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天神本體──神鏡的紋樣

冷星 | 2023-04-04 21:49:39 | 巴幣 1004 | 人氣 254

結城友奈是勇者系列作中,敵視人類的天神曾兩度以銅鏡的模樣現身。
潛入黑洞營救東鄉時,囚住東鄉靈魂的那面鏡子;
另一次是舉行神婚之際引來天神親征,肆無忌憚闖入神樹結界的巨大銅鏡。


在神道的觀念中神明一般並不直接顯現於現世(人世),而是藉由依附在物體(神體)或特定的領域
(神域,例如神社或神體周圍會以注連繩劃定神域)來施展神力介入現世。

儘管劇中稱銅鏡為天神的本體,友奈擊破的實際上只是天神用以干涉現世的媒介,
失去憑依的天神雖被迫退回天界,本身並沒有消滅。

鏡子在上古日本不僅止於觀覽儀容的用途,
鏡子被認為具有強大的靈力,是當時人們用於驅邪、淨化的重要道具。
在巫術層面上,鏡子反射光線的性質注定和太陽崇拜密不可分,
而在神道信仰中以鏡子為神體的那一柱,便是最高位階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アマテラスオオカミ)

說到天照大神與鏡子,就不能不提到象徵天皇權威的三種神器之一的八咫鏡(別名「真経津鏡」)。
神話中天照大神將自己關進天巖戶避不露面,使得外面的世界不見天日、昏天黑地。
後來天鈿女以歌舞引起諸神發笑,吸引大神探頭查看,又從神祇獻上的鏡子見到自己的容顏看得入神,
被埋伏於側的天手力男神趁機拖出洞外,才終於離開天巖戶,天下重現光明。
當時眾神特別打造的這面鏡子就是八咫鏡。

在平定葦原中國後,天照大神派遣自己的孫子邇邇藝命(日本書記中又名為瓊瓊杵尊)下降至地上治理,
臨行前將勾玉、草薙劍、八咫鏡三樣神器交給天孫邇邇藝命並特別囑咐「應視此鏡如我」。
(日本書記的天孫降臨一書之二,原本任命其父天忍穗耳尊,後改任命天忍穗耳尊之子瓊瓊杵尊治國)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動畫中天神親自攻入結界時,是以神鏡的形象顯現。

關於八咫鏡真正的模樣,由於實物不公開的關係仍然無法得知。
不過根據伊勢神道的典籍──「神道五部書」的《伊勢二所皇太神宮御鎮座傳記》,
「神鏡座事」的章節提及八咫鏡的背面花紋:
「八咫,古語八頭也。八頭花崎八葉形也。故名八咫也。」

另一種說法認為八咫可能是銅鏡的周長
《說文解字.尺部》:「咫,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
銅鏡盛行時期的日本所進口的中國鏡,正好是兩漢時期的製品,
以當時中國的度量衡換算,一寸約為2.31公分,
八咫 = 2.31x8x8 = 147.84 (cm)
反推回去大約是直徑47公分的圓形鏡。

已逝的考古學者原田大六認為,福岡縣平原遺址出土的「大型內行花文鏡」和八咫鏡屬於同一型式。
目前已知最符合「八花八葉」花紋,且接近周長八咫的,確實只有平原遺跡出土的超大型內行花文鏡。

註:平原遺址出土銅鏡中4面大型鏡依直徑長度分別是
46.5公分(12、14號鏡)、46.4公分(11號鏡)、46.3公分(10號鏡)



在說明何謂「八花八葉形」、「內行花文鏡」之前,對於銅鏡背面構造得先有一些概念。
底圖取用自▼
漢 雲雷連弧紋鏡。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8ddd897ab60a804ffe163f392f7f682]

