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文組跟理組

| 2024-07-14 12:53:19 | 巴幣 18 | 人氣 125

看到成大歷史系沒招到人,心裡五味雜陳,其實我大學時很想讀歷史系,因為我的社會科學,都是常??紳M分的,我很喜歡歷史故事,不過我也很清楚,他們會菁英化並大量消失是必然趨勢。因為我文組理組都待過。
我剛入大學時是文組,後來轉學跟研究所畢業後,就成了理組,尤其工作之後。

我先說我的最終想法,我認為文組跟理主其實是該共同存在的,只是我偏向用理組能力鞏固文組內函。

不可否認的,這世界區分文理組依舊存在,即便是美國修學方式,你能自由選課,但最終畢業依舊會結算你修課內容,分做不同類別科系,而且英文確實有也有分別文理類型,例如Arts vs. Tech或者使用Nerds 、Geeks這類用語形容理科人。

然而
文組到底是什麼?
從WIKI定義來說,涉及人類思想相關知識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通稱文科。
實際上,這世界根本不只有文組跟理組,像是商農工醫不是文組也不是理組,況且醫還有心理相關,也涉及人類思想,但他們是醫學系,所以這是一個很粗糙的分類,這個詞應該在臺灣有一種偏頗的認知,就是從事文藝相關的難以從事生產這個問題....

不過按照現在WIKI劃分,
古代都是文組,你進京會考,考得都是思辨,
古希臘哲學家都是文組優勢,因為都會有哲理,以人為本的討論較多。
我們常常認為,文組是一個精神上、宏大的、長遠的社會責任
理組則是非常唯物主義,重視細節,僅限於收斂的事物上

這樣來說,文組實際上站在更高位的存在...
但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理組會出現?
難道後人在精神上不如古代的人?
如果詳讀歷史會知道,撇開上位者,人類是普遍越來越有文化,這也確實是客觀事實。

其實可以看 超級歪 的影片,他有個脈絡很清楚。
底下有個留言,就是賺錢誰就受重視。
其實這直覺上真的非常諷刺...
但我們或許能嘲諷一般功利主義或者老闆沒深度之類,
卻依舊改變不了一個概念,為什麼理組能賺錢?

其實這不用深入辯論,你手上的手機,是這時代精密的創新產物,
需要那些人加入,稍微google就知道了。
理組需要抱團非常多人,才能製作出一個零件,
但是文科類,以人為本的部分,團隊就小非常多,不需要這麼多人就能做出來。
更直白的講,就是養的人多...應該不是賺得多少錢
人文相關的,常常是英雄主義,例如設計師或者銷售專家,在APPLE的設計師Bart Andre,懂得行銷的專家Steven Jobs都是可以說得出來...
但軟體工程師已經換代好幾次,爆肝不知道多少人,多數都撐不到退休年紀,
能賺錢這件事情,其實說得更白一點,就是養的人多少...
就是理組必須多點人才能做出來,自然養的人多,
反之文組這件事情,首先光芒可能都被英雄搶走,再者也不是真的需要這麼多人。
當然更微妙地細講,Bart Andre的工業設計更像是理組存在...Steven Jobs也是跟電機有關的,
這世界很像玩策略遊戲,現實六邊形戰士還是有優勢,單一功能性,只是工具人而已。

所以你如果要成為有價值的人,就是文理雙全,
如果你至少不要餓死,理比文找到工作機率高,僅是如此而已。

當然...
為什麼理組能這麼具有組織而大量用人,
若要我說現在文組與理組最大差異,導致這種生存型態的差異,
"持續量化,並且基於量化欣然接受超越" 是一切關鍵
欣然接受超越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有個要素是差別,就是量化...而且這個量化....必須從點線面解釋

回到前面講古的這件事情,
實際上,大家會覺得古代文組,是因為他們留下的話語中,
人文文化的部分都被強調了,並遮掩了舊時代的技術,例如哲學與詩詞,
歌頌與學習過去這表面的部分,但底蘊卻沒有學到,
我舉幾個例子,
古希臘哲學家:討論原子、實驗蒸汽動力與統計科學等等...
古代畫家:普遍能研究員原料與物理學,例如達文西能設計橋樑與製作顏料
古代文學家:很多可是通才,例如李白懂地理、天文與醫學等

