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不在乎精神的形式主義者---公共參與與基督信仰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 2015-04-07 11:05:20 | 巴幣 8 | 人氣 197

轉載這篇文章的同時,想到昨天才見到姚老師...

在這篇演講的隱喻,「法利賽人」無疑是不在乎精神的形式主義者,認為有聚會、公開禱告,建構並符合「基督徒的特徵」便認為自己是基督徒。

公民\民主不也是?以為自己在新聞前破口大罵政府、選舉時出門投票,就是「公民的特徵」的公民了。而中華民國以為自己憲法寫著相互制衡、民主投票、代議政治,總是運行不當,卻也有著「憲政、民主國家的特徵」?新聞媒體以為報導政治,就是「進行公民教育的媒體之特徵」了?

固然無法跳過形式直達本質。

但心中若存著「有一個本質得達到」的觀點,觀察許多形式,將會發現許多人非常需要被憐憫,因為不顧本質的捨近求遠。

原文

基督信仰與公共事務參與

主講:姚立明

文字紀錄:王道一 Joseph Tao-yi Wang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05082546237306/?pnref=story
感謝臺大法律系禱告會主辦,今天可以跟姚立明老師對談,關於基督信仰與公共事務參與。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50703588310024/
這邊是現場聽打回來整理的結果,歡迎大家指正。

***

我的引言:姚老師應該不需要我太多介紹,所以我只講兩點。
第一,姚老師在九零年代,我大學的時候代表新黨競選立委,那時候我就有注意到姚老師是基督徒,而且相較於其他的新黨立委,是個很不一樣的立委。
第二,去年我在PTT上看到KP邀請姚老師來當競選總幹事所講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被認為是深綠,你被認為是深藍。我們倆只要站在一起,我們倆可以理性的交談。我們倆可以合作。全臺北的市民都知道,藍綠就可以和解,對不對。」
 
這讓我覺得,雖然基督徒對於公共事務參與,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希望,今天「即使我認為基督徒不應該管政治,你認為基督徒怎麼可以不管政治。我們倆只要站在一起,可以理性的交談、可以合作。全臺大就知道,基督徒可以合一。」
 
姚老師:那句話其實是我對KP說的,只是選舉要把好的事情都歸功於他。我願意幫助KP,其實是因為我和內人禱告時有共同的感動:「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9節)
 
和解,在傳統的政治上受被人討厭的,因為你怎麼可以背叛原本的立場?但是去年我有擔任KP競選總幹事這樣的一段過程,表示和解是一個過程,不是幫你站臺一下就完成的。
 
今天這個題目「基督信仰與公共事務參與」,其實是我在南部的神學院教課的題目,從「愛人如己」來談基督徒如何看待政治
 
跟這個主題相關的歷史很多,特別是從羅馬帝國時代,政治就一直在干預基督徒生活,所以基督徒必須要決定要如何面對,是要改變他、參與他,還是要逃避他。
即使在臺灣,過去長老教會對政治參與,是讓北部國語教會側目的。現在轉型正義之下,基督徒也都必須反省當年自己有沒有正確的參與政治。但是這些都是歷史,現在沒有時間一一深入探討。
 
所以這場演講我決定從自己的政治參與談起。
 
我自己本來是沒有要回來臺灣工作的,因為跟太太在德國念完書、在那裏找到工作。
後來是被上帝逼著回來,因為家裡男丁通通被關起來,只好回來安慰母親、嫂嫂。
回來臺灣為了兩個人要在同一所大學工作,所以落腳當時剛成立的中山大學。
 
不久新黨成立,王建煊邀請我去參與。
(現在的學生不會了解為什麼有人想要參與新黨,當時王建煊是為了要做土地改革,不見容於當時的李登輝總統,所以參加新黨繼續推動。)
當時新黨南部沒人,我身為中山大學教授,就在南部參選,沒想到就選上了。
當年不曉得為什麼,學校不願意讓我借調,所以只好辭職、到臺北當立委、在臺北的學校教書。
因此,參與政治從來不是我自己主動選擇的,但是一路走來都有主的安排。
 
