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這篇是因為我最近編輯系列卡住了,好,請各位接著往下看吧!
警告:以下內容有嚴重主觀,可能與讀者們的使用感想不同。
零、前言
你可以說我是果粉跟果黑,都沒問題,因為我的確是,多年前我拿到人生第一隻iPhone時,真心對蘋果的強大與技術感到震驚,畢竟當時iPhone的流暢度可是狠甩的android三條大街,甚至還夢想買一臺iPod來聽音樂,但我後來沒買是因為手機聽音樂實在太好用。
後來推出iPad時,許多公司都拿iPad當尾牙的大獎,而我們家很幸運地在若干年後拿到了一臺初代的iPad Air,也正式開啟了我跟蘋果的生態連結。
接下來的生涯,我除了打遊戲首選windows以外,幾乎不曾離開過蘋果,從iPhone3GS換成iPhone4(這兩臺都是親戚淘汰給我的),再從IPhone4換成5(5也是有人淘汰給我的,還記得當時拿到後我在對方面前磕頭道謝,結果不到一年就被我意外摔壞),再從5換成6,再從6換成8 Plus,再從8 Plus換成現在的12 Pro Max,這些年我手機根本沒換過android,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很有錢,但說實在的.......門號續約優惠真的很好用。
但我現在已經不會再追iPhone新聞了,看著沒什麼進步的iPhone,以及每出一代就換的老闆跟朋友,我真心覺得那幾隻跟我手中的12相比實在沒多了不起,重點是價格還比12貴了很多。
我會這麼說並不是單純覺得蘋果推不出新東西,而是手機這東西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了,我沒更多追求,自然也不會興奮,再加上現在蘋果的美學很令人疑惑,經常整些看不懂的玩意,像這次14靈動島,我完全不知道那可以幹嘛,也許很多人會說很新很潮,但我不想要新潮,我只想要android那些玩到爛的高科技,也能在iPhone上面看到而已。
相信許多老果粉也有相同的感覺,後來M1推出後,我才又在蘋果身上看到希望,人生第一臺MacBook就獻給了M1 Air,這點我後面會談談使用心得,以及針對平面媒體與出版業提供一些想法與購買建議。
前言就說到這吧!接下來我們討論的順序如下:iPhone —〉MacBook(M1 Air & M1 Pro 14) —〉iPad Pro(2018+Apple Pencil+Magic Keyboard) —〉Apple Watch(4代) —〉AirPods Pro一代 —〉生態總結。
由於我沒使用HomePod、Apple TV、iPod以及AirTag,所以這邊不會提到,單純想看某個項目的心得也可以直接下拉到那邊看,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一、iPhone
從3GS用到現在,我應該可以說自己是iPhone老屁股吧?當初3GS、4跟5不管是玩遊戲、上網、還是看影片,都是最強大的,但這有點早期了,所以我直接從大改款的6開始說吧!
6當時捨棄掉了一手掌握的設計理念,首次推出了大螢幕的手機,我認為庫克的思路也很正確,自從手機可以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後,我也開始對大螢幕有所追求,所以當我換成iPhone 6後,真的只能用舒服兩字來形容,畢竟我手也沒真的大到可以5代一手掌握,這技能也只有看片時特別專精......我是說邊吃飯邊看YT的時候。
所以8代出來後,我理所當然換螢幕較大的Plus,12換回方正設計時,我也頓時想起了以前用4、5的時光,果斷換到了Pro Max。
手機的優缺點我實在一言難盡,想必這些年用手機的各位也感覺得到,手機的發展已經到一個高度了,除了拍照以外,估計很難再有什麼超棒的體驗,了不起電競手機多一兩個板機讓人瞄準跟射擊,但總得來說還是在擦玻璃,所以這環節我想談談這些年用iPhone的感慨。
先說說最有感的,一直以系統穩定度著稱的蘋果手機,早已成為過去式,整體沒有比android更好用之外,我母親的12 Pro才用一年,刷個Line跟收發電子郵件,就整天閃退跟卡頓,我原以為是Line的問題,偏偏我從沒遇過這種狀況,所以我就讓她把資料上傳到iCloud後重新下載,結果花錢買空間的iCloud完全沒用,上傳失敗又失敗,我嘗試了自己的手機,發現可以辦到,但我媽的就是一直失敗。
