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W

| 2024-10-01 07:30:00 | 巴幣 2 | 人氣 219

(原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於網(wǎng)路發(fā)表)
前言
終於把《機戰(zhàn)W》全破了。花了有一個月的時間吧。會這麼快全破,也是因為有簡易的金錢增殖法,將機體改得超強。雖然說就一款戰(zhàn)略遊戲而言會顯得無聊,不過我覺得這系列本來就是讓人純爽的,沒什麼差。主要還是看劇情而已。
劇情
老實說我劇情也看得很膩就是了。這類大融合的遊戲,每次都是因為突然有什麼外星人來襲、地球出現(xiàn)了什麼樣的敵人,於是眾人為了地球等等的而展開戰(zhàn)鬥。大方向是不會變的,只是看中間的舖陳如何。然而《勇者王》也出現(xiàn)很多次了,看太多次也覺得無聊。《特種計畫》也沒什麼興趣。連帶的連《異端》也覺得普普。話說《異端》根本就是以《鋼彈》為題材的格鬥作品吧……這次的主軸是以《五獅王》《宇宙戰(zhàn)艦撫子號》《勇者王》的世界觀為主軸,再穿插其他作品以及原創(chuàng)機體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有趣的解釋。例如把《歐鋼》和《鐵甲男布雷德》扯在一起、兜甲兒等人到陣內(nèi)高中上課等等,講得天花亂墜的,若沒有看過原著的話,可能會真的就這樣相信了。雖然我絕大部分沒看過原著……看過比較多的大概只有《鋼彈W》和《五獅王》吧。其他有看也零星看個一兩集而已。
劇情到了最後,依照慣例當然就是要回歸到原創(chuàng)劇情。這代的原創(chuàng)故事主要是以父子情結(jié)為主軸。內(nèi)容分為兩部。前半部讓玩家瞭解其父子為人,後半部讓子獨立。其實看到一半就大概猜得出來了。這種兒子要成長並且超越父親的劇情其實好像也看過不少了。不過這麼直截了斷地把老子(的複製人)幹掉,總覺得不太妥當就是。雖然終究是複製人啦。畢竟是戰(zhàn)略遊戲,內(nèi)容沒辦法講得那麼深刻,還是要回歸到戰(zhàn)鬥來解決。
額外要提到的,就是茜的乳房從設定畫來看明明就算是豐滿,但劇中的荷里斯老是在虧茜平胸。實在是讓我覺得很納悶。還有就是這個家族的年齡。長女二十二歲的話,表示老爸大約是在二十二歲就娶妻。就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是很早?。而以么女十歲來看,即使么女一出生就去世,當時長女及次女也已經(jīng)十二歲與十歲了,對母親應該很有印象才是。但從劇中看來,這部分的描寫還不是很夠。
玩法
全破時的最高等級是主角的七十八級。這個數(shù)字似乎超過其他同事許多(補給練功不列)。例如借我遊戲的同事,其全破後的記錄只有六十三級。這大概就是我玩起來枯燥的原因。我玩《機戰(zhàn)》有幾個習慣。劇情相關作品的機體會優(yōu)先出來、戰(zhàn)場上優(yōu)先讓等級低的機體擊破敵人、能使用幸運努力應援祝福的一定用、該關卡除了無限出現(xiàn)的敵人以外一定全部打爆,否則重打。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這種打法,玩到四十關之後就又累了。變得只想看看劇情,戰(zhàn)鬥隨便打打,也使用金錢增殖法來強化機體。不過以上習慣依然遵守,所以角色的等級還滿高的。但是鐵金剛和蓋特之類的由於劇情到一半就演完了,所以等級偏低,只有五十五級左右。
這代用得最多的機體,就是主角機和死神鋼彈。主角機是因為劇情偏多,本身機體又強,自然而然就練上來了。死神鋼彈則是因為移情作用而練。因為沒有阿姆羅啊。死神鋼彈的壞處雖是武器少,但優(yōu)點也在於武器少。死神鐮刀是一開始就可以用的武器,也是此機體最強的武器,還可以連續(xù)攻擊。改十五段之後,攻擊力可以到達六千。我又加上了格鬥戰(zhàn)五級、無視機體大小、氣力突破界限等等。小二一上戰(zhàn)場,氣力就是百二十一,馬上就可以砍得很爽快。而且由於還裝了全方位攻擊(射程加二),所以鐮刀能夠砍五格。
本來五飛也想練起來的,但五飛有個麻煩。他的龍牙不能連續(xù)攻擊,打起來不夠快速。而且二頭龍鋼彈只能走六步,若要花一個零件加移動力就虧了一點。結(jié)果就是雖然我也幫五飛加了氣力突破界限、無視機體大小等等的,還是無法順利趕上小二。當然,也是因為五飛加入的時間非常晚。
我的第三號殺手是阿斯蘭。也不是特別喜歡他,只是他和綺羅擺在一起的時候,敵人就是全集中攻擊阿斯蘭,所以擊破數(shù)一下子就練起來了(全破時的擊破數(shù)大概近百吧)。這兩人的合體攻擊也很好用就是,能源耗得並不多。