其實,基督徒當然應該參與公共事務。
 
但是為什麼今天還要討論這個題目,其實有兩個因素。
首先是基督徒對政治的誤解,認為政治是黑暗的、不公義的、是別人的事情。
然後,基督徒是屬靈的,所以不應該管這些屬世的東西。
我會先處理這兩個問題,然後講到我真正想要分享的「愛人如己」。
 
第一個是常見的誤解,甚至在香港佔中之後,有香港的牧師也出來說我們不應該這麼熱中政治。
也因此,每當我鼓勵我的學生說「你蠻適合從政的」,他都很驚嚇,而他的父母也很驚嚇,因為政治好像都是給一些「沒有正常工作的人」來做的、要花很多錢的不歸路。
(因為這樣,我當時就建議KP來嘗試「不花錢的選舉」,看看能不能做。他答應了,因為他根本沒有錢。所以我們就不能打廣告、不能辦大型活動,要儘量靠義工參與來做)。
 
但其實,政治是「決定公共的事情」,因為白話文說,政治就是管閒事啊!
 
而參與政治的是一些「熱心」的人、不必擔心自己的工作、前途,但行有餘力去關心「大家的事情」。這樣的熱忱,其實是很崇高的。
 
在威權時代,大家都不敢管政治,因為怕惹麻煩。但是你不碰政治,政治就會來碰你啊!
最早教會來找我,是因為神學院要開始立案,才發現自己都不管政治,現在還是得要碰。
 
最近許多教會才開始發現多元婚姻、中小學教材的議題很熱門,被迫要來面對。
像KP競選時就面對支持連勝文的基督徒連署要求KP表態,甚至謠傳KP要辦同性戀大遊行。
本來是我要負責處理,但差點壓不住、KP陣營要提告了。
我跟KP要了一天的時間去跟一個個教會牧長溝通,希望他們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並作出澄清,讓風波結束。
 
這些都是你不管政治,政治就來管你的實例。
 
臺灣開始可以參與政治不會惹麻煩,也不過二三十年的事情。
要走到像德國以子弟能夠參與政黨為榮,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可是,即使到那個地步,還是要面對第二個問題:
 
基督徒是屬靈的,那還該管(屬世的)政治嗎?
 
耶穌到世界上來、道成肉身雖然是屬靈的,但他在世上的所作所為、所行的神蹟都是屬世的。
每一個被醫好的人,後來還是死了,並沒有永遠不死。
連他的教導門徒也都弄不太明白,要到五旬節之後才明白。
 
政治,就是關心你的鄰舍,因為就是「管閒事」。
 
耶穌所講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中,祭司是屬靈的代表、相當於牧師階級,利未人就是執事階級,但他們都不願意伸出援手幫助那位被強盜打傷、倒在路邊的人,反而是一個被猶太人所歧視的撒瑪利亞人願意幫忙。
 
雖然祭司和執事好像都忙於屬靈的事,但其實那位關心流浪漢的撒瑪利亞人,才是耶穌心目中的「好鄰舍」。
 
因此,認為基督徒是屬靈的,盲點在於犯了法利賽人的錯誤:「自以為義」。
 
法利賽人謹守十一奉獻、謹守律法、都有固定聚會、相當於教會中最虔誠、最受尊敬的人。
但耶穌卻認為他們自以為義。
耶穌講舊約乃縵的故事,說以色列全國那麼多痲瘋病人,但上帝只救一個外邦人乃縵,差點被圍毆,就是因為法利賽人自以為義,沒有辦法接受上帝的恩典臨到外邦人。
 
但其實我們基督徒也跟法利賽人沒有兩樣!
 
