間隔閡(包含外省本省)已經淡薄很多。

御宅族(或各種次文化)的族群認同與血統傳承的族群認同在心理上應是相當的。不論是「中二」還是「罪犯」,都是指特定情況下的某狀態,如果他脫離了,那當然不會再貼上這種標籤。難道「小鬼頭」一詞會拿來形容70歲的老先生嗎?

「罪犯」尤其是,在法律上若某人服完刑期了,那他當然不會是罪犯。然而若連本人至死都認為自己是罪犯,週遭的人也認為他是,可是他卻做了諸多善行,對於這個人的改過,確實可能成為第二種--心理上的認知有所改變。「原來罪犯中也有這種好人」不是前後矛盾的心態,而是因為沒有定義的「罪犯」一詞,很可能只是「犯過罪的人」而已。而直至兩造都不認為某人是罪犯,他才真正脫離了心理上對罪犯的認同。

如果說不論任何努力只要抗爭不下社會主流意識,就動搖不了社會觀感,那至今一切為了自己認同的團體價值而奮鬥的人士,黑皮膚的人、同性戀、宗教人士、乃至我們熟知的日本御宅族,其所做皆是無謂。

再直接點,當別人說「你不像御宅耶」的時候,堂皇地說「我是啊,你覺得我不像?其實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人喔」,長遠流之,何以他人會把你認同的族群抽離開你身上?

我相信要改變族群印象,先從自己做起,慢慢拓廣於大眾,總有開花的一天。但立於御宅族群的觀點出發,卻被人以一句「你不像」打發,怎麼拿印章蓋在身上保證「我是御宅」卻都不被認同是御宅族,那麼我情何以堪?
2012-06-13 03:17:22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那好吧,方法總有失敗的時候。若我今日開不了御宅門,集思廣益吧。容我在這裡第三度以最為失敬失禮的態度向您再探問一次:「若這個方法沒有效果,請問您應該怎麼做?還是您認為無益所以自然就好?」

說實在地,一直都在講御宅族喜歡的東西,應該沒什麼道理別人會把你看待成不是御宅族的什麼,畢竟御宅族還不就是:動畫、漫畫、遊戲等二次,這應該才是普遍印象,而不是怪奇魔人。

如果到時候我就這樣被劃歸到御宅族外,那我也無奈開個新族群叫做「New Otaku」之類的好了~"~

2012-06-13 03:17:36
niat
出門前,再回一次好了。

根據你的原住民的例子,明顯你沒有明白二者的差異,所以,也沒理解到我發文要帶出的問題。

不過,也讓我發現之前第二次回覆時,我也不小心發生類似錯誤。

『原住民』,就跟『『臺灣』,日本』,『美國』,類似,是以【地區】為歸類方式,頂多是XX地方的人多數有甚麼行為或態度,但那些並不是主要用以歸類的根據,只是附加。

而原文的的族群稱呼,是以【行為】為歸類方式,也就是我後期的例子改使用『罪犯』來比喻。

一些人會稱呼大量喝酒的人為酒鬼,理所當然的,少喝酒的人通常不會被稱呼為酒鬼。
因此,原本的酒鬼若戒酒,他只是脫離『酒鬼』這個稱呼。

不知道這樣子說你了解了嗎?

並不是在辯,我一直是在想辦法讓你了解我回文要表達的東西,所以你接下來的問題並沒有一一回答,因為若不看明白我的文,你所問的不是我回文表達的,我也從沒否定改善自身的行為,下來的那些問題我想沒回答的必要吧?
2012-06-13 10:47:29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原住民」是以血統定義還是以地區定義?這我突然無法答辯,有請專家來~"~。以上但且不論,語言學上有所謂對語詞的認知落差,你我在用字意思很多時候會不同,那麼我就在這裡一口氣講明了。

有個東西,上面貼著標籤。請問「中二」是那個東西還是標籤?「罪犯」是那個東西還是標籤?「御宅族」是那個東西還是標籤?「原住民」是那個東西還是標籤?

我所認為前兩者為標籤,後兩者為那個東西。不曉得您理解否?

我依舊主張「從自身開始而及人」的原則。標籤可撕,如您所言;東西不變,今日所求就為增進這個東西的質素而撰文。

我自認極其理解n大的語言。我也說過,大眾的認知問題確實如您所言難解。請參考下面OMG大的整理,這終究是現象的表徵。今天我在這談的是「比較適洽的推廣要點」,算是方法;當我的方法被您否定,我理所當然要向您求一個新的方法。這也是我得再三探問的原因。

您沒否定改善自身我很清楚;那您要說只改善自身改變不了社會?這否定了社會構成的要素「交流」或人際效應,我不能茍同。

您要說社會觀感不能改變?要例子有的是,還要舉例嗎?

以上都不是您所要表達的話,請給予愚鈍的我最直接、僅一句的核心。

如果奮發的人努力到死都改變不了社會觀感,那我就會以「新御宅」自居,取代舊的所謂有貶意的御宅,這就是我的作法。望請明察。
2012-06-13 13:21:10
OMG
其實我覺得SM大應該是有理解Niat大的意思的

Niat大認為當人們開始改善行為的時候,會被其他人認為他脫離了族群,所以貶義並沒有消失。

而SM大下面的回答讓我覺得他真的有理解你的意思。

「???然而若連本人至死都認為自己是罪犯,週遭的人也認為他是,可是他卻做了諸多善行,對於這個人的改過,確實可能成為第二種--心理上的認知有所改變。「原來罪犯中也有這種好人」不是前後矛盾的心態,而是因為沒有定義的「罪犯」一詞,很可能只是「犯過罪的人」而已。而直至兩造都不認為某人是罪犯,他才真正脫離了心理上對罪犯的認同。」

