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我IG的朋友都知道我去了宜蘭一趟,這次不只自己去,還多了一票朋友同行,其實我不善於安排旅遊行程,出遊多半隨心而往,盡興而歸,不怎麼在乎效益和時間安排,美其名自由與自在,實則耍廢與無賴,反正天地萬物自有一套準則,人生不過剎那須臾,把握光陰,無論要按下快門,或是雙眼收下美好的一刻。
過幾天我會將宜蘭的兩天一夜之旅寫成遊記,其實最近我開始思考轉換到其他部落格或平臺的事情,一來想讓自己的創作更自由自在,二來我不太想待在同個地方太久,這會讓人少了點動力,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認識的巴友越來越少了。
某方面而言,一直以來我有那麼點自我對話的傾向,無論寫遊記、歷史文章、日記甚至生活議題,我不太執著於獲得多少回響,這並非無視人氣、點閱率,事實上負責協助管理IG、粉專的朋友都會定期讓我了解近期文章、照片的迴響。
兩個萍水相逢的網友,在巴哈按下了成為朋友的邀請,然後這可能是他們之間最重要的一次互動了,接下來的日子,可能互相點了GP,作為一個已讀或者在乎的證明,但事實上兩人之間並無任何對話,甚至單方面傾訴文字的機會。
兩個萍水相逢的網友,在巴哈按下了成為朋友的邀請,然後這可能是他們之間最重要的一次互動了,接下來的日子,可能互相點了GP,作為一個已讀或者在乎的證明,但事實上兩人之間並無任何對話,甚至單方面傾訴文字的機會。
我曾興高采烈的按下一位旅遊作家的好友邀請,也曾樂觀的想與一位歷史文學作者討論他的作品,更曾為巴哈好友的某些差勁作品與糟糕文筆感到不耐,然而如今,往事如浮雲,一切又好像未曾發生過似的。
「我沒事幹嘛不耐煩?」
「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這是我近期以來的心情寫照,書寫文字、放上巴哈、然後再回到自己的世界,繼續的鑽研、繼續的閱讀、繼續的旅行、繼續的活在自慢恣意的生活裡,從前那種「因為你是我好友,所以我要認真閱讀你的創作」、「好開心看到很棒的創作,所以我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也寫出來。」那種感覺淡了許多。
「突然間感受到自己開始嫌棄起很多事,這並非情緒使然,也非感受到未獲得理想的回應,可能只是單純的對自己失望,一開始就不該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罷了。」
有時看著毫無意義或者「真的很爛」的文章,會讓人感到不耐,我無意批評畢竟我能理解這已經是巴哈的一種文化風氣了,但認真是一種人生態度,就算耍廢也該廢的有意義,恣情的貼上吸引眼球的照片、動漫圖,內容則是言不及意、毫無瓜葛的文字,然後又製造了一篇文章。
以前我會很認真、很慎重的寫下文字回應,或者真心的盼望對方的邀請是基於「我真的很想回應妳、或者來段交流吧。」但後來發現有些事真的強求不來,無論對方要照三餐拿大奶貼圖洗你的手機版面,或是真的只想寫沒意義的文章,而也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
所以有時會讓人感到納悶,寄出好友邀請給我,目的就是讓我看到你每天發大奶動漫貼圖嗎?如果是的話,至少要在邀請的備註欄註明:
「我想讓妳看我蒐集的動漫色圖,至於妳的文章我會定期按讚。」
一如我常提到的「時間」,它會讓人不知不覺的改變,你交到第一位巴哈好友與按下第兩百位好友的邀請時,那份感覺不可同日言語,從寫下長文並視為理所當然到發張廢圖寫段廢文且認為理當如此,改變需要時間,無論好壞。
「我認為創作的態度,不只要對得起自己,更該對得起你的讀者。」
說完了一段,這次造訪宜蘭遇上了夏日午後的暴雨天氣,雷雨來的快、去得也快,許多觀光客常有拍了照就上車的趕場行程,其實我真心推薦將來到宜蘭的朋友,都能讓自己好好沉澱心情,去欣賞眼前的風景,用眼睛而不是只用鏡頭記錄離去的光陰。
龜山島是宜蘭人的象徵,看見龜山島便知道家鄉近了,即使雪隧讓宜蘭不再那麼「與世隔絕」,更讓宜蘭陷入例行性的假日交通地獄,但它美的地方依舊很美,這頭沉睡的大龜,依然靜靜的看著蘭陽大地的改變,想起歷史學者彭慕蘭教授在書中寫下的一段話:「時間能改變許多事,而人類通常後知後覺。」
所以回憶總是美好、記憶通常獲得美化,也許正基於人類的後知後覺吧,只有失去了才發現當初的美好,一如一些宜蘭子弟的心聲,觀光帶來了龐大的收益,但也影響了純樸的生活,如一面明鏡,逼迫宜蘭人進行抉擇,當在地人躊躇之時,這才發現早已難以改變,古樸的宜蘭再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熱鬧繁華的街景與人群。
觀光工廠與旅遊新境如雨後春筍,觀光強調開發與利用,卻在永續經營上陷入了利益與現實的天人交戰,一片稻田、一棟別墅,一群遊客、一位農夫,宜蘭的景色交織著錯綜複雜的矛盾與歷史,開發被視為進步的象徵,卻也成為洪水猛獸,它為鄉村生活傾注活力,但也帶來人與土田的疏離,水牛不再耕田,而是逗弄遊客,農人不再耕地,轉而賣起了外地來的農產品。
很多事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複雜,純粹只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抉擇中慢慢產生的,一如時間會改變許多事,只是處於改變中的人多半未曾發覺,種田比較好,或是賣地更賺錢?繼續耕種?還是改開觀光農場?學者憂心的環境破壞、農人眼裡的經濟效益、建商口中的親近自然,其實很多事都是進行式,只是當改變水到渠成之際,我們往往才驚覺何以如此。
「要批評很容易,但細究更深層的原因,你會發現原來好像每個人、每個行業都只是在不斷抉擇罷了!」
想起海角七號的那句臺詞「山也bot、海也bot!」隨著劇中人物的語調上揚,你會不自覺的跟著怒喊:「都給你們有錢人就好啦!」
好險至少我還買得起一杯咖啡,一邊喝著、一邊欣賞海潮美景,我曾在去年聽聞一位地方文史工作者無意脫口的話,他說:「宜蘭年輕人其實很討厭外地人。」,說到底「外地人」也非洪水猛獸,宜蘭也因這些遊客而帶來了繁華熱鬧,但長期以來的不尊重帶來的傷害,正逐漸累積著,再多的友善遊客帶來的美好印象,都底不過一兩位遊客的破壞。
也正因一些少數遊客的言行,讓臺北人成了負面的印記,像極了一位商人曾直白的說出不少臺北人都視為理所當然的話:「宜蘭要做臺北的後花園!」
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