這也許是個案沒錯,但我上網查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災情,驚覺這狀況不是個案,就只能讓我媽等系統更新,看能不能解決,所幸幾次更新後有恢復正常,我媽也沒再遇到閃退。
對,我接下來要談談系統更新的問題,有幾版更新手機會大量耗電,甚至是機體莫名過熱,這我都遇過,電池健康度因此大量下降,讓我都懷疑是不是蘋果刻意為之。
接下來應該是很多人都有感的訊號問題,一進電梯就沒訊號,同一家電信廠商,人家三格網速我一格,人家影片秒跑我還在讀取,而這些都是直到iPhone 14仍沒改善的問題。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科技,別人高像素玩很多年了,到了12也才1200萬,好不容易14有了4800萬,但人家已經玩幾年了?跟得有點慢。
為什麼我要放這麼多期待?沒辦法,誰叫他們是蘋果,我當然會有很多期待。
但手機說到底都是用來記錄生活跟打電話的,這樣看來其實任何一支效能好的手機都可以,價格還不用iPhone這麼貴。畢竟我們平時工作時也不會拿手機寫Code、做文書跟平面設計,頂多收發訊息跟講電話,記錄一下開會時間跟備忘錄而已,累成狗回家後也只想把手機放在旁邊,不想聽也不想看,以免看到討人厭的東西。
所以手機其實買自己覺得順眼的就好。
最後,我會繼續用iPhone還有個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跟優點,這點我在生態總結會提到,這也是我離不開蘋果的主因,也是我覺得iPhone唯一強過其他品牌手機的地方。
二、MacBook
我認真覺得以前的MacBook與CP值完全沾不上邊,所以從沒買過,爛到爆的續航跟處理器、吵得像飛機渦輪引擎的風扇、打字手感極差的鍵盤(蝶式鍵盤)、以及完全不合理的價格,這些都讓我很勸退。
這觀念一直到M1誕生後被徹底打破。
看到蘋果發表會說M1 MacBook的強大時,我嗤之以鼻,覺得根本癡人說夢!然後網路評測開始出爐,我發現自己太早下定論了,這續航跟效能讓我大為震驚,但又有些懷疑,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抱持著疑惑,我下訂了一臺MacBook Air,從此以後我只有打遊戲會用Windows。
強大的續航讓我趕稿外加聽音樂一整天都還綽綽有餘,重點是......非常安靜,Air的無風扇設計竟然做到了絲毫不發熱,再加上回歸+更新的剪刀手鍵盤,讓我能爽快打字一整天,工作結束後拿去充一個半小時的電,又可以再戰一整天。
而現在幾乎所有常用軟體都做了arm架構的適配,工作起來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直接讓MacBook從我心中最垃圾的產品,搖身一變成為最愛不釋手的產品之一,尤其是我編輯的工作經常要在外奔波,輕薄的Air不只是降低了攜帶負擔,續航更是從沒讓我擔心過。
但一切都會有意外,而意外就這麼發生了。
當初買Air時,我想的是自己只會做文書工作,不會用到太多效能,所以買了M1的乞丐版(8g RAM & 256g SSD),起先也確實很好,不管是文書、上網、打javascript、偶爾剪片跟平面設計,都沒遇到什麼問題。
結果開始工作後,我才發現當初夠用是因為學生時代不需要那麼多工,進了職場連開五個分頁外、好幾份Word檔、以及兩~三個吃效能的APP都是正常的事情。
曾經最忙的時候我一口氣開了五份文檔、三個Safari分頁、兩個GarageBand音檔、一個Au檔案、一個4k h.264的Final Cut Pro檔案跟Line。
我不知道開這麼多東西誇不誇張,但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日常,Air就陪我一起使出社會人的硬撐,也好幾次差點掛掉,其中降頻帶來的問題更是讓整體工作效率直線下降。
Final Cut Pro連續死機,好不容易剪完又喊SSD不夠,不能輸出,好不容易清出空間來輸出,又顯示輸出失敗,搞得輸出期間我完全不敢做其他事情,深怕等等電腦當機後就醒不來了。
GarageBand有時候聽到一半突然沒聲音,我還要重開電腦才能繼續剪輯,剪完後不能輸出也都是常態,漸漸久了也開始習慣。
