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造訪嘉義,在民宿老闆娘介紹下,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嘉義女兒節活動。嘉義女兒節至今已走過十八個年頭,是由一群對環境生態、手工、藝術有相同願景的創作者共同成立的活動。
所謂的園圃,意即耕作的農地,土地不只是農民賴以維繫的根本,更像他們的衣食母親,哺育著、呵護著一年一度的收成。過去看天吃飯的農家社會,人們仰望上天、寄望上天的賜予,老天爺對農家子弟而言,是遙遠卻又親近的存在,它是遙遠的神祇,看不見摸不著,無邊無際的讓人難以捉摸,卻又親近的生活於農村日常彷彿與你天天相鄰。
學會感恩,珍惜生活裡每一份幸運,知道從泥土裡的小幼苗,到金穗稻麥的收成是何等的不易。
近年來臺灣農村社會逐漸轉型,藉由觀光、產業升級帶動農村的改變,我身邊便有一時想不開跑去花蓮當起小農青的夥伴,聽他敘述種田的點點滴滴和心酸勞苦,作為農耕經驗值止於牧場物語的我經常聽得津津有味。
這個世代是科技與傳統價值激烈碰撞的時代,一如老水牛逐漸退出農村一般,農村社會的身影一方面是老農夫、老水牛不捨的離去,一方面又有精緻農作、觀光農耕等讓人滿懷期待的活力。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立國的根本。過去如此,未來會是如何呢?臺灣的糧食自給率並不算充足,許多在地稻米、農作物並未受到良善的眷顧,國家政策雖強調土地保護,執行面卻充滿疏漏,例如擁有廣大良田的蘭陽平原經常被訕笑種植水泥建物一樣。
女兒節其中一項主旨是推廣環保,環境保育是長期議題,從教育、經濟乃至於實際面的協調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能看出效果,我認為「量力而為的環保」是一個較易推廣的心態,漸進式的改變才能讓更多臺灣人重視環保議題,小至環保杯的使用、塑膠碗盤的減少,大至海洋生態的維護、經濟政策的轉型,都需要長時間的協調與調整才能更接近目標。
人類生活於自然,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當我們高談闊論經濟、政治甚至文學等種種議論時,我們更該謙卑的面對大自然,「即便做不到,我們也該關注」亦如南美雨林的破壞、空氣汙染的理解、炒房炒地帶來的綠地浩劫,生活中有許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然而一但我們開始重視這些議題,便可能凝聚為更大的力量。
「永遠別認為這些事與我何關,你享受的環境與一切,很多都是那些默默付出之人的心血。」
女兒節的會場提供環保杯、環保盤的兌換,我們不必過於強求,只需在能力許可內慢慢改變,從上超市提塑膠袋、到重複使用塑膠袋、再到使用環保袋,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這份共識逐漸傳承後,我始終深信世界會因小小的善而轉變。
用葉子包的果凍,添加了許多天然食材,微酸微甜的口感讓人一猶未盡。
這是一個強調環保、手工以及傳統風味的市集,如爆米香不定時的「砰!」,被嚇久了其實還挺習慣的,也許我曾生活於農村的關係,對於大城市的冷漠溫度感受格外明顯,但這不是城市的錯,錯的是長期以來各種因素的總和,一如工作的繁忙讓人忘了鄰居的存在、交通與資訊的便利讓人顯得更加獨立。
我們活在一個群體共生的城市但卻越發獨立,有時我也能感受自己的改變,來臺北後學著適應蜘蛛網般的交通路線、上網獲取新訊息、收發友人來信等等,我常笑南部的飛鴿傳書溫暖多了,也許我已習慣接受他人的善良,而疏忽了自己也能散發溫暖給予他人。
這是我在大城市生活的經驗,無論是捷運讓座、撿拾垃圾或單純的給予陌生人一份微笑,其實我們能讓大城市更有溫度,寂寞之人充滿咖啡屋,徬徨的旅人與手中幾吋小小螢幕的世界,別忘了我們都是有溫暖的人。
說起書本的味道,我曾無聊拿著筆記本嗅聞,最後發現原來「味道」來自於內心,所以日記本有份滄桑的味道、課堂的閱讀筆記則野心斑斑的充滿功利味道,我們汲取作者的精髓並自認的解讀文字,在這作者已死的時代,恣情發揮創見塗寫,到頭來原來「味道」指的是走過的痕跡,它並不特別,每個人都有。
題外話我最近特別喜歡這類手作產品,「文創」是這幾年頗受討論的新興產業,許多年輕人、藝術家紛紛投入其中,然而創意之前還須有充足的文化底蘊,才能創作出更能打動人心的商品。
說完了女兒節的環保、藝術精神,市集的重頭戲還有藝術品拍賣會,這個草地拍賣會販售許多藝術家的作品,我還看到有人拍賣雞腿,總之,是一個很自由奔放的活動,我本想參與拍賣,競標一隻木頭海鷗裝飾,但無奈身上只帶了七百元,臨時也ㄋㄞ不到乾爹,只好裝的一副貴婦樣翹手怡指的看著拍賣進行。
前段提到我沒錢參加拍賣,原因是我把錢拿去買這頂手作貝雷帽了,這頂帽子是森系暖作的作品,第一眼看上便捨不得放下了,於是乎就委屈了荷包先生,我的嘉義之行有八成的經費在這頂帽子上了。
市集的商品包羅萬象,除了日常衣物、手作飾品還有許多農產品,如蜂蜜、咖啡豆等等,如今全世界的蜜蜂正逐漸減少,除了環境生態的破壞外,至今尚未找到緩解蜜蜂減少的方法,大自然的生態有一套循環,蜜蜂的減少不單只是影響蜂蜜,還有藉由花粉傳播的植物,最後環環相扣下,蜜蜂的族群便跟著越來越少了。
如今我們食用的蜂蜜經常添加各種成份,這些成份對人體並不健康,而成份純正的蜂蜜又因產量減少而價格屢屢高漲,如天地自有一套循環,最後環境的代價仍轉嫁到人類身上,防微杜漸,小小的疏漏最終會帶來更大的代價,大自然生態亦是如此,永遠別覺得那些環境大議題與我無關,也永遠別只想著填飽肚子過好今天。
你該想的是「如果我想要很耍廢的過好下半生,那我更該關注這片土地,盡我所能地做好能做的事。」環保不是有錢人的娛樂,你不必急著去做那些太遙遠的事,但你能做好垃圾分類、能警惕自己別亂丟垃圾。
文末,附上我與新歡貝雷帽的合照,願鄉土的文化能帶來更多共鳴,也期盼臺灣的環境保護能越來越好,我們所享受的一切,絕大部分都是許多人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包含臺灣的民主、法律、文化還有今日的主題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