我們基督徒自認為是有天國門票、有得救的確據,有固定聚會、奉獻,就自認為比別人好。
 
但耶穌卻不這麼認為。
有些人認為「陳進興怎麼配進天國?」、甚至覺得「如果他可以進天國,那我寧可不要進去」,這其實就是自以為義。
 
而且,甚麼是屬世的?其實東西是中性的,但是我們的態度,決定這是屬靈還是屬世的。
 
我以前一直不懂,為什麼亞當吃的是「分別善惡」的果子、為什麼人不能分別善惡?
為什麼人吃了之後,就眼睛明亮,看到自己赤身露體是「罪的果子」?
 
後來我跟姐姐的孩子許久未見之後再相會,對方想跟我一起洗三溫暖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好意思、因為對方長大了。
這時候,我突然懂了:當我們開始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自己再差也比陳進興好,這就是罪的結果,因為我們自以為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怎麼能夠看政治為骯髒、看不起那些搞政治的人呢?
連天父上帝也都願意讓祂的獨生愛子來到罪惡骯髒的世界,對罪人講道、解答他們的問題耶!
耶穌「讓人希奇,因為他教導人好像有權柄的人、不像那些文士」。
那我們能不能像耶穌一樣,可以對政治發聲,講出讓人希奇的話語、提出新穎的政策呢?
 
 
結論
基督徒參與公共事務的原因,非常單純:我們若愛我們的鄰舍,我們自然會去幫助他們。
 
就好像最近有人想串連去抗議明年大選時間剛好在大學生的期末考時間。
這些跟他們沒有直接的關連,但他們在乎鄰舍、在乎社會的未來,所以就願意站出來。
每次我都跟那些覺得學運怎麼可以違法的人說,大部分學生其實都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處進去的,因為他們在乎鄰舍、在乎臺灣社會的未來。
 
如果關心政治是為了做官、為了發財、為了聲望,那當然不值得稱許。
但如果關心公共事務,沒有這些動機,你就應該感謝耶穌給你這樣的能力,可以關心那些跟你沒有直接關聯的人、可以愛你的鄰舍。
 
上帝給你們這些臺大學生五千兩,就應該去關心那些只拿兩千、一千兩的、應該去關心你的鄰舍。
 
 
 
Q&A時間
 
開場白(我):由於問題太多所以我的與談只能講一點,其他時間留給姚老師:
基督徒是天上的公民,因此有天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但是基督徒同時也是地上的公民,所以也有公民社會的責任與義務。
有時候,這兩個公民身分會互相衝突(這也是不同基督徒對公共事務參與看法不同的來源),但是面對這樣的挑戰,就是雙重的公民責任啊!
 
 
Q: 多元成家讓社會給基督徒貼很多標籤,基督徒該如何回應?
 
A: 有多少人看過實際的多元成家法案?有三個喔!了解事實、了解同性戀在臺灣現在的處境,是不讓社會誤解基督徒歧視同性戀的重點。先了解事實,再發言。
 
Q: 你認為「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那該如何選擇立場?
 
A: 很多問題不只是是非的問題,就好像買車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看重的是層面不同,其實不需要選擇立場。這邊的「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不是價值上的,而是講話要說實話。臺灣政治的問題,在於不曉得妥協的藝術。
 
Q: 不知道如何判讀政治新聞,因為好複雜,怎麼辦?
 
A: 其實面對人也一樣,不是嗎?都是要學習聖經所說,「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臺灣新聞的判讀,最靈巧的辦法是看誰講的,比如說如果是中時講佔中,我就不看…:)其實,就好像學生畢業出社會,就開始學習如何面對社會上的人心險惡,面對政治新聞也一樣。
 
對基督徒而言,信心是聖靈在你心裡處的狀況,不是累積多少年的功力就能法力無邊的。只有藉著神,我們才能行事。
 
Q: 候選人是不是基督徒重不重要?
 
