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影視心得】FRONTLINE: Growing Up Trans

阿講 | 2024-10-08 04:51:00 | 巴幣 4 | 人氣 545




前言


×筆者對這個話題的認知和了解嚴重不足,也就是按著朋友給的片單看而已,為了不誤人子弟先作一些說明:下文是看紀錄片的筆記外加小思考,相信對這個題目更有研究的人應該隨隨便便都能找到相關話題更具體的資料。
×目前我不知道在中文語境中能用什麼樣的pronoun……因為部分語境中受訪者甚至沒有使用“they”而是被使用了“it”……如果在這層面上有失準或失禮的地方我很抱歉。
×已經是2020年的紀錄片了,狀況可能有變動,切勿以此作實時參考。

從前也就只有大人在late in life、隱蔽地成為trans,而現在孩子們也有在人生早期接受相關治療的可能了。這便是一部關於自小開始要接受gender-nonconfirming的狀況,想著接受trans治療或成為trans的孩子們的紀錄片。可以感受得到片中不論是醫者、父母還是同齡的朋友們,各人在選詞上多少都會為當事人著想而猶豫,但這表意的心卻不亂,是非常溫暖的一部紀錄片。

但另一方面來說,因為所有東西都是剛起步的狀況,藥物還是分析孩子們成長以後會不會想維持trans的研究都沒有更詳盡的研究,估計是為了保護gender-nonconfirming和trans孩子們,它也不提及具體的心理分析是怎麼樣的,沒有看到它在片初談到的“大部分trans children不會選擇成為trans adolescent or adult”的狀況,也不怎麼討論不合適治療、金錢問題等狀況。在最末尾略略給了一正一反完成了trans gender process的訪談,但還是缺乏更多時間維度更長的案例支持的。這個紀錄片的始終還是圍繞trans孩子們認為“現在不接受治療就真再忍不下去了”的狀態作呈現的,我想它主要還是給已經沒有那些顧慮,已經要進到決策階段的父母們看的一部紀錄片。

也列一下在這部紀錄片中一位家長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是對這部紀錄片最好的總結了。已經同意讓孩子進行testosterone surgery的Alex媽媽答案是這樣的:“好處是比壞處要多的,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這般痛苦時,你不會覺得你有選擇的餘地的”。




正文


這邊基本上就是看完以後的筆記了。


?前提

正如前言所述,片初便提到“大部分trans children不會選擇成為trans adolescent or adult”,所以來求診的孩子們都會先接受說明以及心理評估。

心理評估是希望盡可能確認病人持續gender dysphoria的時間,但依然沒有完全準確細緻的評論結果。只能說目前學術界是越來越認可“小時候越是的gender dysphoria越激烈就越有可能持續”的說法。對孩子們來說,關於性別的困擾只會一直增加。再加上諸如聲音、胸部這些特征是無法再改變的,所以如果有很強烈的負面情緒的話那盡早接受相關治療是好事。

醫者們會說明治療中有什麼效果是永久的,有什麼是有時效的,有什麼是他們不會想要的副作用(例如對情緒產生的影響),以及整部片不斷被反復強調的一點:這一代的孩子們將會是這一領域的先鋒者。這些用於治療的藥物在孩子上的研究資料仍然不足,儘管這些藥是安全的,但沒有一種藥“approve for children”的,就是說明文件上也充滿了各種“may”、“could”這些不確認的字眼,叫家長孩子們不安。



?手段

具體來說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手術的……例如這部紀錄片也會提到top surgery、testosterone surgery之類的,但這些層面都沒有細說,當中有比較核心來寫的是“pause peauberty”,即“Puberty Blockers”,意思是延遲他們青春期的到來,好讓在他們有更多時間來肯定自己的gender idendity。

受訪者Alex會提到他認為青春期是所有trans最痛苦的時間段,因為他們要成為他們不想成為的。另一位受訪者Ariel會認為gender-nonconforming比transgender更痛苦,而blockers對Ariel而言就像把童年結束的時間延後了,對她來說也是好事。已經13的她在紀錄片末提到正式接受治療時也總是興高采烈的,表示自己要成為一個女人(成人)了。

