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三個主題,中線、佔線以及偏線。
A.中線
中線是所有兵器武術共通的概念,無論你是拿單手武器還是雙手武器,只要你還是一個生存在地球上的兩側對稱生物(註1),中線原理在你身上就會起作用。
你可以將中線簡單理解為:人在對抗時,面對對手的正視圖上,一條虛擬的中心線,將人分成大體均等的左右兩個區塊。
正身、斜身與側身的示意圖,出自Federico Ghisliero 16世紀末的武術書中線在正視圖中的位置,會受到站姿的影響,例如一些歐洲兵器武術會把站姿大致分成正身、斜身和側身三種,正身和側身時,中線很好判斷,正身時的中線,在正視圖上就是穿過你胸前中央的垂直線,而完全側身時,中線就是你的肩線;比較複雜的是斜身時的中線,視不同的身體傾斜角度,中線會落在胸口中央垂直線與肩線中間的某處。
理論上你可以數學計算斜身的中線落在何處,不過人類在對打當下無法有意識完成這種心算,因此在實作上,斜身站姿時對手的中線,主要依賴經驗去判斷。
純粹從理論上講,你也可以從對方頭頂正上方拉一條垂直於地面的線,位於人體的旋轉軸線上,這樣無論對方怎麼轉,在正視圖上的投影都是中線,不過這同樣是對打時無法實作的作法,大家知道就行。
進一步講,如果用三分法,將人體分成高位、中位和低位三個區塊,一般時候我們所謂的爭奪中線,通常會是在爭奪中位這個區域,也就是肩膀到肋骨下緣這個區段的中線。
當然如果你的對手意圖很明顯在爭奪上位或下位的中線並進攻,那你也會相對應的去爭奪上位或下位的中線。
還有一些特殊的站姿,例如文藝復興時期有些禮劍(Rapier)系統就有發展出一些高度拉伸身形的架式,且不論更多的技術細節,這些特殊架式的用途之一就是讓對手更難用一般原則判讀中線,未來我們有機會會討論這些架式。
控制中線,或攻防時將兵器留在中線的好處,可以從很多層面切入,例如:
1.中線距離人體兩側大致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大致等速的將兵器移動到各個身體區域進行攻防;
2.如果你打算進行深入攻擊(Deep Attack),也就是攻擊頭部或軀幹,這些攻擊與防禦基本也會在中線附近區域進行。
1.中線距離人體兩側大致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大致等速的將兵器移動到各個身體區域進行攻防;
2.如果你打算進行深入攻擊(Deep Attack),也就是攻擊頭部或軀幹,這些攻擊與防禦基本也會在中線附近區域進行。
以歐洲武術舉例,赫頓(Hutton)軍刀便建議以留在中線上的低中央式(Medium Guard)做為接戰架式。
B.佔線
佔線(Opposite)是許多歐洲武術會使用的技法,佔線時你的劍刃會稍微離開中線,將你的劍刃放在左側或右側,或高或低,用這種方式去佔據空間,限制對手的動作。
Opposite的字面意義其實是「對抗、抵抗」,從這裡我們可以理解到,佔線並不是無腦把劍放在偏離中線的位置,它需要讓你的劍跟對手的劍有接觸,輕微對抗,或是放在預判對方會想要回擊的軌跡上。
如果你把劍斬到偏左側,而對方的劍在下方中線處,那麼你並沒有封住對方的攻擊路徑。對方可以很直接地利用你偏離中線的瞬間,提起來刺你,這樣單純只是把劍斬偏,不會產生佔線效果。
這邊可以補充的是,中線所謂的「線」,指的是在正視圖中將人體分成左右兩個區塊的垂直線;而佔線所謂的「線」,是指兵器與目標間連接的虛擬線,被稱作擊劍線或攻防線,兩者的「線」意義不同。
這些兵器與目標間的虛擬線可以被分類成幾個架式(例如小劍的經典八分位分類法),或是幾個區塊,所謂的佔線便是預先擋住對手兵器的攻防線,將其與目標(也就是你的身體)隔離。