Au檔案永遠都不能預覽,我只能仰賴輸出,來確認自己調的音沒問題,但這樣效率真的差到爆炸,而且又是那個老毛病:過熱降頻,導致輸出效率變低。
Word在這種高負載狀態下也沒好到哪裡去,嚴重的時候連貼上腳本文字都要等。
尤其是現在我除了幹這些事情以外,也在學遊戲開發,雖然我有一臺很強的桌電可以用,但桌電不能帶著走啊!很多東西處理到一半還是要仰賴筆電。
所以我嘗試在Air上面安裝RPG Maker MV跟Unity,然後Air完全沒讓我失望,進得去、開得了檔案,然後就掛了……
RPG Maker MV沒那麼吃效能還好,頂多下指令時要多按幾次,但Unity是連預覽都辦不到,如果我的Air是全新且高規的也許可以拉!但它陪我征戰沙場多年,看不到的內部早已遍體鱗傷。
所以我又買了臺Pro,真的覺得自己盤得很可笑,同時也很後悔當初買Air時沒把配置買高一點。
我的MacBook Pro 14吋也是乞丐版,8核CPU&14核GPU,16g RAM,512g SSD,但自從換Pro以後,我的多工就沒出現過問題了。
現在的Air仍陪伴著我,也許是因為有感情了,捨不得把它賣掉,且刪掉那些效能軟體後,它的速度有明顯的加快了,感覺變年輕不少,所以我就單純用它寫小說、打javascript、跟練習電繪。
新買的Pro則接替工作,陪我學習遊戲開發、剪輯影音以及平面設計,雖然續航力完全不如Air(而且是真的差很多,從一天變成半天的那種),但整體效能與流暢度都讓我相當滿意。
講了這麼多,我還是要靠北一下Adobe優化真的爛到家,一開始只有M1時適配的很好,後來有了M1 Pro跟Max之後,Adobe就像跟Apple狼狽為奸一樣,讓M1在單純疊圖時也能卡成PPT,偏偏我的工作又離不開Adobe。
所以我推薦買MacBook嗎?我真的非常推薦,但要考量自己的需求,像我自己是經常要做平面設計跟傳媒相關的內容,所以才會買Pro,如果只是要寫Code或處理文件,我建議買Air就好,不管是M1或M2都很棒,然後一定要把配置拉高,不然哪天突然需要時,就會想起16g記憶體的好。
至於編輯工作,如果是美編我真心建議買Pro,對自己好一點沒什麼不對,畢竟Pro的螢幕也漂亮很多。那如果是文編就買高配的Air就好,重點在續航跟輕便,偶爾開點Ps跟Ai轉檔完全夠用。
(下圖左為Air,畫面是VScode,右為Pro,畫面是Unity)
三、iPad Pro
iPad Pro......用來追劇跟娛樂真的很不錯,我直接說使用三年的心得,真心不建議用來辦公,那些說適合用來輕辦公的聽聽就好,iPadOS的Office都是閹割的版本。
Word少了超多字體跟功能、PPT不能做動畫、Excel也超難打函數,畫畫只有Procreate堪用,Adobe的軟體也真心覺得超難用,最好用的只有PDF簽名而已。
所以iPad的工作環節,我多半只用來當電腦的第二塊螢幕,但會用到的時機也是真的很少,況且iPad的續航真的不怎麼樣,基本上跟iPhone差不多,甚至更差一點。
工作環節講完,來談談日常使用,iPad Pro真的是娛樂神器,追劇跟回訊息,沒錯,花大錢買的Magic Keyboard竟然只有回訊息時最好用,打字什麼的手感不錯啦!但有用過iPad辦公選字的人,就會知道那有多反直覺。
所以iPad Pro適合辦公嗎?我真心覺得很不適合,除非你很確定自己就是用來要打一些網路文章,或寫一些短文之類的,那我也一樣不推iPad,11吋的全部配件買起來,旁邊M1 MacBook Air可以買到16g RAM跟512 SSD還有找,續航更強,軟體還更專業,幹嘛要買iPad來辦公?
可能有人說:「想剪片還有達芬奇啊!現在不是適配了嗎?」
是啊!有達芬奇也有LumaFusion,但iPadOS的檔案管理系統超爛的啊!爛到我之前在上面剪一支十分鐘寫真書的宣傳短片,光處理檔案就快讓我高潮了。
LumaFusion找檔案時要繞很大一圈才能進檔案總管,我還遇過進檔案總管找不到影片的情況,後來發現我要額外建立一個資料夾放這些檔案,LumaFusion才能夠識別。
所以不要真的沒事找事好嗎?能用電腦辦公就用電腦,不要用平板裝逼,平板只有學生時代記筆記,跟做一些簡單繪圖時才好用。
你的下一臺電腦,請好好買電腦。
iPad Pro 11吋用了三年,不管是編輯工作還是輕辦公我都不推,買來娛樂跟簡單簽署文件就好,所以你會發現最棒的iPad其實是mini,所有配件你只需要一支筆跟保護套,我這邊把實話都說完了,如果你還是想買iPad來辦公,沒買晚上會睡不著,人生未來某一刻想起時會後悔,那就買吧!
