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寶貝實寫
之前這個東西讓全世界的PokeFans嚇出一身冷汗
尤其是那個皮卡丘根本就是妖魔鬼怪.........
後來知道這似乎只是個同人作品(還真有一回事的感覺)
但是那時候就有人在說
「西方人又再亂改編了!什麼都不懂就不要來亂好不好!」
談到改編這種東西,可以先從一個經典的例子來看
也就是《酷斯拉》
這部美國電影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非常成功地利用當時最先銳的技術營造出真正的巨大怪獸的壓迫感
單獨站在這部電影的角度,可以說成功至極,叫好叫座
不過生在臺灣的我們都知道,小時候我們還看過一種東西,叫做「哥吉拉」
後來電影臺都很少在播,但這一系列由日本所拍的電影都是童年回憶之一
一看就知道,這當然是由日本所想的創意被西方拿去胡謅亂搞才會有這種差異
在日本,哥吉拉是被視為國寶般的影視明星,深植形象於日本人心中
50年的歷史,以及討論起來可以出數本專書的歷史事件背景,日本人的意識投射
但在美國,卻只是簡化成一隻巨大蜥蜴,將牠視為人類的障礙,而非日本所代表的自然力量的象徵
這個可以說,是西方不能了解日本文化而隨意改編,完全當作自己創造的一樣加以編纂的結果
由於受到了許多的惡評,所以在這之後的動畫《酷斯拉》
重新將牠設定成近似於日本的哥吉拉的怪獸,還能夠做回吐出光線這種沒頭沒尾的設定
在這之後引發一波波好萊塢改編風潮,當初說連《福音戰士》都要改編(當然是被打槍)
改到最後世界各國都在改編日本的東西(最近是《旋風管家》臺灣版的樣子)
《七龍珠:全新進化》當然是一個有沒有進化都不知道的好例子
這次的神奇寶貝當然又是一陣嘩然,這可是日本號稱真正推往世界各國的動漫作品啊!
改成這種莫名奇妙的樣子誰能接受啊!尤其是那個皮卡丘啊!!!
其他國家這樣剽竊爛改日本的東西成何體統!
但是在這邊,必須要引用一位先知的話
「這個才是日本文化帝國主義的侵略啊!當日本人謾罵這些外國作品時還順便喜孜孜的算鈔票啊!現在全世界都淪陷了你們還在袒護日本!世界各國改成什麼樣子他們根本沒差,撇清就沒事了」
雖然這話很有趣,但也算相當中肯
日本是相當自我閉鎖的國家,表面看似極度開放,思想卻留有高昂的民族意識
實際上回過頭來看日本改編或模仿他人的作品或風格時,就算形塑得再像,卻一直抓不到那種感覺
追尋源頭會發現,不管什麼作品其實都是在「日本人意識」這種東西之下被創造出來的
最近GA社的《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看起來像個美式風格的動畫
有屎有性愛,一切黑色元素好像集中在裡頭了,卻完全沒有美國黑色幽默的氣氛,純純正正的日本動畫
雖然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要做成美式風格,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
日本正統主義的御宅,甚至是一般民眾,現在或多或少都陷入了這樣的迷思之中
實寫版其實正是一個從不同角度觀看神奇寶貝的二次創作物
神奇寶貝之父田尻智避開了所有敏感話題,但這終究不是可以一把抹銷的東西
怪獸之間的對戰,買賣,乃至於死亡,這些怎麼避都是避不掉的
西方世界善於處理比較不屬於感性但卻深度的議題,兒童向的神奇寶貝便是一個相當好的素材
如果不是因為主角非常逼真地演出那種面臨對戰的心情與反省
或許也就不會引發如此的軒然大波
從改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同人作品的影響
同人是一種以小搏大的創作方式,有很多漫畫家與插畫家都是由這條路出來
帶著單純的心情去創作與分享,這正是同人之道
不過同樣地,也因為這是人人都可發聲的管道,於是便有很多異色創作
有些甚至打出了響亮的名號,改變了大眾的看法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引發同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爆炸,讓看過作品的直稱「神作!」「超越原作!」
スタジオKIMIGABUCHI所畫出的EVA同人-《RE-TAKE》
它的魅力在哪?
是H?畫工?還是香派支持者的狂熱讓他出名的?
