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腦開始偶爾出問題,像是開機直接藍屏以及硬碟不穩,雖然感覺重灌一下系統再撐個半年應該沒問題,但翻了一下行事曆,下半年可能沒什麼時間處理新電腦的事務,所以就決定趕在228連假比較有空的時候換電腦。
那麼這就是這次的配單:
本來是這樣的,但因為水冷「聯立360-TL」缺貨,所以臨時換成「喬思伯TH-360」,總價降到34699。
本次CPU再度重回AMD陣營???好像不意外。
不得不說在Intel最近頻繁出包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人桌機CPU此時都不會選Intel的吧?
另外這次沒買顯卡,因為目前50系列的顯卡缺貨嚴重,價格也很亂,外加還聽說有各種Bug,感覺還是等過一陣子狀況穩定下來再說,當然如果AMD顯卡的CP值夠高的話那也是可以考慮的。
然後不得不說這次連顯卡都還沒買就要3萬多了,現在通膨真的厲害???

機殼這次選了Montech King 95Pro。主要是因為這次想跟流行選海景房機殼,但我手邊又一堆機械硬碟捨不得丟,在目前價格不是太高,又能裝這麼多顆硬碟的海景房機殼,幾乎就只有這一款可以選了(不過實際狀況沒有那麼理想,這點我晚點再說
而也是機殼的這個發展趨勢讓我決定提早換電腦:未來海景房機殼為了更進一步有效運用空間,大概會傾向逐步減少對機械硬碟的支援,例如King95的下一代產品King65就只支援2顆機械硬碟(雖然那不過就是一個硬碟架的問題),既然未來的可選擇性只會越來越少,那還不如現在趕快買一買比較好。
主機板選了ASUS TUF-GAMING B850M-PLUS WIFI6E的版本。這部分主要是考量USB接口(我要接的USB裝置真的很多)以及未來M.2 SSD的擴充性,話說這個世代AMD主機板在PCIe的規劃很混亂,奉勸最近有要買電腦的人務必要在這部份做好功課。
另外因為我一直都是接有線網路,所以本來想省點錢買沒有無線模組的版本,但後來想想之前中華電曾數次出毛病害我網路斷訊,當時只能拿手機的5G分享頂著,結果還為此又去買一支USB Wifi,想想這次還是多花一點錢留個無線模組當保險好了。另外就是他還有支援藍牙,這部份有可能未來我會改用藍牙滑鼠那就可以用到(少一個接收器就是爽)。
至於記憶體與M.2 SSD就單純是從別人的購物清單抄過來的,其實我沒有做太多做研究。
水冷的部分考慮了很久。其實最早本來是想買塔扇,因為我計畫裝硬碟架,那King 95Pro底部的三個風扇就會多出來,我原本的想法是把這三個風扇裝到頂部,但這樣一來就沒有多餘空間裝水冷風扇,所以塔扇就是唯一選擇,然而既然這次換了海景房,就還是希望風扇在顏質上不要太差,但無奈找了很久要馬外型不合我意要馬就貴得離譜,最終本來是想選九洲風神的阿薩辛,但不得不說,那個價錢再多貼一點錢就可以換水冷了,感覺是有一點點可惜。
而最終還是決定換水冷的原因是:我忽然發覺如果我把底部那三個風扇裝到頂部,會變成是進風而不是出風,這個風流與我預期的不太一樣,雖然也不是說不能接受,但感覺就是有點微妙。最後想想還是放棄那三個風扇算了,於是最終還是買了水冷。
喔對,一定有人會說那怎麼不買無風扇版本的機殼(也就是King95)然後自己另外配風扇,那個我算過了,光是左側那兩顆14cm扇的價格就逼近兩者的價差了,所以買附風扇版本的King95 Pro還是比較省錢。喔當然自己配風扇的話就不一定要買Montech的,事實上我也有考慮過砸大錢全部換聯立的無線積木扇,但可惜他的14cm扇還沒出,而且那樣裝???是真的貴

那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少了三個風扇散熱是不是有可能會撐不住?好在King95這個機殼有個神奇的設計,就是前面板可以拆掉改裝風扇,不過這樣一來就不是海景房了會比較可惜,總之這個等之後再來評估(畢竟我現在連顯卡都還沒換
那前面已經說到水冷本來是選「聯立360-TL」,原因是他新的藏線設計是真的好看,但無奈是臨時缺貨所以這次只好算了。
順便一說其實我一開始就已經先看好了三款水冷,主要是我發覺「聯立360-TL」水冷排的厚度特別厚,然後我有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King95這個機殼裝頂部水冷排時會有點吃緊,所以我原本擔心會有水冷排太厚裝不進去的問題,因此事先就先挑好了「喬思伯TH-360」當備案,結果沒想到最後是因為缺貨而改變。
啊還有要說一下的是「喬思伯TH-360」的顯示屏只能單純顯示溫度,而「聯立360-TL」是真正的LCD屏,可以改放自己的圖片什麼的,所以有這麼大的價差不意外,至於散熱表現我沒去研究,畢竟不管哪家的360水冷壓我這顆CPU應該都是綽綽有餘啦(應該吧?
這次也是在原價屋買的,好像是因為魔物獵人上市的關係,我下訂竟然要等一個星期才會好(幸好這次有提早訂

