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生活中處處都是考驗,您是勇敢面對,還是逃避退縮?

文月 | 2023-07-13 11:56:15 | 巴幣 0 | 人氣 76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趕工作,但總是忙中有錯,晚上睡覺前就在思考要怎麼去做,才不會浪費時間。做的東西都會有一定交期,因此心會起著急,太在意結果反而起煩惱,然後又睡不著,影響身體健康,情緒也會躁動不安,最後還是影響工作狀況,惡性循環。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修到,不起心動念,要去我相、去我執,積極的做法,則是守護那顆心,勿讓其隨境異常而產生上下波動。」
佛菩薩教導我們要「善護念」,就是隨時隨地都要好好照應自己的心念。《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來到這世間都是要修行的,要「藉假修真」,不要老是認假為真,生起一大堆煩惱執著放不下。任何事情的發展,不全然都是心裡所想的樣子,因為待人處事上的一些經驗,心裡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常會在我們的心裡產生障礙,形成性格上的弱點。若未經過修行,我們就不會清楚了解,自己才是那障礙的源頭。
有時問題看似迎刃而解,卻因妄想執著而侷限了自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覺者一樣是解決問題,但他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犧牲他人;是圓滿解決問題,利益眾生。
「人生酬業」,人生是來消業的,但不是消極作為、一成不變。要時常「善護念」,靠修行轉變命運,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對於心裡產生的障礙、妄念、壞的行為習慣、壞習性,要好好去觀照心念,進而改善自己的弱點,跳脫自我侷限的框架。
在這世間,圓滿每一件功課,活出生命精彩,就是修行、圓覺、自在、解脫。感恩十方諸佛菩薩。
(分享完畢)
生活中處處都是道場,修行就在生活當中。人生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來讓我們藉假修真的,凡事認真做,不執著;不要老是想做了什麼事能獲得什麼,要常常想,做了什麼事能學習到什麼、放下什麼,反觀自省,這才是修行,心才會清淨。
「人生酬業」,人來到這世間就是要消業了債,要學佛修行。修行要修心,不是修表相,否則再修一萬年也還是在原地打轉。這就好比阿伯常說的:「口誦心不轉,唸破萬卷亦宛然。」唸經要唸入心,什麼叫唸入心?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待人處世都要符合經典的智慧,要遵循佛菩薩的教誨去做,事事圓滿、廣結善緣、如如不動、應無所住。修行的考驗是無時無刻的,修行人要禁得起考驗,因為隨時隨地都在考,任何事都可以考,所有的考驗都一樣,都會令人感到辛苦,甚至是痛苦,就好比身體被火焚燒一樣,但不管遇到什麼考驗都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歷經千錘百鍊,就能漸漸煉化出一顆「金剛心」。
人來到這世間,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考驗,這就是歷事練心。貪嗔癡深重之人多磨礪,也只有不斷地挫磨才能漸漸地了解事實真相,從磨練中放下執著、淬鍊智慧、提升心性。
修行是有層次性的,心性提升到一個階段,看待事物的角度就會不同,心性光明與清淨的程度也會更加提升。明心見性是心理層次的證悟,而想要證悟,就要努力修、用心修,一步一腳印,要歷經徹骨寒風霜,才能聞得撲鼻梅花香。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明心見性,要修正自己的心性,示導見性(開示、導引、明心見性),找回自己的佛性。在沒有證悟前,要大量誦經,唸經千遍,其義自見。」
「心不平靜、攀緣,才會招來幻,修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沙上建塔,不牢靠,要建在堅固的泥土上。不要活在幻中、住在幻中,如此會難以成就;要修的是真,不是幻,要去幻存真,要活在現實中。」
「業障深重者,煩惱、習性、黑氣多,唸經時多有來自自身黑氣、業力、外道的干擾與阻礙,使其難有清淨心來誦經。然而,遇事意志要堅定,修行貴在建立起一顆金剛心,莫遇到挫折就退縮,要努力不懈,堅持到底,久之可漸入佳境,離證悟又能更近一步。」
末法時期,群魔亂舞,能遇到正法實屬不易。佛菩薩用心良苦,用八萬四千法門度化有緣眾生、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藉由學佛修行漸漸地脫離苦海。佛法教我們,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對於「相」,不要執著,要學會無相、無念、無住,才能逐漸證悟。
《六祖壇經》:「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修行,要修掉執心才能破除煩惱,若於境上生心,心隨境轉,則考驗永遠不會過,考試一樣要從頭再來過。因此,佛弟子不必老是問師父自己的修行是否有進步,而是要向內觀照自心,心性提升,修行的境界自然就會提升。心性的層次若能在修行中提升,離證悟就能更近一步,就好比佛經故事中提到的〈燃身供佛〉:「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第一次燃身供佛達一千二百歲,在命終化生以後,第二次只燃臂供佛,卻達七萬二千歲,這就是心性的層次層層轉精的緣故」。因此,修行要修心,心性提升、境界提升,修行自然就更加圓滿。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