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無劇透
×建基於僅接觸了廣播劇上季為前提撰寫的心得,寫這一篇的時候下季還沒開播,也煩請留言區尊重不要劇透原作或後續發展的相關內容,請以溫柔的目光對待這篇repo(?)
提燈系列第二作,時間線接
《提燈映桃花》之後,可以獨立觀賞,也就一些背景上的東西是連貫的(說來挺好笑的是兩部的攻都是同一位配音演員)。某個關鍵角色的出現其實應該是在《桃花》提及過的,但太過眼雲煙了,《桃花》廣播劇也並沒有對世界觀和事情的規模說得那麼全,所以我這系列追下來有跟沒有都差不多(目移)。
從廣播劇的製作方面來說,我個人聽起來是感覺音質不太好的,偶爾還會出現爆麥的狀況,SE聽起來也顯假。
但編排方面還是挺好的,原文中有一些地方的過度來得太快,都是那種敘事者摘錄第三者口中的描述,來堆砌當下角色決定去採取行動的原因,廣播劇的改編會讓當事人接收這些描述順著一個前後流程二來。例如廣播劇S1EP7、原作23話,原作中為了讓韓二去看醫生是分別透過韓大、任和楚三者的對他這樣不行的指責來作支撐,廣播劇中會把這三者的話都給串起來。
不過問題還是有的,要說的話問題出於它為了避險會省略一些關鍵字的描寫,比如說EP1中就有韓越給楚慈送手錶的描述,卻省略了是“do完之後送”這個會讓人誤以為是嫖資意味的前提。
此外作為這麼一個“與讓我痛苦的人、與我對立的人相愛”的哏概,楚慈在感情線、他自己要面對的問題,這兩者的心理描寫我覺得是很重要的,然而單靠我上述這樣以角色對話的方式去串起、演出原文中以旁白……還是有無法補足的東西的。有太多時候我會發現我自己對情節的解讀跟原文是有出入的,解讀會有差異的。所以我也很難在此總結到底該選廣播劇還是小說好,但我要是能買得到小說,我可能就不會在這裡聽這個還沒連載完的廣播劇了(目移)……
下文的話可能算不上好聽,但我覺得這位作者的作品優秀在於她緊湊的節奏,能夠有效地在交代明確且眾人看得出的訊息的情況下確保事情接著跑下去,並把感情線、雙方的本意當作懸念真相一般吸引大家看下去。我還是推薦大家去聽的。
正文
無劇透
?世界觀
淮上的幾部作品,包括後來的《破雲》、《吞海》的背景都與提燈系列是連貫的,怎說呢……也知道這樣的做派是允許了一些超自然力量存在,但因為單看上季的表現來說,本作走的哏概非常是游離於那之外的狗血哏,在《桃花》時我就覺得那個超自然力量的機構規模、功能上都太不明了,世界觀其實說不全(也有可能因為我只接觸了廣播劇),一個要講推理要講現實的大背景裡面居然還有一堆毛茸茸(指周暉李湖)或者光禿禿(指神完天司)的東西在為保護世界而戰(抓頭),而在那邊搞科研搞老婆的人還是這個機構的一份子,各方面來說這關係扯得都太遠了。
再複述一下我的意思:它一方面要演“仇人的霸道弟弟看上我,在強搶民男以後關係緩和之時……”的狗血哏,另一方面還要跟它那亂七八糟的中二大背景扯上關係。完全與那無關甚至大談科學的工程師拿狗血劇本談戀愛,這中間還要有超能力的出現!!!
實在不是很喜歡超自然的部分還能促成某些情節發展,因為有那樣的魔法的話,有很多事的性質都被改變了,對狗血劇本是一種打擊。畢竟看作者要怎麼讓這件事促成,是狗血劇的要點之一,但超能力……嗯總之我不是很想看謎題用這個來解決!
?作者的愛好
接觸三部同作者的作品也是開始摸得懂她的愛好了……她的愛好確實非常好懂:一個處事方式比較冷靜、高智商、優雅美麗的受;一個腦子心思沒那麼細、大馬金刀卻又專一的富有公務員攻。兩邊對事情都有優秀的應對能力,不過輪戰鬥能力上攻要優一點。受在板著面的時候,攻還是很熱切地對待受,對攻來說這個流程上總有一些事情是折磨性的,但受總是有這麼折磨對方的合理原因的,直到某個時間點爆發,走一種強制愛發展作戲劇高潮,又因什麼不可抗原因需要把受們放走,最終受的合理原因會作為一種懸疑性的答案被交代出來。她的劇中還是有一種傳統異性戀的那種男攻女受的意識的,甚至劇中有一段乍一聽似乎能笑(到底應該理解成“楚慈不是男人”,還是“楚慈不是你男人”呢,其實答案更純粹,就是周暉喚鳳凰的那句“老婆”),但細挖其實正是目前女性作者寫原耽的狀況的。不過妙在一點,便是她的強制愛本質的征服者並不是攻,而是受。
也因為這樣,我覺得類似的狀況對她的讀者來說是不太利的一件事,好些情況你會覺得她的人還是那一個人,偏偏不是每一個人的背景都能完全交代他們的性格本身,他們更像born that way。如果你去聽本作的小采訪,你會發現配音老師們被問到角色是怎麼樣的人時他們是拿劇中已經明確表達過、用來暗示後續發展或角色真正意圖的生活方式、對事情的反應,去反推角色有什麼樣的特質,為什麼這個符合這個人的性格表現(啊這不是《時空中的繪旅人》嗎)。而不是從人自身的表現,去推他對其他事情是能有什麼樣的反應,這樣子拿門讓鑰匙往洞裡懟的方式。
她的角色我覺得爆發的點在於某一個情景題中的一件事,當他們能表達出“為什麼那時候會那麼想”、“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在那些時候才開始能把他們自己給分出來。比如《桃花》中,我喜歡鳳凰說得出那時候為什麼周暉沒打算救自己的孩子時他會憤怒,因為他覺得孩子才是與自己骨肉相連、能夠更長久陪伴自己的存在,而實際上周暉沒有神格,他確實活得不會那麼久。她的角色是完在一個題上的,但在那之外,很多都是她的趣味。作為一個角色的軌跡和活動,我會認為她還不夠“完”,只能說事情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