iPad最大的優點,也是唯一我覺得工作好用的地方,也是跟生態有關,這點我們後面接著談。
四、Apple Watch
Apple Watch永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蘋果產品。
監控身體健康、睡眠監測、來電顯示、訊息接收、看時間/天氣/日期、鬧鐘設定與記時、即時錄音、定位、解鎖蘋果設備等......這些功能我每天都在用。
騎車時有人傳訊息,手一抬就知道誰傳的以及內容在講啥。
隔天睡醒想看心律跟睡眠品質,App一開全部看得到。
沒注意到自己坐太久手錶會告訴我。
音樂大小聲手錶可以精準調整。
掀開MacBook手錶幫我解鎖,iPhone沒辦法識別我的臉手錶幫我解鎖。
下星期有會議手錶會提醒我,今天大約消耗多少熱量手錶幫我計算,還會鼓勵我多運動。
刷載具手一抬,Apple Pay手一抬一按。
Apple Watch就是這麼好用,就算現在出到8代了,我的4代仍舊非常好用,完全不想換掉,我母親心臟有問題,經常要監測血氧,因此買了支8代每天監控,母親也因此得以時刻告訴我們身體狀態,讓我們聽到血氧降到90%以下時可以有警戒,隨時做好叫救護車的準備(雖說手錶偵測到她倒下時,也會叫救護車就是了)。
如此好用的Apple Watch,我真心推薦每個有iPhone的人都買,這真的是我買到現在完全沒有後悔、也沒有抱怨過的蘋果產品,是我心中的第一名,也是我會繼續用iPhone的其中一個原因。
五、AirPods
我的AirPods Pro是一代,音質普通,重低音不足,高音也稍顯刺耳,簡單來說就是白開水,不溫不火,不輕不重,而且還經常出狀況。
如果你們跟我一樣用AirPods Pro很久,應該就知道之前蘋果召回過,當時各種問題層出不斷:炸音、降噪弱化等,我覺得到現在還是有,就算我響應了召回,問題仍然沒有根治。
換新後的第二個月,耳機就在捷運裡莫名奇妙炸音,害我耳鳴了一段時間,蘋果表示不給換,要等韌體更新後才能解決,所以我就等了三次韌體更新才敢繼續用,之後也有再發生過兩次,所幸沒像那一次這麼誇張。
接下來就是續航,單論剛買時續航確實還行,現在充電殼的續航超差就算了,我把耳機收回充電殼還經常沒充電,拿出來時單耳沒電都是日常,之前還有過兩耳都沒電,偏偏維修又超貴,我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
直到有天我死馬當活馬醫,用以前任天堂卡帶的維修大法,對著充電殼跟AirPods各吹一口氣後就解決了,但也只是短暫,一段時間後沒法充電的狀況還是會發生,所以我又得再吹一口氣。
總結一下AirPods的優缺點。
優點是:攜帶方便、降噪不錯、通透最強、空間音頻體驗不錯、設備轉換連接方便。
缺點是:品管很差、音質普普、很不耐用、不耐髒、維修到底是在貴什麼意思的我看不懂。
我建議蘋果產品很多的人可以考慮,無縫接軌確實舒服,但我建議認真考慮一下,尤其是想買AirPods Max的乾爹乾媽們。
我上次買了Sony wh-1000 xm5,音質棒、功能多、美觀、接線模式音質宏亮、無線模式支援兩設備無縫接軌,最近跳水後價格還只有AirPods Max的一半,真的可以考慮,至於分體式的AirPods,就看每個人的通勤需求了。
六、生態總結
生態綁架就是這麼一回事,蘋果生態的交互與無縫實在太好,我變得難以脫離。
前面我說到會繼續用iPhone的一大原因跟生態有關,而這生態叫做Airdrop,我手機拍完照後直接丟到電腦裡,電腦難以手繪或需要簽名的東西就直接丟到平板,手機複製的文字可以在電腦貼上,平板手繪裁切的照片可以直接拉到電腦桌面放,電腦處理完的照片可以投到手機看效果。
忙碌一整天後,我們撐起疲倦的身體,伸展痠痛的腰跟背,將耳機無縫連結到手機上聽音樂,乘著晚班的公車,在喧囂的都市之中開啟降噪,手錶會告訴我們今天的身體狀況,並把剛剛朋友約喝酒的訊息告訴我們,只要點開來就能用快捷鍵回覆,然而今晚要趕稿,所以我們選擇了拒絕。
到家後將電腦接上電源去吃晚餐,搭配著平板看劇,這餐乾麵吃起來多了幾分滋味,吃飽飯後去浴室沖個澡,拿起充飽電的電腦打起精神,為了夢想繼續奮鬥,手錶會為我們解鎖電腦,只要雙手一放就能開始打字。
如果是獨自在家,一鍵連結HomePod播幾首喜歡的音樂,今晚的靈感沒噴完前不會睡。
這就是蘋果生態,也是我用全家桶到現在的諸多感觸,這個生態我不敢說非常好,但真的很方便,工作時的奮鬥與專業,到家時的休閒與娛樂,憑著這些體驗,足以讓我繼續使用iPhone,但也不想買新的就是了。
用蘋果這麼多年,我想說蘋果不是精品,但確實很懂得如何走入大眾的生活裡。
由於現在很多廠商正急起直追,所以對於還沒進入蘋果生態的人,我覺得沒必要為此入坑蘋果,但如果是跟我一樣在蘋果生態裡的人,應該或多或少可以理解我前面說的話。
七、後記
最後朋友說:「你生意到底是做多大,才會需要用三臺電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