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上集說明個人信念的建立與期望在整體中實踐展開,實現突破與顛覆的價值的理路能被確立與理解,那麼這集產生的極端衝突就能很好的被了解了,以弗洛克為首的葉卡派,之所以會與臨時建起的救世小隊產生理念衝突,就是欲投入整體的信念被其他信念給挑戰了,而且是用了十分慘忍,卻很現實的手法表現這種挑戰,我想這以程度加深了相互理解,並找回同一歸途的「重要性」與「困難性」。雙方都透過自己的經驗作出對同一理念不同的解釋,試圖找到能夠滿足理想,突破現狀的方法,如果我們不去談主觀上人為誰對誰錯,那麼其實兩個團隊在運行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實踐自己的理想,甚至這個理想的內容,極為可能是相同的。(前幾集的心得,我似乎過分的把葉卡派歸類於無理的存在,這裡得好好平反一下,將討論拉回衝突)
例如漢吉的立場:「殘殺無辜就是不對的?!惯@一理念,同樣能被葉卡派的行為所貫徹。以弗洛克的經驗為例,他生在被巨人莫名入侵的時代,也實際在必須做出大量犧牲的場面中奇蹟般地存活,他怎麼會不明白「殘殺」與「無辜」的意思?那怎麼會出現完全衝突的行動?何為「無辜」?何為「濫殺」?這些都因感官知識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幾乎會有不同的理解而被建立。這點表現了這種理念是純形式的,拿數學舉例,理念就是作為一種「公理」而存在,而人們透過自己的經驗與理智能力的審查「推理」,得到自己答案的「定理」,試圖為自己的存在找到永恆的可能。也說明這種理念既是普遍性也是個人性的特性,普遍的體會這種推斷過程的經驗與理念的真義,再以個人的理解來提倡它的內容,就像同一宗教教義帶給個人不同的影響一般,充滿神秘色彩。這也是集心得中為何會說:「我們必須先信念,才有行動的理由」的原因。而從先前的角色經驗來看,我們並不是不會做出違反信念的事,那是自己給予自己挑挑戰,但如此一來信念的內容才有修正及突破的可能,這點可從柯尼與讓的轉變中觀察到。
單就救世小隊中,就有能對同一理念有多種不同的理解,何況是更大的整體。這理解的差異,也是馬迦特起初無法理解漢吉會想阻止艾倫的主因,以漢吉的背景應當該認為自己才是無辜被殘殺的一方,那麼放手復仇才應是合情合理。所以這幾集心得的延續,都是我想試圖投過梳理劇中內容來理解各個角色決心「拯救世界」的動機。在這集開始正面與反對的葉卡派衝突,當中的抉擇最能突顯這個理由。
而這集,最讓觀眾們產生衝突,也最讓人動情的事件,就是最後阿爾敏與柯尼的部分,這部分將戰爭中帶來的死亡麻木摧毀,重新讓人聚焦「生命」衡量之標準,相當值得探討。 --
弗洛克率領的葉卡派先行抵達港口,從讓的暗號察覺了漢吉們的意圖,若他們要快速抵達大陸阻止艾倫,那麼就要阻擋使用最有效率的唯一行進方式「飛艇」。要阻止其實非常簡單,只要炸了飛艇就行,但弗洛克也不是什麼也沒考量,若對方沒有進攻,未來還是得收復被破壞的大陸,還是得將飛船的技術留下就己方使用,而且還得用這種方式釣出背叛者才行。但一旦救世小隊被發現,他也會馬上摧毀飛船,所以救世的首要挑戰,就是在不能被發現的情況下搶走飛船的控制權。
