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保膠袋稅收效 派發膠袋量大減九成
環保署資料顯示首三季膠袋稅為1900多萬元,即派出3900多萬個膠袋。
九個月派出3900多萬個膠袋﹐一年約5200多萬個膠袋﹐已經是大減九成。
未實施膠袋稅前﹐估計派出膠袋量為現在10倍﹐每年約5億2000多萬個膠袋。
香港人口約700萬人
未實施膠袋稅前﹐每年派出約5億2000多萬個膠袋﹐每人每年約收到74個膠袋﹐每人每月6個膠袋。
在實施膠袋稅後﹐每年派出約5200多萬個膠袋﹐每人每年約收到7個膠袋﹐每人每兩個月1個膠袋。
膠袋稅每個膠袋收5毫﹐令港人節省九成膠袋。
贊成繼續由政府收稅﹐不贊成由商戶自行收費﹐除非從商品價格扣除5毫膠袋稅。
★★★★
膠袋徵費見效研全面推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膠袋徵費實施將近一年,環保署由三千間登記店鋪收到的首三季膠袋稅為一千九百多萬元,即派出三千九百多萬個膠袋,估計派發膠袋量已大減九成,正研究是否擴展徵費至全部零售界別。零售界普遍不反對一刀切實施膠袋徵費,但傾向由個別商戶自行收取,並不是上繳庫房,以減省報稅等煩複手續,亦方便小商戶執行。
下月七日就到膠袋徵費實施一周年,政府至今仍未就是否推展、或何時推展第二階段膠袋徵費表態。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截至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本港有四十個訂明零售商,涉及三千零六十七間登記零售店參加計畫,期間有兩個新零售商加入,包括有兩間分店的Duty Free,及五間分店的國城藥房。
另有三個登記零售商撤銷登記,包括大昌食品市場及鑽石山富山邨的富山超級市場,因停售部分訂明貨品而獲豁免膠袋徵費;另外新世界超市因為新世界中心重建而結業退出。
環保署顯示,首三季的派發膠袋量相若,共派出三千九百六十四萬個膠袋,即收到一千九百八十二萬元膠袋稅。發言人指實施一年來,登記店鋪的派發膠袋量已減少約九成,正審視計畫成效,並考慮應否及如何把計畫擴展至其他零售界別。政府正點算堆田區膠袋數量,以檢視減少派發膠袋,是否等同減少棄置膠袋,至今未知成效。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批評政府效率低,「連檢討甚麼都不肯透露,拖字訣!」她指,協會不是反對全面實施膠袋徵費,因商戶派膠袋量已減少八至九成,但要克服落實困難,支持第二階段效法臺灣及內地做法,由商戶自行收取膠袋費,不用上報,「如果全面實施,連鎖大型商店電子交易好易計數,但小商戶甚至沒有收銀機,難道叫他們逐條數記低去報數?」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不贊成商戶自行徵收膠袋費,擔心市民反感,「若不是稅款,市民或認為是益了商戶。」她說,商戶自行收費,市民或忽略商品已包含膠袋稅在內。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5/1/1/1769375/1.html
★★★★★
環境局局長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回答新聞界提問全文:
環境局局長:我們看到一個大眾的共識,香港人都引以為榮,就是自己帶備環保袋。過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大家都看到徵費的成效很明顯,在市民的心目之中覺得支持環保不是因為省五毫子,所以我想無論超級市場也好,消費者也好,其實應該都以這個為核心,少用膠袋,多用自備購物袋,對我們香港的環境,令到我們香港人引以自豪的這份感情,都是一個好的鼓勵。
記者:見到有超市將保鮮袋放在收銀的地方,覺得有一點走「法律罅」,變相鼓勵市民濫用保鮮袋?
環境局局長:去年這個時候我都曾說,市民在我們執行膠袋徵費之後,很明顯踏出一步,就是大家都樂意自備購物袋,減少丟棄膠袋,既然消費者已經作出了這個決定,任何商店其實應該順應這個潮流。今日市民或消費者都覺得應該減用一個,避免浪費,這是一個好的消費習慣,商舖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推出多一些支持環保的做法,我相信無論是消費者,無論是企業責任也好,都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做法。
記者:甚至乾貨,市民向他們索取膠袋,他們也照給保鮮袋,這個做法似乎不太對,其實保鮮袋應該有它一定的用途?
環境局局長:我想中間大家都有默認,譬如膠袋用於直接載食物,為了環境衛生,食物衛生,這無可厚非,但膠袋徵費實行了一年已這麼成功的時候,如果走回頭路,背道而馳,不單違反環保的精神,亦都可能違反消費者希望支持環保的意欲,我相信店舖會懂得如何去做。
記者:膠袋徵費過了一年都幾成功,未來是否很快會有第二階段?是否會推行到全部零售店舖都要實行?
