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為純文字版唷!想看圖文版的話請上Xuite。 ※ ※
近來入手這本自稱「臺灣藏書界竹野內豐」的黃震東先生所撰寫《臺灣史上最有哏的臺灣史》,翻開來一探究竟。整本讀完一遍,文筆新穎、內容生動,以今論古的詼諧手法,用大量流行文化的用語去講述從古早到近代的臺灣故事,可謂繪聲繪影。
不過這本書還是有讓敝人感冒的地方,感覺黃震東先生對「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有比較不友善的偏見?描述上多為負面、少有正面。看他寫明鄭時代,對「國姓爺」鄭成功、鄭經父子無論正負面均有一定的著墨。看他寫清領時代,也有點出它「消極治臺」的負、「積極治臺」的正(但還是有所疏漏,如1723年至1735年雍正皇帝聽從藍鼎元建言積極治理臺灣13年的短暫好轉,這部分在書中完全沒提到)。直至日據時代(書中稱「日治」),也是有把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心態直接揭破,並無一味歌功頌德的媚日言辭。
但到了臺灣光復後的中華民國時代,就比較沒那麼持平以對:大篇幅描述「白色恐怖」、「光復時來臺國軍的破爛、不良形象」(其實還是有軍紀良好的部隊,不能一竿子打翻整艘船)、「二?二八事件的鎮壓」、「臺灣地位未定論」等等,比較正面的描述(發行新臺幣、土地改革)只有兩三行帶過,令我不禁一想:古早的「鄭經積極建設臺灣」願意用兩大行來寫,對於憲法已在臺灣施行至今的民國部分卻不願意多寫些正面評價?
例如民國在臺的種種經濟發展、十大建設、1950年開放地方選舉、教育普及等正面成就,幾乎隻字未提。其願意寫日據時代後期的臺灣兒童就學率超過70%,卻不提國民政府推動教育下至1960年代末6歲到11歲兒童的就學率接近98%?讓人覺得在此部分並未達到功過並陳的公平史觀,實在可惜。雖然作者有註明像「三七五減租」、「九年國教」、「十大建設」等利大於弊的事蹟都算在「來不及講的故事」,要讀者自行搜尋關鍵字,但我不禁一問:你是故意多把比較正面的民國故事都算在「來不及講的故事」的吧?跟明鄭、清領、日據比較起來,難免有差別待遇之嫌。
此外,該書標榜「那些教科書不寫、史籍論述不說的事」的特色,但綜觀全書,我找得到「課本沒教的部分」似乎只有清領時代的王得祿而已?(好啦!還有「虱目魚」名稱由來、「蚵仔煎」的料理由來XD),但其他人事物在課本、教科書還是有跡可循。尤其是戰後的臺灣部分,感覺課本上所描述民國政府的負面事蹟,該書一樣重複講了七、八成,唯獨課本有點到的正面事蹟,該書似乎一成都不寫?還有,課本比較沒教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名單卻有一堆真共諜姓名」之爭議,該書「果然」也沒記載到,就也只寫同樣課本有說的「冤案」。所以有關「那些教科書不寫、史籍論述不說的事」這段話,個人以為言過其實了。
總而言之,我對《臺灣史上最有哏的臺灣史》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就如標題所述:這是一本文筆生動但仍不乏偏頗的歷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