這些都不是,而是創作者所給予觀賞者的,名家們所說的「另一種可能性」
同人創作也是一種「改編」,它附加上了創作者本身的價值觀與思考
使得作品擁有完全不同的風貌,「超越原作」並不只是一種無稽之談
雖然也有人認為它偏離了EVA的核心想法,可是當創作者投注所有的感情在上面,這樣的改編是成功的
不過接下來的例子就不同了
同樣也引發了一次小型風暴,這次的改編對象是《けいおん!》
蛸壺屋用冷僻而精準,殘酷卻又不失光明的故事來詮釋輕音這部作品
作者在這本的最後似乎大婊了一次原作者,對於之前原作者的反擊再給他來一次超大CHECKMATE!
雖然怎麼看都像漫畫家看不慣青春校園硬是要給他一點黑暗(這種感覺拙者懂XD)
但不論是否作者本身將感想抒發在自身作品上,這作品也相當令人痛心地揭開一種現實風貌
在這裡面不斷提到一種概念:在美麗的世界底下是什麼?
原作輕鬆又有點小感人的氣氛被完全顛覆,在這裡每個人都為面臨現實所苦
江郎才盡的唯自殺,澪歷經一番苦難與折磨才重新站起,梓在無法追上前輩天才的腳步中失去自我目標
紬逃避了壓力放棄了音樂,律則是看清了現實而認命,憂失去了生存意義
這些黑暗又令人鼻酸的描寫,引來的撻伐不比 《RE-TAKE》得到的讚美還少
但很意外的是,在眾多同人之中它為什麼卻變成了萬眾矚目的一個焦點?
除了作者本身的情感投射,還有一點
它道盡了每個平凡人的心聲,每個在現實渦流中只能任由其吞噬的人的心聲
由此看來,反對者或許才是最能跟這部作品共鳴的人也說不定
厭惡現實,尋求一種美麗高尚的境界,構成了對這部作品的評價與看法
而能夠讓許多人反對成這樣,這才是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也可以說是成功的地方
改編作與同人作的出現,就是對於一部作品的再思考,再重新省視一遍
原作主義其實正間接反對了所謂的「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也就是反對了所謂「複合性的創作身分」,創作者,閱讀者,評論者等等
或者說,反對了「可能性」
在二次創作下,任何的事物都具備著可能性
換句話說,任何改編,都是「多元觀點」所造就的新作品
多元觀點的方式也提供了研究者與觀眾,去了解改編者的文化背景,生平等資料
我們就可以從中清楚看見東西文化的相異點,甚至是相同點
然後再看到在不同情況創作的兩個作者的分別
如果反對了這些,世界不就變得乏味而無趣了嗎?
之前這個東西讓全世界的PokeFans嚇出一身冷汗
尤其是那個皮卡丘根本就是妖魔鬼怪.........
後來知道這似乎只是個同人作品(還真有一回事的感覺)
但是那時候就有人在說
「西方人又再亂改編了!什麼都不懂就不要來亂好不好!」
談到改編這種東西,可以先從一個經典的例子來看
也就是《酷斯拉》
這部美國電影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非常成功地利用當時最先銳的技術營造出真正的巨大怪獸的壓迫感
單獨站在這部電影的角度,可以說成功至極,叫好叫座
不過生在臺灣的我們都知道,小時候我們還看過一種東西,叫做「哥吉拉」
後來電影臺都很少在播,但這一系列由日本所拍的電影都是童年回憶之一
一看就知道,這當然是由日本所想的創意被西方拿去胡謅亂搞才會有這種差異
在日本,哥吉拉是被視為國寶般的影視明星,深植形象於日本人心中
50年的歷史,以及討論起來可以出數本專書的歷史事件背景,日本人的意識投射
但在美國,卻只是簡化成一隻巨大蜥蜴,將牠視為人類的障礙,而非日本所代表的自然力量的象徵
這個可以說,是西方不能了解日本文化而隨意改編,完全當作自己創造的一樣加以編纂的結果
由於受到了許多的惡評,所以在這之後的動畫《酷斯拉》
重新將牠設定成近似於日本的哥吉拉的怪獸,還能夠做回吐出光線這種沒頭沒尾的設定
在這之後引發一波波好萊塢改編風潮,當初說連《福音戰士》都要改編(當然是被打槍)
改到最後世界各國都在改編日本的東西(最近是《旋風管家》臺灣版的樣子)
《七龍珠:全新進化》當然是一個有沒有進化都不知道的好例子
這次的神奇寶貝當然又是一陣嘩然,這可是日本號稱真正推往世界各國的動漫作品啊!
改成這種莫名奇妙的樣子誰能接受啊!尤其是那個皮卡丘啊!!!
其他國家這樣剽竊爛改日本的東西成何體統!
