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閨蜜還有好朋友們,是一起準備考研究所的,在互相支持還有漫長的K書日子之下,我們幾乎都有考上研究所,雖然大家學校都不一樣,有南有北,但是大家都保持聯絡。
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要預防朋友邀約影響備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通都抓來大家一起準備考試XD
只是我踩到雷包,非常有名的雷包,所以我朋友們都順利畢業工作了,我還被卡在碩班。
在閨蜜工作的期間,當附近能吃的都吃膩了之後,她開始嘗試一些外籍移工吃的東南亞餐廳,因此對中壢附近的都有踩點過。
等我終於畢業開始工作之後,她已經變成和移工搶飯吃的愛好者,吃過不少東南亞料理,純正的迎合臺灣口味的都有。
她帶了我吃了幾次,殊不知我也變成愛好者。
我第一次吃的東南亞料理是位於中壢火車站附近的翠嬌館,我閨蜜和她的妹妹很推牛肉河粉和順化牛肉米線;我有喝過裡面的牛肉湯,是屬於味道清淡的清湯,牛肉軟嫩好入口。
而我個人吃不慣越式河粉,米線的話更偏好乾的,因此米線類我喜歡春捲米麵和蝦醬豆腐米線這兩類。
其中春捲米麵裡的春捲和一般吃過的春捲不太一樣,是很下飯或是搭配乾米線,米線吃起來像有嚼勁的麵線,配上有點像泰式酸辣口味的醬汁(有點像、實際上吃起來更清爽),再配上一些生菜之類的。
至於蝦醬豆腐米線的話,使用的醬料是蝦醬,第一次點的時候,閨蜜就告誡說蝦醬的味道特別,不是每個人會喜歡,但我還是想嘗試看看。
它是用切盤的方式擺盤,盤中擺上米線、各種內臟切片、豆腐(好像有、記憶有點久遠)、生菜、蝦醬沾醬。
所幸我是能接受蝦醬味道的人,那味道的確很奇特,硬是要形容的話,我個人感覺是豆腐乳加魚露的味道(總之是很難形容的味道)。
而翠嬌館我最最最喜歡吃的是「粉捲」,吃起來外皮有點像比較厚的腸粉,裡面的餡料是黑木耳,可能含有一點肉。
粉捲只有假日的時候才有賣,而且是外面的小攤子販售,擺攤的人中文是略懂,所以我們也很少問這是什麼,吃就對了。
搭配的醬料和春捲米線是一樣的。
附上好吃的粉捲圖,只有假日才開賣這種限定感,我一向沒有什麼抵抗力。
再來我吃過的第二家店,也是在中壢火車站附近的泰式料理餐廳—大象,這家店有分上下兩層樓,樓上好像是吃到飽的,如果是單點菜色或是火烤兩吃則會在樓下,分兩種。
有不少臺灣人或是外籍移工會選擇樓上的吃到飽,不過我們食量沒那麼多,所以都沒吃過樓上的。
對我們來說火烤兩吃已經很夠吃了,所謂的火烤兩吃是底部有炭盆,上面的鐵盤可以煎肉,鐵盤的凹槽倒入高湯可以像火鍋那樣吃。
附上圖,可以更好理解。
火烤兩吃一般會附上一盤生肉和一碗青菜可以煮,內容物就是這樣,說實話沒有到很多。
(所以不少人選擇吃吃到飽的,也可能吃到飽比較便劃算。)
肉類的擺盤雖然沒有很好看,但是五花肉拿上煎配上它火烤兩吃的醬料,真的很下飯,豬肝的部分是自己現煎的,鐵盤傳熱但是不會烤焦食物,所以慢慢煎吃起來也不會老。
不過飯的部分是單點。
這些就是當火鍋料煮,湯頭是帶點香茅味的清湯,剛好合我的胃口。
要不然菜單上可以單點的湯,都是屬於比較重口味的。
然後我和閨蜜各會單點一道菜,我閨蜜點炒河粉,我點涼拌皮蛋。
我對河粉真的還好,所以我吃一些而已XD
個人算是愛吃皮蛋的。
大象還有泰式奶茶不錯喝,只是那天太冷了所以沒有點。
吃過幾次之後,覺得東南亞料理不錯吃,在我工作的地方開了不少越式泰式的小吃店或自助餐,味道聞著挺香的,但是進去的臺灣人不多,所以要走進去點餐需要一點勇氣。
我最近在拉同事陪我一起壯膽點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