A: 如果你對基督徒的定義只是看有沒有固定聚會,你就該記得教會也會有法利賽人。如果你的定義是跟隨基督、披戴基督的人,那當然很重要。
 
Q: 請問獨派和統派在基督裡可以和解嗎?
 
A: 在基督裡,我們能使「兩造」合而為一。你不能跟別人為敵,而是要成為和睦的使者。
 
KP選舉到11月初只花了五千萬,但是最後四十幾天卻花了八千萬。後來KP請我去查證,發現有人趁機發選舉財。參與政治,隨時都有金錢上的試探,必須要靠天上來的信心來逃避、「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如果掉入試探,就要求天父「救我們脫離兇惡」。我們沒有比別人好,我們跟陳進興一樣壞,但是感謝主讓我們成為神的兒女。
 
Q: 在政治上權力大的時候,如何做到利益迴避?有些事情只有權力大的人才能做啊!
 
A: 不要以為只有權力大才能做大事。在乃縵的故事哩,乃縵的無名使女無權無勢,但卻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人物,在關鍵的時刻告訴她的主母「只有以色列有先知能夠醫治主人乃縵」。因為神把我們擺在這裡,神的計畫不是我們能夠明瞭透徹的。連保羅自己也不見得知道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其實是他所留下來的書信被收錄進新約聖經。我們不需要管自己有沒有權力,只要愛人如己、關心擺在你面前的鄰舍,這就夠了。你就會經歷祂的恩典、話語和安慰。
 
Q: 參與公共事務時,如何跟立場對立的人和睦相處?
 
A: 耶穌的時代也有許多拜偶像的人,但耶穌並沒有對他們動怒、「要他們去學學法利賽人」。沒有人可以靠自己讓人信耶穌,只有上帝可以動工,就好像嬰兒不可能找到父母,只有父母找得到嬰兒。因此,根本不需要為立場相異的人擔心,只要耐心等候耶穌再來、滿有盼望。這樣就沒有不和睦的問題了。
 
Q: 你參與政治遇到最困難的事情是甚麼?
 
A: 我遇到困難事情太多了,但最困難的是當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諒解、對我所做有保留的時候,總覺得上帝為什麼要讓我做這個。但我躲在被子裡哭的時候,我一想到上帝居然會揀選我,我就會破涕為笑!我原本小學、中學都沒畢業,混幫派時因為講義氣、聽到「上帝愛我,你要不要愛他?」我就相信上帝了。但是,上帝居然愛我耶!相較於上帝愛我,我還不夠愛他。
 
Q: 既然政治是基於愛人如己,那教會是不是該反省愛人不只有愛人靈魂?
 
A: 愛人本來就有許多層面,包括心靈空虛、身體疲乏。只要把你身邊的人當作你要服侍、給他一杯水的「小子」就好了。
 
Q: 你在政治參與上如何實踐信仰?
 
A: 每次我上媒體都要先禱告,因為我自己知道控制不住自己的舌頭。即使現在許多電視臺邀請我去開節目,但我知道自己每天不能講超過四個小時。我知道自己控制不住,但也知道這是上帝給我的工作,所以就求神保守。
 
Q: 在貧富差距上,如何讓「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沒有缺」?
 
A: 我認為耶穌是左派,面對一切誡命的少年人,耶穌還要他變賣一切所有的,然後捐給窮人。(人最難拋棄的,是自己最疼愛的東西!) 關懷社會邊緣人,百分之一百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任務:看到比自己景況差的人,要想到如何愛你這個鄰舍,而不是像臺大一年拿到上百億的政府補助,但是私大只拿到一億。你想,如果一對父母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聰明的、一個是殘障的,你想他會花多少錢在那個聰明的?在那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反過來說,面對比自己景況好的人,我們不能像葡萄園工人一樣抱怨,而是定睛在上帝身上、定睛在祂給你的才幹上面。下午三點的,要看那個早上九點的,而不是嫉妒那個下午四點才來的人。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推廣現代詩與歌詞;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暢談現代詩與歌詞。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