也就是說,當外人認為A已脫離該族群時,A更要認為(甚至對外宣稱?)他還是該族群。因為媒體的濫用,御宅族的意思才有變調,甚至可以說這詞或許就是因為外界信了媒體的濫用而開始有了貶義,所以該族群應該用另一種用法好宣傳回去。

當然,外人可能還是會認為A只是脫離了該族群,但SM大也說過:「「對方」要不要、能不能、想不想解決不是我們可以處理的,那就至少我們要作出對一般價值觀的抗爭。此等道理遍於全天下全事物皆同。」
畢竟外人想要怎麼想我們還真管不著。

整篇對話看下來,感覺Niat大只是想表達一個現象(?),但SM大總是把話題接接接,接回頂篇文章的重點,所以Niat大才會認為SM大沒有理解Niat大想說什麼。

>>AV,我腦袋第一個跳的是丹麥,到底是我哪裡出問題了.....
資料看太多?記得丹麥的成人產業好像也很盛行?
還是說SM大都看丹麥的XD?

>>「不要思考問題本身,要思考解決辦法。」
哲學家會先釐清(思考)問題本身,然後才會想解答呢。
上面是最近看到的資料XD。
2012-06-13 12:22:51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雖然若說是讓您「幫腔」顯得對n大失禮也不公但還是感謝您的整理與作為第三者的立場。感激不盡。

然後我斷然認為日本的比較好......不對那不是我的領域啊~"~!!

然後哲學家與眾不同就是在這裡吧。
2012-06-13 13:26:09
niat
OMG
也加入了XD

他說得確實是我們正在進行的重點,名稱的出現有地區性,或血緣型,這在原住民的理解上,就可以有不同解。

所以,我所謂的名稱由行為而來,才是問題的原點。

我相信經過那麼多的交流,並沒有任何誤解了,就不再多做解釋。

禦宅族你定義為“族群”(東西?),而他人定為“有某種生活態度/行為的人”,才讓我們的對話拉得那麼長。

如果今天他人是以區域性來界定有問題的一族,那麼的確可以用改善自身,由自身做起,來改變大家的觀點。

但是,如果是以行為來定義一族,那麼原文的做法始終無解。


(區域性定義)
A:你們臺灣人啦~就是XXXX 或 A:你們日本人啦~就是XXXX

B:會嗎?這個C也是那裡人哦?他不會耶……
(C的行為很好,所以A有可能對該區的人稍有改觀)

一些人為甚麼會被叫臺客?(為免紛爭,特此註明:這沒有貶義)
因為是臺灣人?還是因為他們的言談舉止?

比較難套用到以上例子吧?

這也許就是我表達能力的薄弱,必需要第三方幫忙整理重點。再次感謝OMG,我想,要表達的已經表達了,討論也很充分了。

應該也沒有什麼誤解的問題了,就此收筆了。

話說,日本的真的比較好……[e5](喂[e8]
2012-06-13 19:46:50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總而言之,所謂御宅族就是「看動漫畫的一群怪人還帶點不舒服成分」,是嗎?因行為舉止被「定義」成如此,那確實做到死都不會改變。那麼「新御宅」就勢在必行了。

最後仍舊要重述一件事。對「團體」的認同歸為一類,其中不論是以何種方式來追隨這個一體感,不變的是「認同」這件事。反之,形容或是階段性的文字,都不存在著文化族群,因為沒有認同在裡面。

自始至終,我一直不懂諸位先烈努力的價值被否定掉的核心想法是什麼。這意思彷彿會是金恩博士是個白人社會中的笨蛋一樣;再者,既然做法無解,那到底怎麼做?這個答案也沒有,也彷彿是在說什麼改變印象都可以不要做了的意思。

說實在地,我也確實沒想過n大竟是拿這個莫名奇異的切入點來論述就是。但既然n大要收手了,那我也就此退場了,三分鐘響鈴也差不多響了(笑)

補充,臺客一詞在伍佰老師手中是這樣解釋的:紐約人叫紐約客,那臺灣人何不就叫做臺客?我偏好此種解釋,無疑當然會是前者。
2012-06-14 01:55:30
niat
雖然已經收手了,但是稍微提一下,禦宅族在個人看法並不是解釋成:看動漫的一群怪人帶點不舒服成份。

禦宅族(扣除掉犯罪的那些害群之馬因素不談)被歧視問題點是:
過度沉迷在動漫世界,與社會脫節,長時期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空間,除非必要否則幾乎足不出戶。(也就是宅在家,與世隔絕)

若是以【看動漫的一群怪人】根本沒構成他人反感的理由,看來你我對於禦宅族的見解也差的很多。

最後,根據伍佰的例子來說的話,就是把該名稱的定義變成一種自由心證,那麼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因為這就太個人化了。
2012-06-14 04:12:32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因為這個問題點,而被異常對待。現在多多益善,大家都想努力告訴別人這形象是偏見,但社會不變也就無能為力。簡言之如此?

其實就連臺灣的媒體也沒這麼想了......嘛都收手了就別在枝微末節上了。數篇回覆,還是同一句話:「我們要怎麼做?」,望請辯明。

關於臺客文化,正好。過往臺客的粗劣印象,臺灣搖滾文化的旗手伍佰老師欲重新定義並改變--與我想做的與想說的大致相同。

而今,臺客文化也已然有全新面貌。不是自由心證,而已是時代改變的結果了。

好了好了,就到這吧~"~。下次有新的題目時再繼續文筆攻防吧XD!
2012-06-14 04:53:28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