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排檔東寶小館於九月二日結業,紮根北角三十餘年,富有本地特色的樓上大排檔,卻因觸犯食環署的租務條例而被勒令停業,難免百感交集:慨歎舊世代產物被時代巨浪沖刷,不勝唏噓;同時又為東主瞞著政府斂財三十多年而憤慨。不過,傳媒的鎂光燈普遍聚焦於老香港文化、租務問題;而本人則留意到一個幾十年來也存在的老問題:以前不為留意也無甚嚴重,現在卻會左右大局的——衛生問題。
新冠病毒會通過飛沫而達致人與人的傳播,而吃飯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高危行為。為了降低人們在吃飯時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每一檯的人數必須受制於合理範圍,越少越理想。除了每檯的人數,周遭環境也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一個乾淨、企理,而且勤於消毒清潔的用餐環境,對於抑制細菌病毒滋生,起了關鍵的作用。也就是說,即使食客來臨餐館時人數不多,但如果衛生情況不理想,處處有積水、污漬,缺乏流通的新鮮空氣,同樣是新冠病毒的溫床。
東寶小館的老闆擅於娛樂大眾,時常表演絕技「筷子開啤酒」,又當眾示範「一字馬」、「月步」,好不熱鬧。在「與民同樂」的同時,食客們亦積極投入,與老闆打成一片,也與老闆合照留念。因為是用膳時間的娛樂,他們絕少在玩樂中佩戴口罩,甚少注重防疫,任由口沫橫飛。另一邊廂,酒後亂性,酒如同興奮劑,容易降低警覺,做出各種逾越行為。例如幾檯食客一起玩遊戲慶祝,載歌載舞。原本沒有違反疫苗通行證的同檯人數,因為幾檯人齊聚一堂,直接成為高危群組。我曾經在一熟食中心的大排檔吃晚飯,隔壁幾檯是一家大學某學系的學生,正在舉辦迎新營的晚飯環節。我親眼目睹他們桌上放滿啤酒瓶,喝得酩酊大醉便開始即興群組遊戲,人聲、拍檯聲,此起彼落,無聊就又灌一口酒,幾十人圍在一起,旁若無人。我一邊吃飯,一邊滲著冷汗,生怕一個意外,有通行證漏網之魚,全場遭殃。
大多數餐廳嚴格遵守現行防疫規例,掃描安心出行、檢查疫苗通行證後,也需要分檯就坐,即使是大桌子也放置透明隔板,確保食客受到分隔,每個區域人數受限。即便近期最大聚會人數放寬至八人,但需要提供24小時內快速測試結果,檢測棒要附上日期、時間及姓名,方可獲放行。我曾經因為檢測棒忘了寫上姓名,遭到餐廳老闆拒絕入內,使得同一群人不可在該餐廳用膳,無奈離開。可見社會上仍有同心抗疫的同路人,我也欣賞餐廳老闆的魄力,頂著壓力跟從抗疫大方向。惟熟食中心的情況恰恰相反:最為嚴格的只有駐守在門外檢查安心出行的保安;入內無論大圓檯或者方形檯,設立隔板的決定大多由攤檔決定。繁忙時間人流絡繹不絕,熟食中心位子不敷應用,「搭檯」司空見慣,與大量不認識的人聚首一堂,更掀起病毒爆發的隱憂。至於八人同桌的規定,完全「隻眼開隻眼閉」,檢查方和生意方乃不同持份者,沒有人願意因為此等雞毛蒜皮的事而揭開罵戰吧。
酒吧業界因為連環爆發群組,令正常營業遙遙無期。同樣牽涉酒類,防疫情況更堪憂的熟食中心大排檔,卻仍然疏於管理,任由病毒孳生。最後我希望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時,避免雙重標準、在同樣的防疫前提下選擇性執法。繼續貫徹「不躺平」防疫策略,努力控制確診數字,減少群組感染。兩年抗疫,疲勞漸現,廣大市民並不樂見百密一疏,功虧一簣的結果,在嚴厲整飭的背後,個人防疫依舊是最強護盾。
圖一:大埔墟熟食中心桌子由攤檔自行管理,每項配置可以有所不同,例如放置隔板;亦由於各攤檔自掃門前雪,環境衛生惡劣,垃圾隨處,間中更有蟑螂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