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因為碩論修羅纏身,久未登場,
早已被遺忘的CCT。
臺灣初音史經過了前兩集,在這段期間富堅了一陣子,
其實不是因為沒有題材,
Ⅲ的題材早就想好了,而且還特地去考察了一下,
只差文字、排版跟主軸如何規劃,這些還沒想好,
純粹只是因為現在真的太沒時間了。
不過最近幾天或許能輕鬆一下(因為進度暫時超前w),
正好在網路上挖到寶,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內容,
所以借用本系列,岔出一個番外篇來講位於北海道的初音礦山。
探索「初音」
在日本,不乏為了尋找各地的「初音」而奔走的人,
例如網友H.Hiro (@h_hiro_),
就在其個人網站刊登了「全國初音地名之旅」就在其個人網站刊登了「全國初音地名之旅」(http://tinyurl.com/hatsune),
收集一些日本的初音地名。
並且在網站中還給出了另外三人的類似網站,
時隔十數年,仍然有兩條連結可以訪問。
另一位叫做木村的網友更收集了全日本約715處,
與Vocaloid角色相關的地名、店名甚至是物件。
顯然,上述這些探索大多是基於「現今」的地標,
以旅遊導向的方式進行探索,
這些大多是現今可見的設施,
若是現今不可見,則大多也有紀念碑等明顯之線索,
除了少數像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多摩區已不存在的「初音ヶ丘」,
比較屬於在歷史,回溯時間軸來尋找初音。
而今天已不存,早已被人遺忘的「初音礦山」,
包含上述網友,目前所見之探索者均仍未提及該處地標。
有鑑於此,便賦予我們探索初音礦山的主要動機,
究竟它在哪裡呢?它現在如何?它的來龍去脈又是如何?
初音礦山在哪裡?
日本從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間(約1900-1925),
曾經針對尤其是北海道地區的各個礦山與礦區,
做了詳細的調查報告。
其中關於初音礦山,是在1918年出版之《鉱物調査報告?第26號》所見。
文獻紀載,初音礦山是個主要出產錳礦的礦山,
位於「後志國太櫓郡太櫓村字七號澤」,
這些地名在今天幾乎已經不可見(大概只剩下附近的太櫓川),
在地圖上搜尋七號澤,也是找不到東西的。
對比了一下地圖,
發現這個位置隸屬於今日的北海道檜山振興局久遠郡せたな町(瀨棚町),
透過文獻中所附錄之地圖,
疊上今日之地圖,對比河川、等高線等訊息,
加上文獻中所介紹的交通方式及距離,
我們能夠確定初音礦山的位置。
幸虧日本的國土地理院幸虧日本的國土地理院(https://maps.gsi.go.jp)所提供之線上製圖功能,
儼然是簡易版的線上GIS軟體,
並且大範圍底圖是地形圖,小範圍是等高線圖,
貼心的設計也正好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呈現。
圖01-03:初音礦山位置。地圖來源:自行以國土地理院地圖繪製
其中圖03所呈現的是各礦區的概略範圍,以及各坑道分別位於哪個礦區。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經過了100多年,
當地的地形地貌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對照等高線時,有許多處之形狀與凹凸等均已經對不上,
主要只能靠著七號澤的大致走向來定位(因為大致形狀還保留原貌),
因此除了再強調這些位置僅是概略之外,
也對這些礦區的保存現況感到不安,
不知道會不會早已經埋入深深的泥土中。
其中主要礦坑道路分布於第二區,
地圖上未標註的二號坑也位於第二區,
推測是這些礦區中主要之組成部分。
比起這些,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現況,
很可惜,在地圖上看這附近,除了農地和產業道路以外,
幾乎看不到什麼開發的跡象,
自然也就沒有街景等線索。
這個地方也是默默無聞,許多人根本壓根沒聽過,
所以想要瞭解現況的話,或許也只能找機會親自前往,
說不定還能發現坑道遺跡之類的東西呢。
初音礦山為什麼如此默默無聞?
誠如前述,
連四面八方、古往今來、臥虎藏龍的各同好,
目前所見都沒有紀載有關初音礦山的任何資訊。
那麼到底為什麼初音礦山這麼默默無聞?
以至於當地連個紀念牌都沒有?
根據《鉱物調査報告?第26號》(1918)第9頁紀載,
初音礦山的嚆矢始於當地之農夫濱田定次郎發現,
並且在1912年(大正元年)由函館人原文次郎開坑。
隔年的1913年,由函館的霍爾(ハウル)社繼承,
其後轉手予函館人片谷永藏;
1915年再轉手予巖手縣釜石製鐵所的橫山久太郎,
並且持續至調查報告之出版年1918年。
另外在文獻中同時紀載(頁9、22、23),
「本礦山在後志國(在當時)是較有名的錳礦礦山,但目前(1918)正在走向衰退。」
「本礦山礦床多已挖掘殆盡,
若今後要如同目前,向其走向或傾斜處沿著礦石殘留的部分探礦一樣,
就必須在第一區或第二區之適當處往下試掘,
以期發現第二層錳礦床。」
圖04:初音礦山錳礦產量情形,其中一貫=3.75公斤。可窺出其衰退情形。資料來源:農商務省(1918),《鉱物調査報告?第26號 (後志國太櫓郡及び久遠郡鑛物調査報文)》,頁10
從文獻中可以推測,
現(1918)已探明之錳礦幾乎已經採掘殆盡,
如果要繼續生產,就勢必賭它一把,
看看下方還有沒有第二層錳礦床。
但是會這樣提並非沒有原因,
文獻中特別提到是因為不久前,
在瀨棚郡利別村目津府的一座錳礦山,
就在向下試掘的過程中,發現了第二層錳礦床。
那麼初音礦山課這一單,
是否歐氣爆發,真的發現第二層礦床呢?