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快狠準的毀滅港口勢力,這自然讓阿爾敏們有些猶豫,畢竟葉卡派內有一同成長的夥伴。加上如此一來,亞茲瑪比特的飛船技術人員也會一同犧牲,飛船也無法順利運行。亞妮犀利的點出一邊進攻一邊保護的不可能性,雖以嘲諷的語氣指出對阿爾敏們的天真,但也承認,要「地鳴的既得利益者」們幫忙自己反抗已經很不可思議了,現在還要求他們與原本的夥伴廝殺的矛盾。從柯尼的話更能明白這種自覺的荒謬,他們是為了救人來到這,但要做的第一件事既然是要殺死自己的夥伴。我想這也是葉卡派與一部分觀眾無法理解「救世」的主因。
亞妮回想起自己破入城牆的抉擇,要是那天是阿爾敏們握有決定權(巨人之力),或許就不會破牆了。萊納這時才明白艾倫的那句「我和你是一樣的」的意涵,就是會做出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放棄思索其他生命重量的決定,這也另外表明了,艾倫的目的,可不完全是葉卡派口中的「復仇」。而萊納因為自己經歷過那種刻意逃避累積的重量,重新回到自己身上的痛苦,私自希望四人不要參與戰鬥,但現實面來說,要是他們現在不放手一搏導致任務失敗,未來壓在他們身上的可能會是更龐雜的懊悔。而能如此冷靜道出現實的漢吉,是因在逃亡時早已經歷過那樣的拉扯,也因現在身為一名領導,該站出來確立責任。 馬迦特在此的心境變化特別值得注意,意識到地鳴的無能為力,而將這份憤怒發洩在伊雷娜身上,而在自己目光轉到賈碧時,一轉先前的強硬態度,致歉與道歉。有長官身分在身的他,在明白「島上沒有惡魔」的那一刻,沒辦法像賈碧一樣,哭著懺毀求情,還得與不完全了解的「敵人」談判。而就算明白實情不是他一人可控制的,自己也算是間接領導賈碧戰士隊等人走向地獄得推手,不可免責。就算不提行為的正確錯誤,讓自己的下屬受苦(就馬迦特行為轉變的落差之大,我想在那內心,關係不只停於此),就有失他自己對「領導」的要求。就算馬迦特自認過去的「錯誤」與「愚昧」,現在事情的發展已經覆水難收,不得不這麼做了。阿爾敏對此舉的回應也是耐人尋味,原先馬迦特的舉動,是想讓因不忍對同伴下殺手的四人,暫時不要插手阻止,但既然已經確立了自己的理想,就得有這份自由的選擇負起責任的決心。 另一頭的弗洛克,挾持了亞茲瑪比特,在這種情況下,最讓人訝異的是,阿爾敏還真的想了一個不必有人犧牲的方法,但同時風險也極高(也得考驗演技)。裝做自己在追殺車力,以此理由動用飛艇,但弗洛克早懷疑阿爾敏的背叛,早已準備引爆飛艇,還派上同期的達茲與山謬保護飛船。這讓事情絕佳混亂,整個對話就像炸彈引線一樣令人按耐不住。夥伴們不願相信阿爾敏的背叛,畢竟這會讓好不容易脫離世界威脅的帕島再次陷入絕境,這也有違阿爾敏以長久以來的目的。阿爾敏和柯尼,一面得提防弗洛克發現,一面有時間壓力,一面又得說著突兀的謊,隨著音樂的漸進,無序的飛鳥,營造出的緊張的氛圍讓人窒息。
弗洛克展現的多疑,稍有顯現威脅並加以排除,體現由完美的烏托邦幻想引至極權統治的特性,許多歷史的實例指出,這是最佳維持「完美幻想」的手段,但無端,這是最殘酷以及最常被批評的點。在弗洛克要槍殺技術人員時,季代彌的拚死一搏,米卡莎的援護使事情東窗事發,雷槍齊發,巨人變身,大戰一觸即發。 飛艇這邊原本的夥伴重逢,也因理念不同免不了捲入搏殺,不願動殺手這點,兩邊都是一樣的,<TWO-lives>的音樂點燃情緒衝突,誰都不希望對方來阻止自己,因為這樣就必須殺了視為同伴的對方。這樣的情況不免讓人想起萊納與貝爾托特當初的抉擇,為了相信的理想與私慾而前行,在路上阻擋自己的人都不得已的得排除,如果我們從來沒有能談的空間,那麼這樣的衝突與挑戰必定走上絕路,只要人們對對理念不同的理解,就沒辦法確立自己能明哲保身,這樣的「答案」,似乎怎麼思考都是絕路。 ──────────────────────────
