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か、が發音和妥善發出か、が發音一直是敝人學習日文的路上沒有好好處理的問題。雖然自己很清楚地知道が和中文的ㄍㄚ不一樣,但是一直以來不管是發音或是聽力,全都「憑感覺」。因為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所以還是借了幾本書,看了點網頁資料,翻翻以前學時日文老師給我的舊講義等等,整理了以下東西。不過正確性待確認,下面很多部分只是我現階段的理解而已。下面的東西中,不是很確定被寫在書上的,都會特別加以標註。如果您看到下面的任何錯誤或其它看法,還請您提出告訴敝人,敝人不勝感激。
參考資料:1.「新.初めての日本語教育」,2004。日語IPA表。
2.「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Cambridge Press。前面的IPA。
3.「外國人が日本語教師によくする100質問」バベル出版。第三問。
4.「Wikipedia: Bopomofo Table」
造成中文母語者辨別濁音困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有氣無氣」和「有聲無聲」兩種特性組合的結果:「無聲有氣、無聲無氣、有聲有氣、無聲無氣」這四種。在中文中,重要的是有氣無氣:中文在這個發音位置(軟口蓋閉鎖音)有ㄎ和ㄍ這兩個。前者ㄎ是有氣無聲,ㄍ是無氣無聲。中文ㄎ和ㄍ的分別,仰賴的是有氣無氣這個特性,所以有氣無氣這一點對中文母語者來說是很明顯不同的。但是中文母語者在這個發聲位置的子音全都是無聲的,所以造成中文母語者在初始情況下不容易判定有聲無聲的差別而只能仰賴有氣無氣做判斷(下圖B線)。上面的參考資料編號三有說到韓文母語者和泰文母語者也有和中文母語者一樣的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對日文母語者來說,重要的卻是有聲無聲,有聲無聲是很自然很明顯的差別,反倒是有氣與否對日文母語者來說可能是無法分辨的(下圖A線)。
然後是か和が的子音發音還有ㄎ和ㄍ的發音。根據前面的有聲與否,有氣與否,把這個位置的發音分成以下四格,而か依情況屬於左上或右上格,(以下此句待考)が屬於右下格。
か:語頭(單字頭之類的)發ㄎㄚ,無聲有氣軟口蓋閉鎖子音。
但是在語中為了發音方便,通常會「有氣→無氣」。相當於中文的ㄍㄚ。
這就是中文母語者初學日文時辨認不易之處。
英文中也有許多例子,如Kate的k是有氣音,但是skate變成了無氣音。
有氣和無氣的判斷,可以把食指放在唇前感受發音時氣流吹出的強弱。可以拿ㄎ、ㄍ來比較。
國際音標中,有氣的子音通常記作「原本的子音標記」+小「h」。
が:在語中確定是有聲無氣軟口蓋閉鎖子音,但是(以下正確性待考)在語頭感覺起來並沒有
音而變成有聲有氣子音。英文的g在語首也是有聲無氣軟口蓋閉鎖子音,且我暫時找不到
像前面無聲有氣子音變成無聲無氣子音的對比組。
聲音檔:寂天出版社《日文文法解析一級》例句(p.11頁第四句)
下面兩個一樣。
http://www.mediafire.com/download.php?2zj2jnimzri
http://sites.google.com/site/afezeria/_/rsrc/1262010735102/home/Japphonetics_ka.mp3
買い物がてら、銀座で展覧會ものぞいてこよう。
かいものがてら、ギンザでテンランカイものぞいてこよう。
剛好有一個無聲有氣的か、無聲無氣的か和一個有聲無氣的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