前面我們提到,
1915年初音礦山轉讓予釜石製鐵所(釜石位於巖手縣)的橫山久太郎,
橫山久太郎出生於1856年,現今之靜岡縣,
1886年,經歷了大風大浪後,釜石礦山田中製鐵所成立,
之所以謂之田中,乃因橫山受雇於靜岡人田中長兵衛之下。
大家先記著「田中長兵衛」這個名字,過不久我們會再提到。
田中於1901年逝世後,
由其子安太郎(又被稱為田中長兵衛二代目)接手,
1917年釜石製鐵所改組為「田中製鐵株式會社」,
這間會社與另一間位於東京,由田中平八經營之「田中礦業株式會社」並不同。
1922年橫山逝世,1924年安太郎也隨之過世,由其子長一郎接手,
其會社也在1924年改稱釜石礦山株式會社。(佐藤正義,1938;阿久津壽太郎,1943)
我們從1924年《日本鉱業名鑑:內地》(內地乃指日本本土)中可以發現,
「釜石礦山株式會社」之取締役確實為田中長一郎,
因此可以確定本會社是當初取得初音礦山之會社。
但是在其所下轄的礦山當中,找不到初音礦山,
甚至他們在北海道已經沒有礦山了,
且初音礦山同樣未見於《北海道鉱業誌》(1924)。
因此基本能夠斷定,初音礦山是在1917年至1924年之間關閉停產,
至此能夠推測,當初就算挖到第二層礦床,
產量也不足以幫助初音礦山撐過下一個八年。
戰後,釜石製鐵出版了《釜石製鉄所七十年史》(1955),
本書詳細記載該會社70年以來之歷史,
可惜該書仍於版權保護範圍,且臺灣沒有藏書,
因此現在仍然無法窺知其內容。
綜上所述,初音礦山於1912年開坑,
不到1924年即關閉,
時間短促,加上年代久遠,
也難怪它今天會這麼默默無聞了。
初音礦山與臺灣的金瓜石
這座位於北海道的初音礦山,
居然跟位於臺灣的金瓜石有某種奇妙的聯繫嗎?
很顯然,金瓜石是產金,初音礦山是產錳,
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關聯。
但是這就與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歷史有關。
在《日本鉱業名鑑:內地》(1924)之中,
同時紀載著各個主要礦業會社有哪些礦山。
其中釜石製鐵在此時除了擁有日本本土的8座礦山之外,
也擁有位於臺灣的金瓜石。
原來金瓜石就是當初田中長兵衛取得的,
而田中長兵衛就是當初雇用橫山久太郎(曾擁有初音礦山)的人。
1897年,在日本領臺後兩年,田中長兵衛取得了金瓜石的採煤權,
在次年又取得了金瓜石的金礦採掘許可,
而金瓜石的隸屬又至少到1924年,都還是田中釜石製鐵所所轄。
也就是說,從初音礦山歸屬於橫山的1915年以來,
直到初音礦山停閉的這段時間,
初音礦山與金瓜石曾同時是同一間會社下的礦山!
結論
這次的鍵盤探索,
我們讓臺灣的礦業史與初音又建立了某種奇妙的聯繫,
這座礦山只活了最多12年,加上距離關閉也已經時隔將近一百年,
如此短命的開採史,以致於現今連在日本,都不太有人知道它的身世。
或許很難親自去看看它現在長什麼樣子,
但我們還能繼續拓展時間軸和空間軸,尋找更多初音。
未來群像 小編 #CCT
2020年05月03日
參考資料
出版品
農商務省(1918),《鉱物調査報告?第26號 (後志國太櫓郡及び久遠郡鑛物調査報文)》,東京市:東陽堂
小笠原栄治(1924),《北海道鉱業誌》,札幌市:北海道石炭鉱業會
高橋美章(1924),《日本鉱業名鑑:內地》,東京市:鉱山懇話會
佐藤正義(1938),《日本製鉄株式會社事業概要 [昭和13年]》,東京市:日本製鉄株式會社
阿久津壽太郎(1943),《橫山久太郎翁伝》,釜石市:釜石製鉄所産業報國真道會
檔案
「田中長兵衛金礦中石炭採掘許可」(1897年11月16日),〈明治三十年乙種永久保存第四十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85002
「礦第二號田中長兵衛金礦採掘許可、同上礦區訂正許可」(1898年10月24日),〈明治三十一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十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296018
網路資料
國土地理院?地理院地図,https://maps.gsi.go.jp
「全國『初音』地名の旅」,http://tinyurl.com/hatsune
「全國の『初音』を探せ」,http://home.m01.itscom.net/mixroom/page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