就個性來說,我感到遺憾的是沒把《異端》選成喜好系列。到了第二部之後,發(fā)現(xiàn)羅的異端紅機攻擊很符合我的興趣。當然原因就是其中的雷光彈加入了八極拳(受到拳兒及VR快打的影響)。然而這個機體到後來變成力紅之後,變得只以菊一文字為主,讓人感覺可惜。百五十菊一文字一點美感都沒有啊,只是大而已。不像雷光彈,不但有鷂子穿林、揚炮,還來個鐵山靠,痛快多了(後面類似光掌的招式顯得多餘就是)。可惜威力不夠強,也不能連續(xù)攻擊……
說到喜好系列,第一部我選的是原創(chuàng)、《鋼彈W》《五獅王》。第二部選的是原創(chuàng)、《鋼彈W》《特種》。雖然說若把兩部都選不同系列,就可以有六個系列改成十五段,但實際上在遊戲中若能於第一部把兩臺改滿,就已經(jīng)不得了了。事實上我大概也只有把死神鋼彈改滿而已。大約從四十五關開始,我就只派喜好系列的機體。因為已經(jīng)懶得思考。所以成員大多以《鋼彈W》系的七架、《特種》系的六至七架,頂多再加上《異端》系的二至三架。
玩到後期,我發(fā)現(xiàn)敵方機體的回避能力都挺高的,尤其艾德被打爆變成艾德二號之後,那回避能力真是奇高無比(也因為體積是人類尺寸)。所以我角色的BP值基本上都是命中加三十、回避加二十。即使如此,命中能力也常只在八十左右而已。慘。強如阿斯蘭之流,打嘍囉有時也會打空。更慘的是我BP值原本都一直沒用的,但在試金錢增殖法時,以為BP值也會加,所以就在第一次使用時把大部分角色的BP值都加在格鬥上,並且大意地記錄下去,結(jié)果就發(fā)生穆等不用格鬥武器的角色格鬥加了六十餘點……雖說也可以換機體,但我的習慣是角色出來預設是哪一架,就那一架開到底(不過我把伊萊哲的機體改成戰(zhàn)機)。
系統(tǒng)
《機戰(zhàn)W》可以使用觸控筆操作,但因為不習慣,所以我還是都以按鈕操作。這次有個一定要提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直接跳過劇情(L+A)。GBA版的作品我沒玩過,是不知道如何;但就印象而言,家用主機版的好像頂多只有加速對話訊息而已,所以這次能直接跳過劇情,我認為算是一大進步。
戰(zhàn)場上,戰(zhàn)艦於移動前後可以回收周遭的機體,這也是相當方便的設計。而且從戰(zhàn)艦出擊前的機體可以使用精神能力等等(最近的《機戰(zhàn)》好像都可以了),也可以變形。當然,也可以對戰(zhàn)艦裏的某個機體使用精神能力(例如應援祝福)。這點我認為是個進步。不過有一點感到遺憾的,就是戰(zhàn)鬥動畫不能加速。關掉動畫時的簡易戰(zhàn)鬥畫面反倒可以加速。有些角色的畫動又臭又長,例如主角機。射擊之後會衝到敵機前再踩在機體上開一銃,若敵機會爆,則又繞到背後將對手打到空中等等,看多了真的很累,所以往往直接切掉。美意反而變成累贅。若也能按R+A鈕加速感覺會更完善。
戰(zhàn)鬥動畫還有一點要提的,就是角色插入圖。除了原創(chuàng)角色以外,其他系列的插入圖都只有一張而已(不過會發(fā)動SEED者有兩種形態(tài)就是)。也不是不能瞭解如果幾十個角色都有連續(xù)動畫,容量及作業(yè)量會變得比較大,但還是讓人覺得精美程度不足。另外就是有些角色的插入圖實在覺得很差。像琉璃及百合香…我覺得實在沒氣勢呀(雖然他們也不是熱血角色)。還有,原創(chuàng)角色雖然有動畫式插入圖,但那衣服晃動的樣子…讓我有男人也會乳搖的錯覺。而且連小妹盈嘉也有這種感覺。
中間休息畫面的某些部分我覺得也製作得不夠圓滑。例如我想要改變機體的形態(tài)時,無法當場得知更換前後的武器詳細資料,得重新回到機體檢視畫面去看。在排序時,依據(jù)項目也沒有設得很細。例如不能用作品排序。而且如果能設首要跟次要依據(jù)項目就更好了。比如說我想先依等級再依擊破數(shù)等等。畫面小所以能一次顯示的資訊不夠多也是個問題就是。在安裝配件時,不能選擇所有機體的配件一次拆除也挺麻煩的(這點不確定,也許是我自己沒多試幾顆鈕)。
有一點讓我感到不滿的,就是只能更改主角的名字,而不能連家族的名字都修改。由於我都是改成本名,並且使用中國式的順序,因此就出現(xiàn)了老爸的名字變成「王ブレスフィールド」及「王シホミ」這種看來很不順眼的名字。
總結(jié)
我居然全破了。這是繼《α》一代之後的創(chuàng)舉。以我的玩法來看,每次在中間休息時間都會花起碼半小時調(diào)整機體,所以每次玩到一半大都會因為覺得太浪費時間而算了。這次因為到後來全以固定機體出擊而順利全破。或許也是因為這代變得比較簡單吧。據(jù)說第二輪的劇情會有些不同,而且我也只走過其中一條路線,但已經(jīng)懶得玩了。
整體來說,除了沒有語音以及程式缺失多之外,算是滿成功的。敵人的動作也不差,被擊中不會只像個木頭人,是有受創(chuàng)動作的。隨時記錄功能也很符合掌上型主機。就劇情來說雖顯得膚淺,但熱血度不差。期待下個作品也能讓我全破。

創(chuàng)作回應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