鏡形:銅鏡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尚有其他多種形狀。本文的考察材料皆為圓形鏡。

:鏡背中心的突起,側邊有鑿孔。可以穿繩用於手持或固定於器物上。
亦有諸多款式,本文考察對象全為半球型的圓鈕。

鈕座:緊鄰於鈕周圍的裝飾區塊。

內區、外區:鈕、鈕座之外直到最外緣之內的區域,通常會以中間的銘文帶或圓圈為界再分出內區及外區,但也有難以明確界定內外區的銅鏡。

內區:一般指鈕座之外~中間分界的銘文帶或圓圈之內的區域,此處為「主要紋樣」所在,
銅鏡分類多以內區的主要紋樣為依據。

外區:中間分界~銅鏡外緣之間的區域,除了用中間的帶狀分界,
有些銅鏡的內外區有高低落差,也可做為區分依據。

銘帶:鑄有銘文的帶狀或圓圈狀區域,位置不固定,多半會在內外區之間、鈕座外圍或外區的外側。也有不少完全無銘文的銅鏡。

銘文:鏡背上鑄出的文字字樣。

:銅鏡的最外緣,可依橫切面的形狀進一步分類(「三角緣神獸鏡」便因其外緣橫切面為三角形而得名)


內行花文鏡
名稱來自內區有一圈朝內圍繞的圓弧/花瓣形圖案,日本學界習慣稱為「內形花文」,意指往內展開的花瓣紋路。不過國際上較通用說法視其為連續弧形,稱作「連弧紋」。

內形花文可依花瓣紋路數目進一步區分出4~11花不等的種類,但除標準的八花以外都是較稀少的款式。
當時兩漢所製造的連弧紋鏡,典型設計為八連弧式樣。

更多的內行花文鏡▼


八花八葉形
中國傳統的花紋設計中有一種朝四方展開的葉片,狀似柿子蒂頭的圖樣,稱為「柿蒂紋」。
日本則將這種式樣看為葉形。
這種圖案最早盛行於先秦戰國時期至漢代,多用於青銅器和玉器,明清至現代則多出現在服飾或建築。

漢代銅鏡上的柿蒂紋主要為四片,也就是四葉形。
日本各地出土的舶來鏡(漢鏡),亦以四葉為大宗,而八葉形的特製款式幾乎可認定是日本當地製造。




現在回過頭來看平原遺址出土的超大型內行花文鏡
銅鏡本身驚人的尺寸以及用料、製作精良程度都顯示這幾面銅鏡的主人是王侯級的人物。
(大多認為平原遺址所在地可能就是《三國志.魏書.倭人傳》(日稱:魏志倭人伝)的「伊都國」)


其紋樣結構由內而外依序是
半球圓鈕 > 八葉形鈕座 > 圓圈 > 內形花文(8片) > 九重圓圈 > 平緣(橫切面扁平)
與許多從漢帝國流入、華麗繁複的款式相比,這幾面超大型鏡的設計意外地樸素,沒有任何銘文以及較複雜的裝飾圖樣。



那麼動畫中的神鏡背面又是怎樣的設計呢?

首先有一件不得不提的重要事實,那就是先後兩次出現的銅鏡紋樣不全然相同。
這是在友奈從黑洞進入高天原後看到的那面鏡子,簡稱鏡A
(結城友奈是勇者 勇者之章 OP)

這是最後決戰時攻入神樹結界的神鏡背面,簡稱鏡B
(結城友奈是勇者 勇者之章最終話/大滿開之章第10、11話)

第一眼可以看出兩副鏡子都具備同一款主要紋樣,也就是八連弧紋,
因此在主分類上和傳說的八咫鏡同屬於內行八花文鏡。

接下來由內而外依序比較

鏡A毫無疑問是半球型的圓鈕,鏡B這個部分恐怕連鈕(握把)都算不上了,不過就最外圍的輪廓而言姑且可以當作同型的圓鈕。
天神本體如訪談所提到一部分是為了致敬ID4星際終結者,所以比起有凹凸起伏的銅鏡,動畫中那東西更像是平整的巨大圓盤,簡直就是飛碟啊!

