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亞夜,
今天來聊聊「科學減肥」。
今天比較特別,
就先附上參考資料好了,
因為真的有滿多「超乎想像」的論點。
《科學減肥三部曲:1》
影片中的重點是:
體內有一種組織叫做「白色脂肪組織」,
這是人體主要儲存能量的組織。
因此減肥指的是讓體內的白色脂肪變少或變小。
變少的方法就是去抽脂,
而變小的方法就是我們減肥要做的事。
我們吃進去的能量,
也就是油脂跟碳水,
前者會被分解成脂肪酸然後形成乳糜微粒進入血管供全身使用;
後者則事會分解成葡萄糖後進入血液變成血糖供全身使用。
當我們身體用剩了以後,
這些多出來的就會進入白色脂肪組織儲存起來,
於是我們就胖啦。
《科學減肥三部曲:2》
影片中的重點是:
身體裡沒用完的三酸甘油脂跟血糖會進入白色脂肪組織裡儲存,
並且當身體需要時則會把三酸甘油脂釋放回血液中。
然而三酸甘油脂很胖無法穿過細胞膜,
所以需要特別的激素將他拆解才能通過。
要讓三酸甘油脂進入白色脂肪組織需要「胰島素」,
因此因為糖尿病等而出現「胰島素阻抗」的人,
因為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偏高,
導致三酸甘油脂不斷進入脂肪組織。
反之,
要讓三酸甘油脂進入血液則需要「升糖素」,
而提升升糖素的方式主要來自「空腹」跟「壓力」。
不過過度的壓力反而會產生胰島素阻抗,
因此充足的睡眠就很重要。
正常的飲食下,
身體偵測到能量夠了的時候,
大腦就會產生飽足感讓你停止進食。
但是超加工食品會快速提升血糖,
讓身體在感受到能量足夠之前就已經過度攝取進而造成肥胖。
所以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取,
改吃原型食物,
這樣更能幫助有效減肥。
《科學減肥三部曲:完結篇》
影片中的重點:
人體會有一個每日消耗熱量的上限,
並不是你越勞動消耗就越多。
你多動消耗掉的額外熱量,
大腦會從其他的地方省回來,
以維持能量消耗的平衡。
所以多動只會更累更沒力。
但不是說運動就沒用,
根據用進廢退原則,
你不運動身體就會越來越衰弱,
反而更不健康。
而且雖然每日消耗熱量有上限,
但這個上限也是會變動的。
換句話說,
你想靠著短時間大量運動來快速減肥那是沒有效果的,
但是建立運動習慣還是能逐漸提升每日的熱量消耗上限,
所以養成習慣很重要。
由於人體有每日消耗熱量的上限,
因此每日攝取熱量超過這個上限的話就會變胖。
俗話說:「少吃一口不會瘦;多吃一口就會胖」這點是千真萬確的,
因此控制吃的質與量很重要。
211餐盤是很好的選擇,
而168斷食的效果則沒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
168斷食在某些案例上能夠減重的主要原因是,
因為少吃了一餐,
攝取量變少了,
因此自然就產生好像能夠減重的效果了,
但這是因為少吃而不是168的緣故。
另一方面,
最近開始有謠言說168好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這其實是因為除非刻意為之,
否則長期168的人幾乎都是飲食不正常的人。
因為飲食不正常,
暴飲暴食且偏好超加工食品的關係,
本來就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這是因為吃的內容不好所導致的,
也不是168的鍋。
換句話說,
比起168,
吃什麼比較重要。
每日碳水占總熱量的二分之一是甜蜜點,
而低碳的風險甚至高於高碳,
生酮更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
211餐盤剛好適合這樣的配比。
211餐盤剛好適合這樣的配比。
2份蔬菜,
蔬菜幾乎沒有熱量;
1份碳水跟1份肉類,
因為碳水跟肉類產生的熱量相同,
因此碳水所佔總熱量的比例會接近二分之一。
千萬不要傻傻的以為211餐盤的2是碳水。
每日最佳熱量攝取約為碳水5:油脂3:蛋白質2,
以每日2000千卡計算,約合碳水250克、油脂66克、蛋白質100克。
碳水以原型食物為主如米飯、番薯、南瓜。
碳水以原型食物為主如米飯、番薯、南瓜。
這些食物大約含有 40~50% 的澱粉,
因此大約可以攝取 500 公克左右,
大約是3個飯碗的量。
不過這是在「完全沒有攝入其他來源的澱粉」的前提下計算的,
如果有勾芡或甜點等其他額外的碳水來源,