環境局局長:我們會看看一周年的時候是怎樣,然後才作下一步的決定。
完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33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6/29/P201006290276.htm
環保署資料顯示首三季膠袋稅為1900多萬元,即派出3900多萬個膠袋。
九個月派出3900多萬個膠袋﹐一年約5200多萬個膠袋﹐已經是大減九成。
未實施膠袋稅前﹐估計派出膠袋量為現在10倍﹐每年約5億2000多萬個膠袋。
香港人口約700萬人
未實施膠袋稅前﹐每年派出約5億2000多萬個膠袋﹐每人每年約收到74個膠袋﹐每人每月6個膠袋。
在實施膠袋稅後﹐每年派出約5200多萬個膠袋﹐每人每年約收到7個膠袋﹐每人每兩個月1個膠袋。
膠袋稅每個膠袋收5毫﹐令港人節省九成膠袋。
贊成繼續由政府收稅﹐不贊成由商戶自行收費﹐除非從商品價格扣除5毫膠袋稅。
★★★★
膠袋徵費見效研全面推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膠袋徵費實施將近一年,環保署由三千間登記店鋪收到的首三季膠袋稅為一千九百多萬元,即派出三千九百多萬個膠袋,估計派發膠袋量已大減九成,正研究是否擴展徵費至全部零售界別。零售界普遍不反對一刀切實施膠袋徵費,但傾向由個別商戶自行收取,並不是上繳庫房,以減省報稅等煩複手續,亦方便小商戶執行。
下月七日就到膠袋徵費實施一周年,政府至今仍未就是否推展、或何時推展第二階段膠袋徵費表態。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截至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本港有四十個訂明零售商,涉及三千零六十七間登記零售店參加計畫,期間有兩個新零售商加入,包括有兩間分店的Duty Free,及五間分店的國城藥房。
另有三個登記零售商撤銷登記,包括大昌食品市場及鑽石山富山邨的富山超級市場,因停售部分訂明貨品而獲豁免膠袋徵費;另外新世界超市因為新世界中心重建而結業退出。
環保署顯示,首三季的派發膠袋量相若,共派出三千九百六十四萬個膠袋,即收到一千九百八十二萬元膠袋稅。發言人指實施一年來,登記店鋪的派發膠袋量已減少約九成,正審視計畫成效,並考慮應否及如何把計畫擴展至其他零售界別。政府正點算堆田區膠袋數量,以檢視減少派發膠袋,是否等同減少棄置膠袋,至今未知成效。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批評政府效率低,「連檢討甚麼都不肯透露,拖字訣!」她指,協會不是反對全面實施膠袋徵費,因商戶派膠袋量已減少八至九成,但要克服落實困難,支持第二階段效法臺灣及內地做法,由商戶自行收取膠袋費,不用上報,「如果全面實施,連鎖大型商店電子交易好易計數,但小商戶甚至沒有收銀機,難道叫他們逐條數記低去報數?」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不贊成商戶自行徵收膠袋費,擔心市民反感,「若不是稅款,市民或認為是益了商戶。」她說,商戶自行收費,市民或忽略商品已包含膠袋稅在內。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5/1/1/1769375/1.html
★★★★★
環境局局長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回答新聞界提問全文:
環境局局長:我們看到一個大眾的共識,香港人都引以為榮,就是自己帶備環保袋。過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大家都看到徵費的成效很明顯,在市民的心目之中覺得支持環保不是因為省五毫子,所以我想無論超級市場也好,消費者也好,其實應該都以這個為核心,少用膠袋,多用自備購物袋,對我們香港的環境,令到我們香港人引以自豪的這份感情,都是一個好的鼓勵。
記者:見到有超市將保鮮袋放在收銀的地方,覺得有一點走「法律罅」,變相鼓勵市民濫用保鮮袋?
環境局局長:去年這個時候我都曾說,市民在我們執行膠袋徵費之後,很明顯踏出一步,就是大家都樂意自備購物袋,減少丟棄膠袋,既然消費者已經作出了這個決定,任何商店其實應該順應這個潮流。今日市民或消費者都覺得應該減用一個,避免浪費,這是一個好的消費習慣,商舖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推出多一些支持環保的做法,我相信無論是消費者,無論是企業責任也好,都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做法。
記者:甚至乾貨,市民向他們索取膠袋,他們也照給保鮮袋,這個做法似乎不太對,其實保鮮袋應該有它一定的用途?
環境局局長:我想中間大家都有默認,譬如膠袋用於直接載食物,為了環境衛生,食物衛生,這無可厚非,但膠袋徵費實行了一年已這麼成功的時候,如果走回頭路,背道而馳,不單違反環保的精神,亦都可能違反消費者希望支持環保的意欲,我相信店舖會懂得如何去做。
記者:膠袋徵費過了一年都幾成功,未來是否很快會有第二階段?是否會推行到全部零售店舖都要實行?
環境局局長:我們會看看一周年的時候是怎樣,然後才作下一步的決定。
完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33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6/29/P201006290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