鈕座
從這裡開始出現差異,鏡A鏡B採用同為「十二連珠紋」的鈕座,
這種款式常見於漢代的銘帶鏡(以環繞的帶狀銘文為裝飾主體)

漢 清白鏡。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8e212f4c3f95f26129de2ee1bcb1e9b]

動畫則利用十二連珠裝飾象徵天神轄下的黃道帶十二宮,亦顯示本體同時擁有這十二隻Vertex的能力。
稍有不同的地方是鏡A是中心鈕緊鄰十二連珠,外側再附兩重圓圈;
鏡B則正好相反,先是兩重圓圈,接著才是十二連珠紋。

其他十二連珠紋鈕座銅鏡▼

內區
鏡A的內區為八連弧紋,外側有一圈鋸齒紋為界與外區分隔。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道弧形之間都正對著一個半圓形圖案,其中四方位的圖案底下多了三條垂直線,
這個圖案可以在不少連弧紋鏡上見到。
尤其鈕座位置刻有「長宜子孫」的款式,內區的連弧紋之間都能看到一模一樣的紋飾。
斜向方位的四個位置大多是有雙翼類似鳥兒(也有看法認為是繩結紋)或漩渦形的圖案。
這個紋路的意涵尚未有公認的解釋,部分說法認為是「昇」的裝飾化字體,或者是象徵太陽上升的記號。

鏡B的內區同為八連弧紋,然而外側的鋸齒紋改為朝內並依附在連弧紋的內部,
目前現實出土的銅鏡中並沒有與之相似的設計。
連弧紋之間的半圓記號也不見了,可能是因為鏡B的十二連珠紋在外側,不便銜接半圓形記號而捨去。


中區
鏡B的尺寸明顯大上一圈,紋樣部分個人決定另闢一層中區來解析。
鏡B的中區這一塊顯然是為了展示黃道十二宮而有意為之,目前還沒找到比較相近的設計。


中區內側的圓圈雖然從側面看也是平坦的,但從正上方往下看時比較像銅鏡上一種稱為「乳」的裝飾。
「乳」指的是銅鏡上凸起的圓錐狀裝飾,有大有小。

個人猜測鏡B的兩組12圓點設計可能來自以下兩種裝飾:
1. 七乳禽獸紋鏡的乳形紋
最大特徵是平均分散於外區的數個帶有「乳座」的乳形裝飾(和鈕外緊鄰鈕座的概念相同),
這類銅鏡的外區乳數多半為七個。
其中這種單層/雙層圓圈乳座可能就是鏡B十二圓圈的靈感來源。
漢 七乳禽獸紋鏡。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ed7628d6f15a2be22f91baf0fad3895]

2. 雲雷紋
這是一種漩渦形的紋路,常見於漢鏡的外區裝飾。圓漩渦為雲,方漩渦為雷,一般合稱雲雷紋。
也是前期的「長宜子孫」連弧紋鏡標配之一(後期因工藝簡化或鏡體小型化所需而逐漸省略、消失)。

在日本仿製的銅鏡上,有些將原本位置的雲雷裝飾改為雙重圓圈或乳狀突起。
外區的雲雷紋多固定位於八個方位上,八個點位之間飾有橫向的斜角線或平行線紋路。

日本仿製鏡的特殊款式▼

外區
鏡A鏡B的外區很可能是模仿平原遺址出土的內形花文鏡,都採用了多重同心圓圈/多重平行線紋的設計。
平原遺址出土的超大型鏡,其同心圓圈為9組;
動畫的銅鏡可能是繪製出了點瑕疵,從不同方向數來圈數會不一樣XD
這邊偏向假設原案可能是採12重圓圈,以呼應3組的12連珠。實際上試數幾次大致都在10~12層左右。

兩組的差異在於鄰接多重圓圈內外側的裝飾圖樣,
鏡A的外區內側相鄰一圈鋸齒紋(山形紋),外區的外側還有兩圈的鋸齒紋裝飾。
(中間似乎還夾了一層圓圈,但也可能是高低差的陰影)

鏡B的外區內側則以一圈櫛齒紋(狀似梳齒的紋路)和中區隔開,外側只有一層鋸齒紋和一層圓圈。

兩者都類似平原遺址的超大型鏡,採用寬而扁平的鏡緣。



綜合上述的考察,可以大致得出動畫中神鏡的設計結合了兩個要點:

1. 模仿平原遺址超大型鏡的主要特徵:八花型內行花文(八連弧紋) + 多重同心圓圈紋

2. 為呈現黃道十二宮,紐座裝飾改用十二連珠紋,甚至在內外之間區域增設兩組十二圓圈紋飾帶

最終呈現一面與傳說中的八咫鏡相仿,又能顯示天神統轄十二星座之力,融合兩股概念而成的神鏡。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