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筆記,解決了當筆記越來越多時變得複雜讓人放棄整理的困難,也促進人們開始保持學習的動力。
卡片筆記的原理,就是在你平日時紀錄一些小靈感,一句話也可以,想到什麼不錯的點子就記下來,可以是手寫本,也可以是手機紀錄。
當有一定數量後,你再找個時間把這些小靈感整理起來,看能不能寫成一篇文章,也就成為你大腦外的思考成果。
你一開始的小靈感就是卡片盒筆記裡提到的「靈感筆記」。
你聚集這些靈感筆記合成的文章與想法,就是「永久筆記」。
當你用靈感筆記寫成永久筆記後,靈感筆記就可以丟掉了,而永久筆記會被你放在特定分類的卡片盒子裡面,用編號分類。
編號可以是英文字母與數字,而只要你往後寫的東西,跟某個編號有相關,你就把編號排在前面編號的後一碼,比如前面是 A,後面類似主題就寫 A-1。
不過這種分類方式,如果是用在數位媒體上,也就是手機,那就不必了,你只要找到有雙向連結的筆記軟體就可以。
比如 obsidian 或 heptabase,前者免費,後者收費,都可以選擇,heptabase 是臺灣人製作的,有機會可以支持一下,我目前則剛開始用 obsidian 實驗當中。
這本書給我的幫助,其實是這個雙向連結的概念。
以往我筆記越寫越多,寫文章的速度都來不及我靈感的速度,甚至累積一堆筆記後沒處理,長久下來覺得煩躁又會全部刪除。
而這個雙向連結的概念,或許有機會可以讓我的靈感產生新的想法,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
因為卡片盒筆記的機制,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
打個比方,今天你煮菜,會習慣先想好今天要做什麼菜色,再來去思考這道菜需要那些材料與調味方式,這是由上而下的方法。
而由下而上,則是你看現場有哪些材料,你再去想這些材料能夠做出哪種料理。
這與樂高的概念雷同,當你沒給小孩子預設立場,不要讓他先看見城堡的製作教學,但是要他用現有資源拼出一座城堡,他會開始邊拼湊邊調整,組到一半又把另一部份打掉重練。
而這個過程不僅能幫助思考,也能幫助你越來越有創意,而更重要的好處,就是從小處就能開始著手。
很多人要寫文章寫不出來,不是因為沒靈感,而是一次要做完龐大的功課,肯定會有很大的阻抗。
那麼,我能不能從生活中慢慢把材料備起來,等材料夠多之後,我的工作就只是做拼湊調整就好了呢?
可以的,卡片筆記就是幫助你完成上面這件事情。
上述提到的靈感筆記就是你的材料,你平時就要把材料備起來,但這麼多靈感筆記要如何知道誰跟誰有連結?
就是用我剛提到的,雙向連結。
使用雙向連結,讓你今天想到豬肉相關的料理,就可以把它標籤為「豬肉料理」,而同時你又可以去找以往寫的豬肉料理有那些文章。
當你累積出龐大知識量,你是不可能用腦袋去想出以往寫些什麼,你只能知道你累積出來的是一團混沌的迷霧,每個迷霧中的一粒灰塵都是你的想法。
而當你要從這團迷霧中拉出整串關於「豬肉料理」的知識,方法就是利用反向連結,而怎麼處理反向連結? 就是依靠你平時寫筆記時有另外做出連結的習慣,就跟你實體寫完卡片後標記編號是一樣意思。
於是你可以開始想像,當你學會使用卡片盒筆記法之後,你的生活情況會是什麼樣子?
平時有靈感就用手機記下,累積一定量後,回家花時間一個個標上特定連結,找個安靜的時間用這些靈感筆記寫成一篇文章,往後文章有更新或是要修改也可以。
你會發現這些流程,是一小步慢慢走,不會給你太大壓力,甚至你會為了要有更多靈感,開始做輸入的行為,比如閱讀、看電影、生活體驗、學習體驗等等。
你會開始將所有行為當作輸入,就為了輸出你的靈感筆記,寫出更多好料,蹦出更多想法。
因為當你想法能回饋給你好處,你將更願意去做他,長久下來成為習慣,進入生活,進而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而你改變的新習慣帶給你好處,也就帶領你到你要的人生體驗上。
我認為卡片盒筆記的好處是簡單好懂,又因為這個雙向連結的概念,以及發展新創意的可能性,讓人願意開始使用他。
大家很好上手的原因,也就是因為這個系統沒有很特別,而且是特別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