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ary Howitt原著詩歌,Tony DiTerlizzi負責插畫的一本小繪本。
故事很簡單,模式近似《小紅帽》、《狼和七隻小山羊》,某種食物鏈更上層的生物花言巧語地引誘另一隻生物,最終也還是離不開“吃”這個陰謀,想讓人付上生命的代價,一種在幼童來看或許是最大的恐嚇也不為過。有一點我覺得挺在意的是……他的誘惑在於花言巧語、對外貌的誇獎,而按原文的“she”來看,被誘惑的蒼蠅是女性角色來的。
插畫是讓我一直難忘這本的原因。以一種擬人法給畫出蟲,它給蟲畫了人面,用衣服蓋住了軀幹,就是手腳還是跟原生一樣多,同時可以表達好幾種情緒和意思。當中的蒼蠅畫得特別俏麗特別可愛,叫人難忘。此外它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插畫中,它還以書上的娃娃屋,來演繹原文中各種人類文明的字眼。
其實這次再閱我也多想了一些東西。在原著、插畫兩位成年人眼中,蜘蛛捕食其他昆蟲是很明顯的一件事,故事初期蒼蠅也是清楚進了蜘蛛的屋子,就再也沒有人出得了去了,估計這也是出於在想做“蒼蠅哪怕知道真相還是受到了誘惑”這一點。
不過整個流程上交代得還是暗晦的:原文中,蒼蠅也會表示知道他pantry裡面有什麼,來暗示說蜘蛛不安什麼好心。插畫中(這些是原文沒有,但插畫有的訊息)蒼蠅也是直接看到蜘蛛把昆蟲裝上美食盤子獻上,也不斷出現(xiàn)別的昆蟲幽靈提醒蒼蠅快跑。而故事真正暴起,是直到蒼蠅離開房子時才開始的,這時原文中出現(xiàn)的是那句“And set his table ready, to dine upon the fly”意思就是再加深這種疑惑感。最後故事是沒有懸念的走向,蜘蛛把蒼蠅吃掉了,跟上文所說的《小紅帽》、《狼和七隻小山羊》最廣為人知的版本走的是另一個方向。
從書末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是寫給幼童的,意思是千萬別被空洞的花言巧語給欺騙到了……可我想在還不知道自然界運作的幼童看來,蜘蛛的危險性和蒼蠅作為被捕食的概念是還不清晰的,成年人篤定“明顯”的危機其實並不那麼明顯,既然這層不明白了,那為什麼被美言會引來殺身之禍也是叫人奇妙的。我記得在讀過這本以後其實只是給我建立了“蜘蛛有奇特的捕食方式”,並建立了對蜘蛛的反派意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