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二版)

神隱 | 2025-02-06 00:01:24 | 巴幣 282 | 人氣 600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二版)






作者: 逯耀東  
出版社:東大  
出版日期:2019/08/2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優(yōu)惠價:95折523元



這次要說的書是從平城到洛陽:拓拔魏文化轉變的歷程,這本書同樣是我之前臺北旅行採購的其中一本書,不得不說挖寶真的是很開心的事特別是接手快倒閉書店的書,不過有鑑於書櫃空間的問題還是得加緊把一些小說及一些水平較低的歷史書交換或送走,以增進我個人書櫃的運用率。

中國南北朝史算是歷史上相對冷門的一段歷史,特別是講到北方游牧政權的書籍基於知的渴望讓我購買這本書,但會不會持續(xù)研究這個議題就要看緣分了,在網路書店投入的費用有些高昂,我可能得盡可能控制在同一筆預算內,考量到目前看書領域仍然只維持在兩百多頁逐漸往三百多頁閱讀的書籍,短時間內或許沒有真的那麼有必要採購大量新書。

等我把預定要送走的小說看的差不多就該衡量整套幾乎放著沒看的re0是否要加速閱讀然後送走來空出更多書籍收納的空間。

老樣子我同樣會以章節(jié)的形式來分享我個人的心得,不得不說我的文言文能力有待加強遇到本書文言文探討的部分多少有些痛苦,本書很推薦一定要先讀導言很清楚的整理本書重點。


北魏前期的文化與政治形態(tài):同樣作為游牧政權,北魏與其他政權很值得與清代做比較,關於北魏的政治形態(tài)可以想成塞外游牧如何逐漸演變成半游牧再往農業(yè)國家發(fā)展的過程,最初時期北魏的農業(yè)不太能養(yǎng)活人口,這部分可以對照槍砲彈藥那本書對於農業(yè)發(fā)展的說法。

政治形態(tài)上北魏很務實的選擇法家這種擁護君王且重法治的學說,務實的選擇自己要的部分,而非一昧接納漢文化放棄自身文化,從草原文化逐漸漢化的過程是漫長的融合,為了統(tǒng)治定居國家且尋找有用的統(tǒng)治經驗北魏早期統(tǒng)治者努力的從典籍中尋找有用的經驗,並且很努力的去抓有用的中原人才建立自己的官僚系統(tǒng),可以當作玩三國遊戲抓人才概念,不效忠就是幹掉。

北魏雖然有著中原士人卻不全然信任,對待這些中原士人的待遇令人想到戰(zhàn)國時期門客,沒有實際薪酬待遇分成上中下三種門客待遇,下品通常是被當寶可夢般抓來的人才住在簡陋的房子生活困頓,上品則是需要禮遇的大族或自願效力的人士,當然哪怕是上品要跟中原王朝的待遇相比我覺得比不太上。


崔浩世族政治的理想:這個章節(jié)有點類似崔浩這個權臣對於門閥貴族體制不太務實的追求,雖然門閥是南北朝時期社會普遍公認似貴族般的名族,但在一個異族政權當中追求嫡庶和族裔之別、氏族等級之分有些不切,貴族式的美好理想看似美好實則不合現實。

那是個追求血統(tǒng)家門勝於真材實幹的時代,遠方血統(tǒng)純正的來客比有才幹但族望略低的君子來得尊貴,崔浩是個露骨的歧視者當他無法在政爭中持續(xù)勝出,又犯下歧視拓拔氏之罪,哪怕有恩寵仍難逃一死,但當中復興漢人菁英特權的精神仍有後續(xù)文人傳承下去。


《崔氏食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這個章節(jié)很特別是本討論當代食品記載,《崔氏食經》作為崔浩這位門閥主義支持者居然記載庶民料理也是挺意外,這當中牽扯到戰(zhàn)亂後各地家族盤據堡壘自保需在有限耕地下勞作及提供大鍋料理,而北方門閥又牽扯到生存環(huán)境惡化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崔浩母親掌握家族料理因此擅長較多庶民料理,不能忘記北方漢人官僚雖然在朝廷身居高位但其地位只是拓拔氏的門客而已,自然難以過著精緻的貴族生活。

