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蠢事堅持五年以後……
依舊還是蠢事。
啊不然呢?就算經歷得再久,本質也沒有實際的變化嘛。
只不過就算知道是蠢事,當能夠堅持了那麼久的時間,那件「蠢事」對於那些擁有堅持的人們,也仍然是會擁有一些別樣的意義。雖然知道小屋總人氣這種東西沒什麼實質用處,但10萬這個數字好像貌似是個還挺好拿來紀念的里程碑。
阿風屬於默默創作的那類人,小屋裡零零總總加起來800餘篇裡有長篇、短篇、也有心情嘮叨的分享,可能有寫得好的、寫得差的,但都是認真反映當下心情的創作,幾乎不存在任何水分空間。我能明白或許自己的故事真的沒有太多能夠吸引人注目的地方,所以幾乎不曾特意去宣傳自己,也不會對自己的文字有過分的自信。
但如果能有人被自己無趣的內容所觸動,在需要的時候恰好因為自己的文字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也同樣會感到高興。
以前高中時期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那些系列作的書籍看著越來越厚?從原本最開始還勉強像是正常厚度,到了第三冊、第四冊以後,已經快要比原本第一冊多了約五成的內容量,甚至直接翻了個倍。
是真的內容有這麼複雜,還是作者突然文思泉湧想了這麼多故事可寫?
以前的自己真的有這樣的疑惑,直到自己也開始寫回憶錄之後,才釋懷地發現到:啊,其實自己也屬於沒法控制好劇情內容字數的作者(笑)。
回憶錄已經到了第五年,從原本一開始只是想斷章式的拼湊起記憶片段,到後來登場的人物和情境越來越多,導致很難在短短四千字限制裡把事情都講得明白,篇幅也隨著需要描寫解釋的東西越來越多開始越來越長。
第一章的時候,總共寫了76幕的故事,每篇淺算4000字的話,那也是30萬字的故事,其實以我自己更從前習慣的寫作字數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篇幅的故事了。然而五年前的我並沒有清楚認知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些篇幅的記憶承載量僅僅只是個開始。
隨後的第二到五章,分別是80、82、87、95幕,也就是說在這幾年的時間裡自己其實根本沒有在把控篇幅的限制,而是隨著章節越來越長。
總字數超過150萬後,心情就淡定了,也都明白,即使早知道自己做著一件超級蠢事,自己大概也一輩子棄不掉這個故事。
從前的疑惑那倒是真的解決了,故事這種東西確實是會越寫越長的,可能再幾年的時間我還真的有機會看到超過100幕的章節。過去會覺得疑惑,多半也只是因為自己只是純粹的讀者,而不是真正想將腦中故事書寫下來的作者。
真的許多事情都是這樣,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跟自己親自下場去體會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明明從旁邊看的時候都覺得好像沒有什麼,但當自己必須去處理的時候,卻發現情況根本不像所想的那樣。
嗯……不過私心來說,以前自己是讀者的時候,往往會看著那一本厚得要命的書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得完,但是當自己開始撰寫回憶的時候,那種感覺卻又完全不一樣了。果然立場的不同,想法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就算知道自己其實寫的不怎麼樣,也有大多數文句邏輯錯誤的地方,但是看到屬於自己的故事慢慢堆砌起來,變得越來越充實,回憶逐漸從中浮現的時候,真就覺得很多枝微末節的想法無所謂了。
再怎麼說也是自己寫的,充滿自己足跡回憶的故事。
可能自己也是屬於那種文字的笨蛋父母吧?累積得越來越多的故事,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充實感。因為回憶多了,故事的篇幅自然也變得更長了
我很平凡,平凡到必須用這樣的方式來留下自己的回憶,甚至不確定願意和自己互動的人到底會是以怎麼樣的想法看待自己,又是用怎樣的心情去感受屬於我的文字。
就算知道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現在看以前寫的故事也會覺得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從來都不覺得以前的故事對自己來說是什麼黑歷史,反而是從回顧自己寫過的故事中看出了,自己的文字也同樣逐年有了不同的樣貌,也是自己不斷成長的軌跡。
或許對於撰寫人生足跡的自己而言,這樣的感觸則顯得更為深刻。
未曾懈怠,也從未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