我們都記得這些古人的文化部分,
但是,他們使用的技術,可能現在小學生都懂...但在當年是最先進的...
我們卻貶低或無視了古人追求先進技術的精神。
然而這種忽視卻產生出很大的問題,
例如你現在在畫圖領域,
當畫家在嘗試用科技作為突破點創作時,你會發現多半是宣而不實,
尤其反AI這件事情更明顯
AI早就用在繪圖創作
但直到其他產業的科技發展出spillover effect時,藝術家領域似乎才發現,並出現巨大聲音與變化,
明明視覺領域是繪畫類藝術家專業,但是現在卻像是陪襯者或者受害者一樣,這不是很弔詭麼?
NVIDIA CUDA是藝術家努力的成果麼?
明明同樣在用GPU,一個能從根本理解發展,一個只用於套用,
光這點就差異很大...因為你無法控制,並取得優勢,
只能說,"保守、怠慢" 會明顯是現在藝術領域非常需要超越的,
如前面提到,古代畫家很多擅長條配顏料,甚至有些創作者是化學與物理學的基石。
難道現在藝術家不能寫程式?
還是根本就不知道寫程式是什麼? 大概不是不知道,有些藝術家很會寫程式...
我相信很多藝術家願意突破自我,願意嘗試不同領域,即便那件事情可能對你的創作一點幫助都沒有,
問題很可能是這學派的領導者,沒有那眼光,沒那踏實的基礎,而沒取得先機,引領大批人走向正確方向,
問題也可能是這學派有一堆絆腳石,不願上進,不願意改變,他們抱著自己的利益,害怕向前。

軟體業有個Open Source的精神,你寫得程式,普遍都不是秘密,是公開的,
藝術領域也有,例如免費的素材、CC創作等等,
但是很多終究學一半...生態沒有發展起來...
開放之後,發現自己一直虧本,空抱著熱情,但不知道方法,
若以我的理解,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在於 "面的構成" 上面,也就是量變的問題。

我想有讀過文組都會去辯論,其實無論是歷史或者各種文學,都有現代科學的研究的精神,
那我們回到點線面這部分的討論...

量化,在目前文組與理組都有,但規?;褂眠@個方面,態度完全不一樣,這也是導致為什麼文組會慢慢無法生存的主因。
我在文組與理組待過之後,理解到他們有根本性 "推理" 差異,態度差異很大,
實際上大家過去都有學過兩種思考推理方法,
「收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和「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
客觀來說文組理組都有,
但是用法不同,
如果將一個事情分文點線面三層級,
點 可比喻成每個可討論與深究的事情,
線 就可視為時間發展下的變化,
面 面就是多數科學家的時間發展下,構成之產物。
  1. 點:這部分,無論哪學派同時兼具收斂與發散,無論文學還是理學,都有統計與科學研究。
  2. 線:然而到達連成線的時候,文組會習慣性採用發散思維,尤其是創作與行銷類,然而理組則是一再收斂,也就是最笨拙的事情,例如同樣是麵包,文組就能透過言語與裝飾把它變成感覺好吃的東西,而理組還會浪費時機在了解原理與變化,實際上,理組在臺灣並不是很真正受歡迎,想想看,當我做70分的時候,能講成140分效益,跟花更多時間做到實實在在90分,哪個受歡迎呢? 這部分寫程式的人更容易看懂,畢竟,頂多按鈕反應變慢而已,或者留下技術債之後離開。
  3. 面:最終構成面的時候,文組就依舊會採用發散思維,因為也僅有發散思維,能夠成更大的效果,文科一個人可以抵100個人用,例如藝術家、文學家等等。但在這邊,理科一個人工作時,失敗率極高,即便你是神人,也會下神壇,因為構成面需要具體的東西,這時候可以說收斂與發散又呈現並存,若以軟體開發者來說,就是積木製作一樣,每個人都能研發積木,這個積木都會標示著誰做的,但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我們都能使用彼此積木獲利。
也因此,
文組常常出現一個藝術家非常非常知名,之後感覺無人能取代,甚是會有無法超越的窒息感,
但是理組常常出現一個高手後,可能過個五年就不是而被取代,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去記得誰是神人,
因為根本上,你也記不住,可能隔一個月就完全不一樣...
也不崇尚英雄主義...因為很多事情不是一個能就能搞定,
從根本上,兩者差異很大。
文組的藝術家,出名了可以非常有錢並同時有威望,沒出名會有自我定位問題
但是理組並不是,因為每個都是螺絲釘而已,
某種程度,文組很像動漫小說中,大家憧憬的英雄主義(HERO),但是負面來看,英雄以外的都是背景,雖然看著英雄很耀眼,但英雄以外的人,在產業中真的沒有尊嚴可言。
而理組若從負面看,文學作品已經作了很多詮釋,例如朝向George Orwell的1984劇情發展,每個人都隨時會被取代,85%都是proles一樣,更直接就是賽博朋克概念,看似先進但大家都只是餬口飯吃等級,還有一些奶頭樂,但這就是社會結構,很像超級歪曾經講過的一個概念,資本發展下的實力主義。