雖然能看到不多,但作為介紹南北料理的書籍,《崔氏食經》歷史意義是非常大不太確定其他國家有多少類似的書。


北魏孝文帝遷都與其家庭悲劇:這個部分主要在導論就可以完整看到這章的故事,這主要是北魏發(fā)展到後來已經不能不漢化但受限國內保守派影響很難這麼做,於是強行遷都非陪都的洛陽想強行靠當地漢文化強制北魏漢化,但掀起保守派利用太子掀起叛亂,迫使孝文帝不得不廢除太子並殺害。

這算是民族文化衝突一個重要例子,北魏發(fā)展已經算是循序漸進但還是會遭遇這樣的阻力,這次分裂也為未來滅亡埋下因素,這多少也有孝文帝想靠強行遷都完成漢化所造成的。

北魏平城對洛陽規(guī)建的影響:這個章節(jié)的部分比較沒啥想談,主要是延續(xù)上一章講洛陽的設計過程,由於遷都決定做的草率倉促,洛陽的設計與建設本身東抄平城西抄長安,前後用了二十多年並在此時按照階級身分進行里坊制度的設計,主要書中主題不包含北魏在洛陽的統(tǒng)治只能知道完成後的洛陽仍是個胡漢融合設計的城市,此時的過渡體制被稱為宗主督護制,可以設想成酋長官僚化的模式。



拓跋氏與中原士族的婚姻關係:這個章節(jié)看得我有些艱難,牽扯的文言文舉證例子實在太多了,讀起來有些吃力且註釋較少挺費力的,這個章節(jié)主要介紹拓拔氏自己本身草原上收繼婚形式造成家族關係複雜情況,另外主要北魏與附隨部族早期都是一夫一妻制,納妾是漢化後逐漸產生不太確定是好還不好。

由於為了統(tǒng)治廣大漢人與融入門閥文化當中,拓拔氏強行讓世族與自己家族聯姻,如果看過一部老電影公主上面要你當駙馬,元配感到無能為力這個情況就類似那樣,除了與世族聯姻外拓拔氏還模仿漢朝的方式將公主嫁給代北部落的酋長用這種方式換取其他部落的忠誠,某種程度讓我想到穆斯林部族的模式,CK3那個沒有聯姻的封臣-40好感令人印象深刻。

不太確定宋以後的朝代有沒有這個問題,這個時期北魏有娶了更高貴的妻子就把原來的妻子降格的情況,原本的嫡子突然變成庶子,我知道在朝鮮嫡庶之別猶如主僕之分,不太確定漢代以來嫡庶之別在社會上觀感到底是什麼樣的區(qū)別,也許有機會會再找機會研究看看吧。



北魏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這個章節(jié)主要探討北魏與南方政權的往來諸如
緩衝區(qū)的互動、交易、外交禮儀跟學術比拚,這段內容感覺起來非常有日本平安貴族優(yōu)雅的感覺,由於是重要外交場合講家世勝過實際地位與能力,北方自然是把能找到所有名士派去讓人不至於認為無人,因為有提到緩衝區(qū)內的軍閥攻擊,有點好奇這些緩衝區(qū)內的局勢是如何。

附錄 試釋論漢匈間之甌脫:會把這個附錄特別放上來是因為我覺得緩衝區(qū)的概念在歷史上很多地方作為一種維持和平地帶都會存在,無論是書中提到的匈奴、匈人、北魏,甚至就連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也擁有這樣的概念,當某方實力成熟就會突破緩衝向外拓展侵佔國土。

總結:〝 平城到洛陽:拓拔魏文化轉變〞對我來說是新的研究領域對比尋常的朝代社會介紹,這本書提的主題自然更短也更詳盡,需要消化的知識深度絕非能夠輕易吸收,北朝史一直是很少人研究領域其社會細節(jié)需要研究,由於這個領域較冷門有興趣的人應該很少,本書雖然內容不錯不過缺乏一種喧染力,所以我僅給予A的評價。
追蹤 創(chuàng)作集

作者相關創(chuàng)作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