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早年購買比較有玩到的SEGA主機,其實是從MD開始,我原本是沒有要
回頭收更早期的硬體主機,但想到童年時光就突然間想收看看MD前的老主機回來懷念一下。
我自己曾擁有過的遊戲相關設備大概順序是
FC > PCE > MD > PCE-CD > PC(286)
這時期多數都是靠新年壓歲錢和弟弟合資購買
更後面已經出社會工作,能購買的更多就暫且不提了
而人生最早接觸到遊戲機,是在小一時,透過童年玩伴接觸到
當時他持有是阿羅士,彼時還不認識SEGA這家廠商,加上那時
看他玩的遊戲卡帶,開頭都有中文標題,一直以為是臺灣生產的主機
直到多年後才明白其實是SEGA的主機。
第一次接觸到的遊戲機阿羅士
阿羅士遊戲中會出現中文LOGO-大者企業,多年後玩PC GAME時看到大宇資訊還在想是不是有關聯
講到童年玩伴,想想覺得滿神奇的,很多硬體我幾乎都在
他那邊看過、玩過,阿羅士和神奇的MSX擴充卡,
剛發售的FC、FC磁碟機、磁碟機燒錄卡、紅外線手把等,
受他影響,我也在後來有能力的狀況下購買了屬於自己的主機。
話題回到SEGA前幾代主機上
1.SG-1000 II
又稱SEGA MARK II,這臺也是我最早接觸和玩過的阿羅士的原型,
過去我在沒仔細查的情形下一直以為這臺就是最早的SG-1000,
但其實這臺是二代機了,回頭看看更早的初代反而是更接近ATARI設計
MK2已經很接近近代主機的結構了,但當時阿羅士一直給我堆疊很多
外設的印象,除了SEGA本家的硬體,臺灣做的奇怪擴充外設也很多
,記得童年玩伴當時就已經堆出了阿羅士塔了,官方也有SEGA MY CARD
讀取器可以堆塔...。
MARK II和CARD CATCHER
MD上可以玩SG1000~MS 遊戲的MEGA ADAPTOR,SEGA一脈相承的血統
2.SG-1000 III
SEGA MARK III,這部主機我過去完全沒接觸過,應該當時是FC的全盛期,
在我家這邊鄉下遊樂器店完全沒看過的印象,也不排除是沒有特別去問的因素,
這部機器是記憶中最影薄的一臺。
機器本身算MK2的改進型,多了AV端子,有RGB輸出,將外設的SEGA MY CARD
讀取槽整合進來,改進手把的設計和操作性等,由於網路上提及MD之前硬體的
資料很少,前面只能就自己的使用感想說說。
MY CARD小卡和PCE的HU CARD比較,MY CARD其實是比較早的,
但臺灣當年從沒看過,臺灣翻版也都會直接做成大卡
MARK III和FM UNIT,俗稱的FULL ARMOR全裝甲版
3.SEGA MASTER SYSTEM 海外版 & 日本版
MASTER SYSTEM是我當年差一點有機會買下的主機,主要是家中的FC主機
已經玩到壞掉,煩惱著是要重買一臺新的FC還是換一臺新主機,當時
童年玩伴則給我一個很特別的建議,叫我買阿羅士4代,有提到一些
其他主機沒發售遊戲,也到店頭去看過實機了,但遊戲的數量實在太少
最後和弟弟商量後就選了PCE,但好笑的是,當時遊樂器店遊戲的挑選方式
都是看遊戲本的清單再請老闆拿,就算買了PCE,鄉下遊樂器店的進貨方式
都是只進了一款遊戲少量幾片,之後就是那些數量在交換流通,很多遊戲想玩
買不到也換不到,很多遊戲都是只看過雜誌介紹而已...。
SEGA早期的主機事業當時受到FC的強勢影響,一直處於不是很有規模狀態
加上三廠受制任天堂的獨佔政策關係,SEGA主機一直缺少夠多的軟體開發商
感覺是想追上FC,SEGA這邊一直用每年一改版的頻率更新主機,
MASTER SYSTEM則是最後和FC對標的8BIT主機了。
SMS這兩部機器,外觀看起來相同,但實際接觸其實是有點不同的兩臺機器
我原本以為只是卡槽不同,但其實機器本身有代差,海外版MASTER SYSTEM
其實是MK3,也還配有RF模組,而日本版則是基於海外版MASTER SYSTEM的改進型號,
完全採AV輸出,也將外設的FM音源模組整合進主機內,主板則是和MD相同的
綠色雙層主板了,主機上按鈕的功能也完全不同。
MASTER SYSTEM看國內很少人討論,但看主機歷史SEGA MD後來的成功
其實是基於MASTER SYSTEM所打下的基礎,從海外討論度就可以看出有不少喜歡它的人存在
,甚至還有人為海外版MASTER SYSTEM製作FM音源子卡就可見一班。
MASTER SYSTEM 海外版&日本版比較,海外主機上是暫停和重啟鍵,日本版則是暫停和連射功能
其實 SMS MK4時代就有臺灣廠商在上面開發遊戲了(Unlicensed)
老外做的FM音源子卡,可以解決海外版沒有FM音源的問題
平心而論SEGA從初代SG開始就一直走得很辛苦,相對也就勇於嘗試很多新硬體來求突破
,而每代升級也都留有硬體升級的彈性,也向下相容之前的遊戲,硬體從MARK II開始就
可以輸出RGB訊號,更是早於對手可以用AV端子。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記得我小時候看過的幾篇遊戲雜誌文章,文章內容就有提到
對SEGA主機的失敗分析,認為硬體向下兼容是缺點,到SS時代甚至覺得SEGA配色太黑
不夠親民,也使SS改版成白色,導致連DC也推白色的,我只能說後來想想都是倖存者偏差
,往前看SG-1000~MK3都是白色基底配色也沒贏過FC,FC過渡到SFC時沒做兼容
就拿向下相容都可以當黑點,也可看出日本當時媒體立場。
而PS2後來更是採用純黑配色,還主打相容PS1,想想當時文章就是想嘴SEGA,硬是
挑毛病出來講罷了。
各代SEGA主機外觀和配色一覽
我原本並沒有很想回頭收過去沒持有過的主機,但隨著年紀漸長,
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有各種狀況謝世,而那個讓我接觸到遊戲機的童年玩伴
在前幾年聽聞因醫療疏失人已不在,只能徒感嘆。
更覺得該把握當下去做想做的事,及時行樂,也僅以此短文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