那麼一天不要吃超過 2 碗飯會是個不錯的數字。
油脂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如芝麻油、堅果、魚類為主。
這個部分比較難抓比例,
堅果類一天不要吃超過半碗的量,
如果有搭配吃魚的話原則上不太會攝取不足。
蛋白質以植物性或白肉為主如黃豆、堅果、雞肉、魚肉為主。
每個雞蛋約含 10 克蛋白質,
黃豆大約三分之一是蛋白質(約每 100 克含 33 克),
肉類大約四分之一是蛋白質(約每 100 克含 25 克),
因此 100 蛋白質大約合 10 顆雞蛋、300 克黃豆或 400 克白肉。
注意一樣不是合計而是只攝取單一來源的時候,
因為通常都會配著吃,
所以不可能給你一天吃 10 顆雞蛋這樣。
也許可以考慮各三分之一,
也就是 3 顆雞蛋、100 克黃豆製品、130 克白肉。
另外,
麵類、穀物也有少量的蛋白質,
所以攝取量可以再減少一些;
牛奶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攝取牛奶的時候可以先看一下包裝,
就能知道一次會吃下多少蛋白質了。
最後,
超加工食品、油炸、麵食、紅肉等盡量不碰。
戒掉含糖飲料跟垃圾食物自然就會瘦,
戒掉含糖飲料跟垃圾食物自然就會瘦,
因為大腦對能量的判斷如果精準,
吃夠了自然會叫停,
你就不會過度攝取;
反之超加工食品會妨礙大腦判斷,
進而導致在無意識間多吃,
進而導致肥胖。
《NEAT 減肥法》
影片中的重點:
血糖會形成體脂肪,
還會導致胰島素阻抗。
所以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
吃原型食物,
讓血糖不要快速升高,
並且在飯後搭配 15 分鐘的有氧運動消耗掉血液中的血糖,
就能有效燃燒脂肪併阻止脂肪形成,
還能對抗胰島素阻抗。
此外,
能站著就不要坐著,
能亂動就不要不動,
長時間久坐是肥胖的元兇之一,
平常沒事就動來動去增加被動產熱更能打造易瘦體質。
簡單結論:
結論就是,
吃很重要。
吃對東西,
搭配運動,
不要久坐,
沒事亂扭,
自然而然就會瘦了。
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
但確實,
影片中講了那麼多理論細節,
最終導出來實際可以執行的策略終究還是少吃多動。
不過說到吃跟動,
確實還是有學問的。
超加工食品少吃,
而什麼是超加工食品?
根據 NOVA 分類,
食品被分成四級,
分別是:
第一級:原型食物
第二級:烹飪食物
第三級:加工食品
第四級:超加工食品
定義如下:
第一級:原型食物
指的是食物本身未經過任何性質上的變化,
只接受「切碎」、「冷藏」、「加熱」等最基本的處理。
一般來說,
生菜、水果、原塊肉類等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第二級:烹飪食物
指的是食物本身經過萃取、組合、調理等「變成菜餚」的處理。
如炒青菜、煎牛排等等固然很好理解,
由於萃取的關係,
鹽、糖、油、蔬果汁等等也屬於這一類。
第三級:加工食品
指的是食物為了保存而做的工業化處理。
最好理解的就是罐頭,
其他像是麵條、醃菜、粗麵包等等也屬於這一類。
第四級:超加工食品
指的是添加了「食物以外」成分的食物,
簡單說就是「一堆添加劑」的東西。
原則上幾乎所有市售的包裝食品都屬於超加工食品,
只要你看產品成分有一些奇怪的名稱,
看起來就不像是食物或調味料的,
例如氫化植物油、高果糖糖漿、乳化劑、甜味劑、增稠劑、抗氧化劑、食用色素、嘌呤、食鹽以外的鈉鹽等等。
超加工食品的添加劑基本上就是衝著消費者的食慾來的,
所以非常難以拒絕。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添加劑在作祟,
會讓我們在無形之中過分攝取,
進而導致肥胖。
雖然說完全不能碰這些東西的話生活就太無趣了,
但就像是死於香菸的人比死於安非他命的人還多是一個道理,
正因為這些東西合法,
所以不加以節制的話那注定要完蛋。
為了健康,
還是要好好忌口。
至於多動的部分,
相信對你應該也能是不錯的參考。
最後,
堅持不下去的話,
就看一下《健身少女》吧!
這會是不錯的減肥動力,
至少對敝人而言。
![](https://images.plurk.com/2NA1ZjbceAFFKWpwl0vPYM.jpg)
封面圖片: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