不同的武術書對於佔線的建議各不相同,例如在羅沃斯(Roworth)軍刀中,他建議佔線時的護手不要超過羅沃斯版內側式和外側式的位置,也就是大約在胸口前方;而在維特(Waite)軍刀中,他會建議佔線到更寬的地方,也就是肩膀前方,或是眼睛往外推4英吋左右。
當然,只要是在合理的範圍,這些佔線的方案都是可行的。
佔線相較於留在中線的好處主要是:
1.可以更好的封鎖部分區域
2.限制對手的後續回擊選項
1.可以更好的封鎖部分區域
2.限制對手的後續回擊選項
佔線相較於留在中線的缺點:
1.每次的軌跡比停在中線上更長,動作會稍慢
2.攻擊距離比留在中線時稍短幾公分
1.每次的軌跡比停在中線上更長,動作會稍慢
2.攻擊距離比留在中線時稍短幾公分
正常的將兵器留在中線和佔線兩者劍的位置並不會差太遠,因此這更多是一種策略上的選擇和取捨,當然也會受到使用的兵器結構或外型影響,我們未來有機會更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C.偏線
偏線是指將你的手臂和兵器停留在偏離身體的位置,沒有留在身體前方,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在不少的武術書中都有建議避免偏線,例如羅沃斯軍刀系統《步戰防禦藝術》的開頭,或是早期德劍三抄本中的一般劍術(Common Fencing)章節等,是單手與雙手兵器武術都要避免的現象。(註2)
當你的動作偏線時,你的手臂會很明顯地暴露在對方眼前,如果對手不是盲目的互砸兵器,而是懂得控制距離,並且使用換線(Disengage)一類的技術,可能導致偏線的人被命中手臂,也非常容易導致互擊。
如果連續使用偏線的攻擊,也會由於動作行程過長而導致動作緩慢;最後,當你偏線越嚴重,你的手臂往前方伸展的距離就越少,換而言之,你的攻擊距離會大幅度縮水,這些都是偏線的缺點。
偏線唯一的好處就是,當雙方都是以蠻力互敲時,偏線幅度較大者會有對抗優勢,但相較於偏線的眾多缺點,偏線的好處並不值得鼓勵,尤其是它的唯一好處高度依賴對手的低技術表現。因此,避免偏線是武術書中普遍的建議。
=====
以上是關於中線、佔線與偏線的介紹,以上這些線的概念都是輔助學習或解釋兵器攻防原理的工具,運用上要依賴大家的練習以及經驗,能否實際做到是更重要的。一個理論上更完美的解釋(例如「人類軀幹水平面旋轉軸線在正視圖上的投影」是更精準的中線定義,但你不可能要對手低頭讓你找他的旋轉軸線),比不上實踐上有用的做法。
相信這篇介紹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兵器武術的共通原則,在HEMA或其他兵器術的世界獲得更多樂趣。
=====
備註
註1:
也就是說,你不是拿著劍的海葵、海膽或海星,或是有數十隻不規則生長附肢的奇幻生物之類的,而是一個以中軸線對稱生長,兩隻手兩隻腳的地球人。
也就是說,你不是拿著劍的海葵、海膽或海星,或是有數十隻不規則生長附肢的奇幻生物之類的,而是一個以中軸線對稱生長,兩隻手兩隻腳的地球人。
註2:
一些兵器武術有快速將兵器抽離開身體前方,再快速從其他角度切回身體前方的手法,這不屬於本文討論的「將兵器停在偏離中線或偏離身體前方的位置」的偏線行為,未來有機會會再介紹這類更複雜的攻防策略。
一些兵器武術有快速將兵器抽離開身體前方,再快速從其他角度切回身體前方的手法,這不屬於本文討論的「將兵器停在偏離中線或偏離身體前方的位置」的偏線行為,未來有機會會再介紹這類更複雜的攻防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