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長劍的主要握法,我們可以分三個部分來討論:
1. 前手的位置
2. 後手的位置
3. 抓握方式
1. 前手的位置
2. 後手的位置
3. 抓握方式
1. 前手的位置:
在前手的部分,我們可以(A)靠近護手,或是(B)離護手大約一寸,古代插圖上兩種握法都有,第一種操控性比較好,第二種防護更好,因為敵人會比較容易被護手擋住。不過在現代帶了小叮噹手甲後都很容易被打到,差異不大。
還有少數古人會用食指勾住護手,大幅增加操控性,這種握法在日後導致了各種文藝復興劍,各種複雜的護指環(Finger Ring)設計的誕生。不過古代人使用這種握法,可能只有在慢速對練或偶而的真劍勝負的時候,經常全速對打的現代人完全不推薦使用。
2. 後手的位置:
在後手部分,你可以(A)握住劍首Pommel、(B)後手貼著Pommel、以及(C)兩手併攏,原則上兩手距離越遠控制性越好,兩手距離越近迴旋半徑越小,Pommel的離心力越大。
新手一般推薦後手握住Pommel,這樣比較好操控。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長劍握法,在最早的長劍術武術書,帝國騎士費奧瑞的《戰鬥之花》中,所有插圖都是後手握住Pommel,晚期德式武術的印刷武術書中基本上也多是握住pommel。
一些可以看到長劍握法的插圖,依序出自帝國騎士費奧瑞的《戰鬥之花》、北方文藝復興大師杜勒獻給馬克西米連一世皇帝的武術書、漢斯.塔爾霍夫的武術書。併攏握一下還不好找,反正有興趣的人自己去wiktenauer爬文獻就能看到。
在早期德式長劍的插圖中,長劍的握法比較混亂,三種握法都存在,不過兩手併攏只占大約不到10%,相對冷門。
唯一提到握法建議的德式長劍抄本《波爾家書》(Ms. 3227a)中,只有提到「將雙手放在護手與pommel之間」,但很顯然《波爾家書》並不是早期德式武術中長劍握法的唯一標準,因為許多抄本並沒有遵守它的建議,很多插圖還是後手握pommel。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鑽研《波爾家書》的波蘭HEMA教練及歷史與考古學博士Maciej Talaga發表的各種示範中,其抓握Feder的方式是後手靠著劍首pommel。也就是說在Talaga博士的理解中,《波爾家書》只有不推薦抓握pommel而已,並沒有一定要併攏握。
Talaga博士的Schie?en(突刺)示範影片,Project Hausbuch的Hausbuch就是指波爾家書(Pol Hausbuch)。
3. 抓握方式:
最後是抓握方式,我們可以大致分成(A)鐵鎚握,(B)握手握,和(C)拇指握三種。
(A)鐵鎚握(Hammer Grip):用類似握住鐵鎚握的方式,食指與拇指環扣住劍柄,注意這只是說動作像握鐵鎚,不須要刻意很用力地抓緊劍柄。
(B)握手握(Handshake Grip):用類似握手的方式握住劍柄,前幾指略為放鬆,劍尖會自然向前延伸,握手握可以被視為鐵鎚握的變化型,有些資料不會特別提到。
(C)拇指握(Thumb Grip):將拇指伸出,擺出類似比讚的動作,將拇指輕放在劍面上,如此劍刃會自然從其他握法中指向虎口的方向,變為指向左右兩側,這可以改變劍刃的攻擊方向,或是增加一些控制性。
注意在拇指握時,拇指只是以適當力道輕按劍面,提供引導,需不要過度用力按壓。
這三種握法各自有適合的時機,有些招式必須要以拇指握才能流暢執行。
以上是最主要的幾種長劍握法變化,其他還有一些特殊的握法,例如後手反握等,我們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
延伸閱讀:
1.【HEMA兵器】什麼是長劍?
2.【HEMA知識】 秘傳歌訣、公會和慶典 — 簡單了解日耳曼武術
3.【HEMA研究】 找到突刺的名字 — Schie?en的故事
本團以前寫過的文章,關於Dr. Maciej Talaga發表的眾多論文之一的介紹。4.【HEMA大師錄】 帝國騎士的《戰鬥之花》:義大利武術大師費奧瑞的傭兵人生
5.【HEMA與藝術】 藝術大師杜勒:武術、軍事與失敗的投標文件
6.【HEMA趣談】 被打手手後K頭的武術大師與K他的招式
7.【HEMA趣聞】緊身皮衣大叔巨棒交流 你不知道的決鬥審判
兩則關於漢斯.塔爾霍夫的小故事,他最有名的是介紹大量決鬥審判的技巧。
2.【HEMA知識】 秘傳歌訣、公會和慶典 — 簡單了解日耳曼武術
3.【HEMA研究】 找到突刺的名字 — Schie?en的故事
本團以前寫過的文章,關於Dr. Maciej Talaga發表的眾多論文之一的介紹。4.【HEMA大師錄】 帝國騎士的《戰鬥之花》:義大利武術大師費奧瑞的傭兵人生
5.【HEMA與藝術】 藝術大師杜勒:武術、軍事與失敗的投標文件
6.【HEMA趣談】 被打手手後K頭的武術大師與K他的招式
7.【HEMA趣聞】緊身皮衣大叔巨棒交流 你不知道的決鬥審判
兩則關於漢斯.塔爾霍夫的小故事,他最有名的是介紹大量決鬥審判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