但是在這邊,必須要引用一位先知的話
「這個才是日本文化帝國主義的侵略啊!當日本人謾罵這些外國作品時還順便喜孜孜的算鈔票啊!現在全世界都淪陷了你們還在袒護日本!世界各國改成什麼樣子他們根本沒差,撇清就沒事了」
雖然這話很有趣,但也算相當中肯
日本是相當自我閉鎖的國家,表面看似極度開放,思想卻留有高昂的民族意識
實際上回過頭來看日本改編或模仿他人的作品或風格時,就算形塑得再像,卻一直抓不到那種感覺
追尋源頭會發現,不管什麼作品其實都是在「日本人意識」這種東西之下被創造出來的
最近GA社的《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看起來像個美式風格的動畫
有屎有性愛,一切黑色元素好像集中在裡頭了,卻完全沒有美國黑色幽默的氣氛,純純正正的日本動畫
雖然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要做成美式風格,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
日本正統主義的御宅,甚至是一般民眾,現在或多或少都陷入了這樣的迷思之中
實寫版其實正是一個從不同角度觀看神奇寶貝的二次創作物
神奇寶貝之父田尻智避開了所有敏感話題,但這終究不是可以一把抹銷的東西
怪獸之間的對戰,買賣,乃至於死亡,這些怎麼避都是避不掉的
西方世界善於處理比較不屬於感性但卻深度的議題,兒童向的神奇寶貝便是一個相當好的素材
如果不是因為主角非常逼真地演出那種面臨對戰的心情與反省
或許也就不會引發如此的軒然大波
從改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同人作品的影響
同人是一種以小搏大的創作方式,有很多漫畫家與插畫家都是由這條路出來
帶著單純的心情去創作與分享,這正是同人之道
不過同樣地,也因為這是人人都可發聲的管道,於是便有很多異色創作
有些甚至打出了響亮的名號,改變了大眾的看法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引發同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爆炸,讓看過作品的直稱「神作!」「超越原作!」
スタジオKIMIGABUCHI所畫出的EVA同人-《RE-TAKE》
它的魅力在哪?
是H?畫工?還是香派支持者的狂熱讓他出名的?
這些都不是,而是創作者所給予觀賞者的,名家們所說的「另一種可能性」
同人創作也是一種「改編」,它附加上了創作者本身的價值觀與思考
使得作品擁有完全不同的風貌,「超越原作」並不只是一種無稽之談
雖然也有人認為它偏離了EVA的核心想法,可是當創作者投注所有的感情在上面,這樣的改編是成功的
不過接下來的例子就不同了
同樣也引發了一次小型風暴,這次的改編對象是《けいおん!》
蛸壺屋用冷僻而精準,殘酷卻又不失光明的故事來詮釋輕音這部作品
(這是輕音系列第三集)
作者在這本的最後似乎大婊了一次原作者,對於之前原作者的反擊再給他來一次超大CHECKMATE!
雖然怎麼看都像漫畫家看不慣青春校園硬是要給他一點黑暗(這種感覺拙者懂XD)
但不論是否作者本身將感想抒發在自身作品上,這作品也相當令人痛心地揭開一種現實風貌
在這裡面不斷提到一種概念:在美麗的世界底下是什麼?
原作輕鬆又有點小感人的氣氛被完全顛覆,在這裡每個人都為面臨現實所苦
江郎才盡的唯自殺,澪歷經一番苦難與折磨才重新站起,梓在無法追上前輩天才的腳步中失去自我目標
紬逃避了壓力放棄了音樂,律則是看清了現實而認命,憂失去了生存意義
這些黑暗又令人鼻酸的描寫,引來的撻伐不比 《RE-TAKE》得到的讚美還少
但很意外的是,在眾多同人之中它為什麼卻變成了萬眾矚目的一個焦點?
除了作者本身的情感投射,還有一點
它道盡了每個平凡人的心聲,每個在現實渦流中只能任由其吞噬的人的心聲
由此看來,反對者或許才是最能跟這部作品共鳴的人也說不定
厭惡現實,尋求一種美麗高尚的境界,構成了對這部作品的評價與看法
而能夠讓許多人反對成這樣,這才是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也可以說是成功的地方
改編作與同人作的出現,就是對於一部作品的再思考,再重新省視一遍
原作主義其實正間接反對了所謂的「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也就是反對了所謂「複合性的創作身分」,創作者,閱讀者,評論者等等
或者說,反對了「可能性」
在二次創作下,任何的事物都具備著可能性
換句話說,任何改編,都是「多元觀點」所造就的新作品
多元觀點的方式也提供了研究者與觀眾,去了解改編者的文化背景,生平等資料
我們就可以從中清楚看見東西文化的相異點,甚至是相同點
然後再看到在不同情況創作的兩個作者的分別
如果反對了這些,世界不就變得乏味而無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