Ariel會試圖試圖用愛好和裙子告訴世界自己就是女孩子,她也提到一度想要改變他原本的名字(Ian)來表示她已經完全轉變,有一段時間她要求家人每天把她叫作不同迪士尼公主的名字,而她的祖母為了不要叫錯她的名字,把那些名字寫在日曆上的每一天。說到這時Ariel都說哭了……祖母是真的很把自己的事記掛在心上。



?使用blockers (Ariel’s case)

為了重新開始家人帶著Ariel搬去了新的地區,上了新的學校。Ariel的媽媽有把trans身份告訴給校方老師和公職人員,但沒有告訴其他學生們,那時的說法我聽了覺得特別感人:“And I wanted that for her, not because we were even embarrassed or we wanted to hide it, but I wanted everybody to just know Ariel as Ariel. I would rather you meet her as her, and then if you find that out about her, it’s just something about her. It’s not who she is. It’s just another part of her.”

(特別喜歡這個說法,特意記了下來。她會希望誰先不要為此而定性她,沒錯那是她的gender identity,但那也不是她的identity,sh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that。)

紀錄片也出現了Ariel和她現在的朋友們的采訪片段。其中一個朋友本想說“就算我們先作為男孩認識你我們的關係也不會有變的”,此時Ariel反應比較急,她說不,就是會不同的,她曾經試過所以她知道。隨後她舉了一個例子,好比一個睡衣派對上,當大家需要換衣服時,哪怕她再舒適自在,扭過頭在一個角落更衣,她也會覺得不舒服的。這位朋友的反應也很暖心,看她這麼焦急著緊,也馬上接道你是對的,確實會有所不同。“It’s almost like there’s a fine line between trying to include her and trying not to include her and trying not to include her so much that it made her feel excluded from everything. ”

Ariel也說,例如從前大家提到將來會不會有孩子的話題,她會對這個話題感到痛苦(Ariel是想要孩子的,紀錄片末她很確定自己要接受治療,醫生便提到有一些人會選擇攢夠genetic material才進下一步,但Ariel不願意那樣,她想要孩子,但不想以那種方式擁有孩子,其實我想有一部分含義是不想作為男性身份擁有孩子)。

她會想,“Could I have the pain of labor? Could I have to deal with that?” 她覺得很多人不會理解這種狀況,但她也不想大家為此煩憂。

另一位朋友聽了便問,“Do you ever feel like you can get so close to being a girl, but you just can’t get to that exact point? It that what upsets you?”

Ariel回道,“Yeah, that’s exactly how I feel. The thing with having a baby, it’s like I can never be fully there. That’s just, like, a natural thing that happens. I buy a bra, but it’s not to hold in my boobs. It’s for an illusion. It felt sort of like an act.”



?不使用blockers

其實不使用blockers……又或者不願接受孩子另一身份的兩個案例中都有一點悲傷氣息的。其中一位在紀錄片末提到他揍了另一位接受了治療的trans同學,他的父親才願意讓他更名。另一位錯過了接受blockers的時間,已經因為自身性別的原因產生了抑鬱癥了,再去治療也是只能直接開始Cross-sex hormones的治療了,失去了思考的時間(但都到這個地步了也真不好再猶豫了),而且這種治療其實並不推薦16歲以前的孩子接受的。

對此醫者會需要問很多東西,還是需要指出不同藥物治療沒有不是兒童適用的,也會需要問到孩子將來會不會想要孩子,要是想的話就需要考量保留生育能力,相當於要求13歲的孩子在一夜成長,思考很久以後的事情。

又正如前文所述,目前testosterone連副作用的研究都不夠說明全部,部分變化是永久的,而部分不是……我想這也意味著這不會是是一勞永逸的。接受testosterone surgery會使肌肉成長、痤瘡、情緒變化和典型男性傾向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心臟病、中風。又或者目前對生殖能力、患癌、腫瘤等問題的風險還是未知。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