我很喜歡一個電影
《千鈞一髮》(Gattaca),這部作品某種程度算是神作...
他充滿各種可以議論的衝突,但又融合再一起!
雖然作者的意思可能偏向努力能超越基因與社會架構限制,如果有看過這影片會記得,
有個做檢驗的醫生其實早就知道主角是缺陷人,然而醫生希望主角成功,並代理眾人不再有迷思,成為英雄。
但這真的對人有好處麼?
例如主角要脫離地球到外太空,必須仰賴企業,而企業與社會決定規矩是看你基因,
如果我要浪漫的想,就是這部劇正在打破現在侷限,正在超越人類思想的隔閡,
但如果我很現實而具體思考,反而會問,所以基因到底有沒有用?
其實,
如果單純努力真的有用,就不需要靠企業,而且確實當時科技,也是靠基因優秀的人作的,
但如果你個人努力無法超過企業,那這種無奈會出現,
所以理組會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思考,就是我排除人的因素,只考慮事情如何完成。
對事不對人,
但是你無論是文學或者藝術,主角是什麼總是作品重點,行銷學我也學過,對象是很重要依據,哲學也跑不出這個部分,只是會好很多,
不過,光這點就差異很大。

如果這世界把 "人" 的情緒與主觀想法排除
社會沒有卑賤主觀,
主角能夠不強調自我多有用,
他哥哥如果沒有優越感,
主管如果沒有自己畢生努力的偉業而去殺人,
那一切將會和平而穩定運作下去,
當然就文學角度而言,就缺少戲劇娛樂性了。
而人中就是有情緒的。

以上點線面是我思考許久,並認為可以解釋為什麼理組在具體層面會容易取得成績的主因,
如果看完沒概念
你可以用社會模式去理解
文組像是老鷹
理組像是裸鼴鼠
詳細部分,可能要等寫程式並接觸非常大的領域後才懂


當然從正面看,如果你要成為最有價值的人
....其實無分組別,只要認真的人都對社會有意義,
有很多藝術家是科學家,科學家也是藝術家,這是非常模糊的一個界線,
科學驅動藝術,
例如法國羅浮宮玻璃塔的貝聿銘,
他是知名的建築光影藝術開創者之一,
他是藝術家還是科學家呢?
一開始他攻讀建築科學,後來利用技術創造藝術。
反之也有被定義為藝術家去驅動科學產物,
例如米開朗基羅,
他做得羅馬彼得大教堂圓頂就非常知名,
這種存在都是混和體,
沒有真正的唯一技術者。

藝術家跟文學家常常稱自己是原創或創作者,
任何創作、創新要接受一個真理,沒有毀滅沒有突破,
如果你不接受技術在時間上的淘汰,你的藝術就停在原本領域而已。

文組,在古代不存在,未來可能也會消失,
更明確地來說,如果以千年為尺度,
你會發現文組這個名詞可能只是一個緩衝帶,
因為根本沒有哪個時代有能力養整天寫文字或畫畫的人
就是李白飲酒作詩,也有正職工作
文組的凸顯出來,
或許承接過去時代的某個意志,他們是某種可議論的方法,沒有定論的方法,而無關於他學什麼,
但可能缺少毀滅與突破消失,或者他們能超越自己,找到更務實的技術。

過去電腦科學也不是沒有怠慢的問題,
例如最近受歡迎的AI是類神經網路,
曾經就因為派系鬥爭而壓抑了幾十年,
當然務實層面當時也做不了什麼事情,不過你可以想想,當哪天理組不再接受科學與超越的變化時
也會漸漸沒落。

反過來說,文組能不能取代理組成為主流,
我認為也不無可能,
就像最近有個YT李天豪說的,歷史學者可以賣概念,如果懂,你也是個有用的人,
會許你會問,如果每個人都在賣理念跟概念,又要有誰買單呢?
其實就像我前面說的,藝術跟科技融合的專家是存在的,

古代有種全人教育的概念,全面性的提升,或許那是人類更進一步的型態。
不過綜觀歷史,文基於理最高級產物,當我們歌頌某人的人文水平時,也不該忽略他曾經在基礎功的努力。

創作回應

茉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從事文學、藝術、科學還是技術,這些都為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做出了貢獻。

跟某些工程師裡面在吵前端工程師是不是工程師一樣把思維簡化到只想分出高下 XD (更甚至還有程式語言鄙視鍊...)

<3
2024-08-24 01:15:01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