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怎麼回禮嗎?![](https://i2.bahamut.com.tw/editor/emotion/34.gif)
我最近沒出去玩,沒能分享特產風物、遺蹟文物,
簡介下前輩引用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好了 ~ ^^
.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原文並序如下:
.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孃 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餘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 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餘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爲《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 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發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
此詩為杜甫所著,他在久經戰亂、飽歷憂患的五十幾歲時,見到李十二孃的劍舞壯麗,相談得知是公孫大娘的弟子。
杜甫回想起幼年時觀看公孫大娘劍舞的震撼,描寫其
劍光奪目,猶如后羿射下九個太陽;
身法矯矯,彷彿天神御龍飛翔;
劍勢萬鈞,有若雷霆怒發;
舞罷氣凝,恰似江海上平靜的清光。
.
梨園子弟當年興旺,劍舞第一的就是公孫大娘,現在梨園卻已人才凋零。
對比今昔,杜甫心生感慨,懷想唐玄宗,寫下此詩作。
.
相信公孫大娘的劍舞一定極美、極具氣勢!
讓草聖張旭能從中捕捉激盪豪情,也讓四方驚動、天地低昂。
.
即使劍舞僅是中上,在童年回憶中,也許也容易鮮明、難以磨滅吧?
小時候,自己很小,世界很大;見過的很少,對萬事充滿新奇。
也許很多人都有印象深刻的童年往事?無論是好的,或者壞的?
多年後,理性來看,或許是件小事,
但在當時,是件大事,可能長存記憶中,甚至影響日後的思考、行為?
.
杜甫在 (無憂無慮?) 的童年,梨園子弟的極盛之時,見識到公孫大娘的劍舞;
在多年戰亂、梨園消散後的晚年,見到舞姿餘韻,想必感慨萬千。
也許有些像王羲之《蘭亭集序》中,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由不能不以之興懷」?
.
杜甫此篇詩作
有驚豔氣勢,有壯麗豪情,彷彿杜甫年輕時的一腔熱血!
也有多年時光的蕭瑟,物是人非的淒清,屬於杜甫晚年的黯然。
融合在一起,今昔映照,盛衰對話,
既華麗高亢,又沉鬱頓挫,意態豐富,心境流轉,自然而動人。
.
詩聖,就是詩聖。筆湍飛澗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