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時,我和爸爸出了趟遠門。
即使和爸爸在一起讓我非常開心,但我很清楚這不是普通的家族旅行。
實際上,我們是為了爸爸的女兒們以及埋藏老師的屍體而來。」
臺灣作品的心得總是特別難寫,所以我決定很快速地進入正題,直接說我個人的感想。
本書的結構處理非常有趣,每章節採倒敘,一開始看的時候會想一下,但過了中間就開始習慣並且期待發展。第一章在描寫的時候非常地跳躍,並非是說視角跳躍,而是思緒跳躍,有點像是主角看到什麼就會發表一大串想法,但是畫面上無法聚焦,過度使用一堆形容來堆疊文字風格的感覺。
不過故事開始進入主題,談到殺人話題之後,這個模糊的感覺就沒那麼令人煩躁,反而維持在一個很適當的距離展現作者在文字上的特色。帶點柔焦鏡頭的畫面、用宛如藝術電影的手法,安安靜靜地推動主軸,就連角色對話時周圍也是完全無聲。
但是來到第二章我個人覺得是本書最高潮,也是作者在這樣筆法下帶來的高度,在模糊的文字下卻充分表現出飽滿的情感,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浮現出陌生的旋律,直到看完後記,我才驚覺那首歌肯定就是馬勒的第三號交響曲吧。
如果能維持第二章的表現到結尾的話就好了。後面的故事雖然精彩,也應該要接近解謎與真相,但此時在文字描繪上仍維持不明說的狀態,導致看完第一遍的時候會有些錯愕,需要多翻幾次才能想通。這算是稍微可惜的部分,整體來說作者還是好好地說完一個故事。
雖然大家都說這本書裡的感情很變態,但我自己是覺得很美好,或許我跟龔杏霙一樣,都患了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真正讓我覺得變態的反而是後記吧,怎麼都沒人提起後記啊?都寫到這種程度了還不把作者羈押真是太可怕了,你們這些放蕩主義分子(?)
總之這本書很推,雖然封面畫成這樣,不過我私心覺得比起輕文學又更接近大眾文學一點點。(當然我知道封面應該也是作者與編輯的私心,其實這並不是很差的選擇)
這本書並不是葉配,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潛力的臺灣作家。
不過提到華文創作,個人也很想大推薛西斯的《魔女的槍尖》,趁著證詞心得出來的同時,下次也加緊完成《魔女》的心得好了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