這集因為雙方的廝殺,已經從中難以討論何為正確的「正義」,主要圍繞在對於角色實行這份「正義」行動所獲得效益的爭議??吹接懻撚腥苏f作者是刻意使主角群的決定通過普世價值的審查,也就是「世俗」的正義,或著說,某種至高無上的「大愛」,如此一來才得以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換句話說,這種「正義」比較「政治正確」。)
在我最近接觸的作品中,就由一個名為藤本樹的漫畫家逆道而行的實踐,很大程度上反對了這種會毀掉職業生涯的說法。我想諫山創將主角群設為救世這種所謂「普世觀點」(雖然單就我的觀察,我是不認為「普世」真的這麼認為啦),純粹是我們以讀劇情的順序,見證了這些人的理念堅持與轉變,更貼近這群人思路,較能從中觀察到心境的掙扎與變化,以及實行信念的困難性而已。
能進一步討論的是,最後柯尼的下手是以效益考量,為了拯救多數人而犧牲少數人的「電車難題」嗎?想完成拯救世界,把自己曾經一同作戰的戰友給殺了,在劇情中會不會真的過於強調這份世俗的「正義」?
我認為這絕不單是數量上的考量,也不完全是仗著無形的大義與大愛的義務??履崾遣幌脒`背與母親的約定才轉變的,而亞妮是為了與父親再續前緣,米卡莎為了不讓艾倫獨自背負罪惡,漢吉不想違背死去夥伴們追求的「自由」,阿爾敏則是因被救回的自負。明顯的,這些人們也不是什麼「聖人」,甚至不是真的理性判斷,所以也沒什麼真正合理能說服對方的理由,事實上聖人更是因人不可能達到,所以才被稱為理想而存在著。就是因為他們都明白自己一部分是出於自己推斷出的私人理由,只是正好有那個能力做出契合整體的「拯救世界」期望,才會如此猶豫掙扎。否則若是像我們這樣的一般人能體會因理念的理解不同而發的戰爭,能體會得不會有什麼絕地反擊,不會有什麼偉大情操,只能在混亂當中見到一片血肉模糊。
我們所在的現況,爭執也是不斷,只是部分幸運地沒有變成戰爭,而是一種競爭模擬。首段敘述理解觀念隨著我們所體會的經驗發生劇烈轉變,這將話題會回歸至衝突產生的本源,而非直接由我判斷對錯。就能發現對於正義等等的判斷,我們似乎會永遠爭吵下去,因為我們無法完全體會他人的人生,我們都會在不同的文化是建立不同存有的理由,嘗試找到自己永恆的解答,而我們又都無法有永遠的時間證明自己是真理。
但這種挑戰競爭仍在不斷發生,揭示出我們的整體對理念的理解不願受限於此,世界上諸多待解的問題彷彿都在告訴我們,儘管暫且沒有完美的解答,我們也不會因此失去思考的理由,如同在上集心得所說,我們在發問的同時,就已經對最終解答的解釋有所掌握,且會不斷思考和調整。這是我們自己開啟的故事,且若人類的歷史持續延續,似乎不會有走完的一天,這個理念挑戰與競爭的畫布,只會無限延展,而既然都是為了「更好」這同一理念而展開,那麼我認為意識到理念的「殊途同歸」並非全然不可能實現。這並不是要在地上建立不可能存在的完美天堂(也就是說不像極權一樣只存在一種「完美」),而是確保不至於像作品中那樣顯示的,落為人間煉獄,在那之前,相信我們都有機會能做點什麼。能傾聽他人的經驗理解,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作為判準,以有條理的敘述整理立場,並能即時的反省轉變,一同以此擴大自己的經驗層面,以擴大自己的理解範圍,相信若這些能努力與掙扎的成果能傳承下去,我們的突破進程,就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