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劇透
×建基於一刷的前提下撰寫的心得。
×筆者在入場時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
一部有著三角關係的片。劇情、演繹、轉折、運鏡、技術本身都挺糟糕的。它最初給我的感覺就像學校給學生出拍片的課題,讓學生為要表達到題目上的尷尬需求尷尬劇本去演。使角色經常發生上一秒這樣,下一秒就發生要做另一回事、徹底不同的行動的念頭,對話又經常拋出一些核心要素卻沒有任何後續承接的發展,給人的感覺就是像“想要演挺有那麼一回事但因為不懂怎麼發展所以原地踏步”的狀況,出現重複的鏡頭重複的臺詞,故事邏輯因顯突兀而不順。有點電影拍攝意識,想著要做到更多常見的前人智慧鏡頭,結果又因為過份反復使用(比如說sit con常見的轉場用大情景畫面;montage式sex scene有三場還,我同場的狀況是大家會在這MV一般的sex scene舉手機燈像演唱會那樣搖晃)、邏輯不順以及Tommy Wiseau(Greg提到兩人是在演技班相遇的,我那場的人聽到這事都笑了)和Carolyn Minnott過份硬又過份直接指向的臺詞,很多事情都顯怪。
——確實是大爛片,如果不是觀眾大聲嚷嚷扔勺子(勺子這個習俗是因為劇中有勺子的照片,被觀眾質問過,後來劇中發生一些情節時就會開始扔勺子,但說真的我到場末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大家會特別想扔勺子,我估計是跟著大眾走的。聽說最初是扔膠勺子的,但我的場次給的是木勺子,是響應環保吧,考慮到這電影都20年了,從膠勺子走到木勺子,還是挺感慨的?),放我自己一個人看的話我想我可能真看不完。然而我入場的初體驗對著看這部劇時。完場時Greg問到有多少人是初次看這一部劇,還是有很多人舉了手的……我就更是對於能有這麼多人如此理所當然地對劇中那些東西參與到一場起哄中感到後怕了。
因為我是對本作毫無理解的狀況下入場的,所以入場時我對於這種sit con一般自帶笑聲和吐槽的感覺覺得非常怪異,不如說感受到的更多是恐懼。很多時候想的是,這裡真的有那麼好笑嗎?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這個時候要起哄?這個時候要說這種話和笑?這裡難不成是我沒有預想到的習俗很更有深意的隱喻?但後來其實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在的場次有用外語亂吐槽情節的,記憶比較深刻的是以“報東張”(對應出軌,近期東張真的經常收到家事投稿)、“太空油”(近期在香港流通的一種毒品)、“綠帽癖”(對應Johnny錄音取證)等等貼合香港和中文地區文化的吐槽。但那個時候我聯想到的是我在過往的人際關係中,作為被欺負的對象時大家以毫無邏輯的事來嘲笑我,只要有一個人發聲了,其他人也不問這個哏背後到底用得好不好、有什麼更符合這件事,所有人都會參與到這次的嘲笑中。我覺得我感到的恐懼是大家並沒有明白的情況下就能自自然然地參與到一件事中,理所當然地笑和謾罵……並以之為樂。但我現在在質疑的是這部劇一直以來的文化,我想換誰來聽都會批評我是太認真了。
實際上,我會覺得Tommy有好些情節好些元素的運用,其實是會讓我覺得它是想它成為一種反復呼應的prop的(比如雞叫)……又例如它經常用場景過場來做轉折劇情上它經常突然就冒出新的人(我同場的人經常吐槽“Who are you”,我估計是這部片的convention),但其實他的後續發展總會讓這些人有重大的表達,意外地它並不是那麼能理解的,只是確實沒那個必要的。我想要是這部劇去掉了那些不自然的部分,它的表達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問題的,更是有一種不裝飾的坦誠(我說這話時我是真心的,腦裡面想的是另一部我會判別為爛片的作品)。
Greg的分享會中有好幾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是有人問到關於投球情節的事情,Greg說其實最初正正是他給Tommy教到投球這件事,他讓投球反復出現在這部劇中,是因為他相信這正是人們如何建立關係。那時候我心裡面就確信了一件事,這些“爛”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他相信這件事就是如此。我會認為他其實是很認真地在用這個電影來表達的。有人問到為什麼這部片叫《The Room》,Greg說那時候Tommy看了《The Talented Mr. Ripley》,就想著一定要整一部叫《The Room》的作品,其實意味著的是“special place inside you”。
雖然用我自己的狀況來理解他人確實是僭越了,但前段日子我確實發生了一些讓我產生了共鳴的事情。我做了一件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我被人嘲笑了,後來我向他們說了,“我覺得我有資格說那些話,就差在你覺得這個場合不妥而已,但這話我對我自己說的,我想拿自己幽默”。我並不能理解為什麼他人會覺得這件事很可笑,他們卻會覺得我應該為此而可恥,所以嘲笑我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甚至不覺得要為嘲笑我這件事負上責任,畢竟於他們而言,那是因為我犯了“不社會化”這個規則,這樣的下場是我活該受的。這部電影的觀眾其實給我的也正正是這樣的感覺,正因為大家有共識它就是爛片,所以開它的玩笑也不是問題,人們甚至是會以這種投身於群體和嘲笑之中為樂的。
而另一件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人問到Greg會不會為到因為這部電影而被“Oh Hi Mark! ”定型而不高興(具體是不是這麼問我記不清了,我聽不清)。Greg說這部電影都20年了,大家仍然會在星期日的晚上跑來看這部電影,為此這部電影而齊聚一堂、開心地看,看到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感覺最近大家都不再期待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