那麼這就是本次新電腦買回來的初始模樣:
接下來就是痛苦的改裝環節,本次改裝三大任務是:
1) 轉移顯示卡
2) 拆除底部風扇
3) 轉移舊硬碟
首先第一樣,因為顯卡還在觀望中,所以決定拿原本的GTX1070來暫時頂著,至少應該比內顯要強得多。
不過這邊首先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GTX1070真的可以裝在新我的新電腦上嗎?(也就是PCIe3.0的顯卡可以插在PCIe5.0的插槽上嗎?
不能用什麼的就算了,重點是不要我一插上去就直接燒掉啊!

網路爬了一下文找不到有人討論這件事,倒是有人想做相反的行為(就是把新顯卡插在舊主機板上),最後是直接看PCIe官網:上面信誓旦旦的說PCIe版本之間對上對下都是完全相容的,頂多只是無法發揮效能而已,所以這個想法看來應該沒問題。不過畢竟是還是沒什麼把握,所以這個作為改裝第一任務:如果真的不幸燒掉主機板,我就要裝傻然後趕快拿回店家退貨(喂
換裝過程莫名不順,那個顯卡卡榫各種奇妙設計,建議拆裝前務必詳閱主機板說明書,不要在那邊硬拆。喔不過還是要說現在的卡榫其實比十幾年前那種直接卡扣的設計好多了,至少是只要你知道怎麼拆就可以很簡單拆下來,以前的設計有時真的會拆到滿肚子火。
然後幸運的是,顯卡裝好之後幾乎是沒有任何問題直接使用(只有在第一次開機沒畫面,但重開就好了,猜想是BIOS還在選擇內顯的關係
再來第二步要來拆底部風扇。
這個也是超辛苦,主要是每個風扇都有各自的ARGB線與PWM線,我光是從一堆線中把這兩條找出來就花了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那就更別提中間不小心拆錯拔到主機板的線等事情了???

最後是換裝舊硬碟,我一共要裝四顆機械硬碟,所以三顆放底部硬碟架,一顆放後邊的硬碟籠。
這邊不得不說一件事:King95給的硬碟螺絲根本就不能用啊?他的螺帽太小了,會直接從他的硬碟架上掉下來,好玩的是他附給SSD版本的螺絲就沒問題,我本來以為是說明書寫錯,但我把藥盒裡面所有的螺絲都試一遍,確定說明書指示的螺絲是唯一長度與螺紋都符合的,但問題是他的螺帽大小就是差一點點而無法鎖住,最後我沒辦法只好自己拿雙面膠把硬碟黏在硬碟架上克難解決???

這麼明顯的錯誤我真不懂為什麼沒人發現?難道連螺絲都還有分良率?然後我這麼雖剛好拿到有問題的?還是其實其他人買這個殼都沒有要裝他的硬碟架所以大家都沒發現?
最後裝好就是這個樣子,幸好看起來還不錯,感覺辛苦有價值 
順便一說照片因為反光的關係所以看起來比較微妙,實際現場看是真的很有科技感

話說比起跑七彩霓紅特效,個人比較喜歡這種紅或藍的純色效果。
然後不免俗跑一下測試軟體,因為顯卡沒換所以這次就不跑圖形相關的測試了。
嗯,好啦,其實跑一堆數字我也不知道到底代表什麼?

印象比較深的是我有跑一套遠端轉換影片檔的軟體,以前轉一部電影大約要20分鐘,現在大約兩分鐘就完成了,速度快到嚇死我

不過後來發現那套軟體的速度瓶頸其實在硬碟(為啥啊?),所以其實我只要把暫存檔指定在SSD上就會加快許多,但發現這件事時我的舊硬碟已經格式化掉了,那就懶得再特別拿出來做比較了。
再來就是辛苦的重灌系統,這次安裝途中也是各種問題,最慘的是我在轉移資料時發生兩次資料損毀(chkdsk遺失檔案),受害狀況不明,總之我有一堆JPG檔壞掉。神奇的是,幾乎就只有壞JPG,例如某個目錄下全是影片,然後放了一張那部影片封面的JPG檔,那就只有那個JPG檔壞掉,其他影片全是好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我有懷疑過是省電功能或是Windows的快速啟動導致的問題,但無法確認。
最後說一下「TH-360」的那個溫度畫面,需要執行他的特殊軟體,所以開機進Windows之前是不會顯示的,這點稍微有點可惜但也能理解。比較討厭的是,因為這軟體需要管理者權限,所以每次開機都會跳一個權限警告讓開機卡在那實在有點不爽,我知道調低Windows安全性可以解決這問題,但只為了一個軟體去調低整個系統的安全性這也太奇怪,目前就先暫時這樣吧。
因為這次硬碟做了大調整,所以目前都還在搬資料中,暫時還沒有做進一步測試,總之用起來還算順,大致就先到這,接下來等換顯示卡之後會再來報告新的使用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