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紀錄一下-學校

Pean | 2024-06-29 15:00:56 | 巴幣 0 | 人氣 64

碩士畢業之後大概就不會再到學校讀書了,紀錄一下上那麼久學校的感覺。
仔細想想自己在每個畢業->下一階段的過程都沒什麼準備,但都運氣不錯的就得到了一個還不錯的機會。


高中

高一時學校要我們填一個志願表,那時沒想過未來根本要做甚麼 or 每個科系在幹嘛 or 自己喜歡甚麼工作的我就隨便想了一個要當數學老師的目標,然後填了??數學。
當時班導就直接一句 "這間你現在去考學測都會上",並說我要上臺清交也不是甚麼難事,也感謝班服人點到我 "這所高中裡面有幾個比你強的,你怎麼會覺得你上不了?" 我才意識到自己有時會畫地自限。
(班服人 := 國高中跟我同班了6年,到大學畢業後還是很愛穿以前國高中班服的一個朋友,但現在好像改善許多。)
(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甚麼 or 各個科系在幹嘛,應該滿正常的ㄅ(?))

但其實我還是沒什麼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要做啥。

但至少我知道我不會想當老師:當時朋友家長請我做家教帶兩個學弟補數學,一位是不愛讀書總是 0 分,另一位大概是及格線附近的程度。
帶了一年多後才意識到我根本不會教人XD,應該說我不太會把人從0教到會。不過如果是大致上會但是某個小觀念卡住的話,我反而滿擅長這種了解他人卡在哪裡然後從他的角度替他解答。
後來一段時間之後班服人開始帶班上同學打打 code 、學 C++、刷刷 zerojudge,於是我開始對寫程式產生興趣,主要是學一點演算法寫題目這類的,我的志願也開始變成了資工系。
但事與願違,學測沒考上四大資工,於是選擇去交大應數之後再雙 or 轉資工 (懶得備戰指考)。

大學

上大學之後課表可以自己排還滿開心的,不像高中一樣要讀一堆討厭的國文課歷史課之類的。
應數系讀起來也滿有趣的,於是決定嘗試看看雙資工。幸好應數的課修起來壓力不大,才能也幾乎把資工的必修課都修過一遍 (但之後還是沒雙完)。
每學期的課表都是前兩周先塞爆,去聽各堂課的介紹之後再決定要留哪幾堂。

滿有趣的是,逐漸發現修課除了是在找自己喜歡甚麼領域之外,也是一直在找自己不喜歡做甚麼。上物理、聽化學、生物課,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學物化生;學分析相關的課,覺得沒有很喜歡做分析、解微方;學計組 & OS,覺得自己超不擅長;學網路,覺得記一堆東西超麻煩;學資料庫,感覺也沒那麼喜歡。而社會國文之類的早就在填志願的時候被我捨棄到一旁了,現在的我還是常常會抱怨高中浪費一堆時間在國文歷史之類的科目。
上一堆課結果自己還是喜歡寫寫演算法刷刷 leetcode,也修了一些寫演算法相關的課跟酷酷的演算法;數學方面則是覺得組合的東西比較有趣。

升大四時,被人提醒才想到要不要念研究所。
想了想自己好像沒什麼特別能展現的技能,到目前也不確定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再加上自己是應數系而非資工,於是決定來去準備研究所。
原本準備考試的我,也是後來別人提醒才知道推甄其實不太需要很特別經歷,我的成績完全可以推看看,於是放棄了苦讀(X)兩周的計組跟OS,借了別人推甄模板參考參考之後就去報名了XD,當時想說沒推上就直接放棄然後去工作哈。
在報名完推甄到結果出來前,一邊在思考如果推上了到底要找哪個教授、做哪個領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嘗試了 php、js 寫後端的東西、用 C# 寫 app 之類其他沒碰過的東西,看看如果工作的話可以做甚麼,但感覺對這些東西興趣缺缺。
不過後來推甄上了,推上之後就直接找當時修的一門課的教授,做AI相關感覺滿有趣的,這年頭還是得了解看看,教授也是直接就收留我了XD (只寄一個教授就有,感覺運氣還不錯?)。

碩班

應該是運氣最好的一段時間,接手偏新領域的研究 -> 半年左右弄出成果 -> 整理並完善整個實驗 -> 投稿被 reject -> 一邊做研究的延伸一邊再次投稿其他期刊 -> 被 accept + 延伸的研究有一定的內容成果,所以自己現在算是同屆裡面最早開始弄口試的人哈。
雖然說運氣好,但自認也算是認真做研究,看其他人怎麼做、想架構、想機制、想方法、與他人討論、實驗然後沒效果,該做的應該都有做到。

碩班的這段期間自己在"找到問題並弄一個方法並說服他人這是不錯的東西"這件事上學到很多,從 ("別人的方法中有甚麼缺點" -> "要怎麼改善"  or "想解決甚麼問題" -> "如何解決")-> "需要這個方法的動機是甚麼" -> "這個方法為甚麼能行?" -> "這方法確實有效嗎?" -> "你說有效的實驗數據是真的嗎?公平嗎?",很慶幸有讀碩班讓自己對於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謹程度有一定的提升。另外英文能力也因為其他學者來參訪,於是被老師叫去用英文報自己的研究而有所提升。

但其實這兩年修課+做研究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如果要做 AI 研究的工作,自己能力超級無敵不夠 (逕博 no no),出去只能當套模仔,實在是對這坨黑盒子有點沒轍(希望世界上的其他超強學者可以摸透這東東)。

找工作的部分也莫名覺得滿幸運的。
11月左右時看到以前同學拿到了 NV 預聘,才想到是不是要開始投一些職缺 & 找研替,但發現根本太晚了,爬文的時候聽說當時都已經找得差不多了QQQQQ (難道我被暗黑了)。
於是開始簡單弄一下履歷,但也不知道要投甚麼就只投了兩三間大公司;大概3月的就博會上看到有興趣就投投看,但投的也完全沒下文。
幸運的是有在S投一下資料,過沒多久S的人資說要幫我 match 也真的 match 成功而且還是研替缺,當時 5月初申請都幾乎快截止了,大概是最後一批上車(?)。


雖然自己在求學過程運氣好像不錯,但仔細想想也可能是我也有所準備(?)。
高中時即使抱怨一堆科目無聊沒興趣,但為了考學測還是乖乖把它們念好。
大學時即使不知道未來要做甚麼,依舊去選一堆有興趣的課讓自己多學會一點東西。
碩班時還不確定自己未來要找甚麼樣的工作,那就好好地做好當前的研究。
充實自己不一定是要為了朝目標前進,但至少可以給自己更多前進的方向。

我很愛抱怨我們的教育環境,高中三年讀一堆國英數社自然後要學生在幾周內告訴學校你大學想選的科系,上大學後一堆高中學的東西完全用不到。
像是我抱怨讀歷史然後考你XX事件在西元幾年實在是有夠浪費時間,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 "你用不到不代表沒用,只是你的領域用不到而已"。YES沒錯! 所以我一直想抱怨的點,其實是為甚麼我們的教育不在更早一點的時間點開始做專業領域的分流? 我不會特別討厭那些跳出來說 "去超商買東西需要用到三角函數、log 是不是? 學這些沒用啦! "的人,我抱怨的是讓他們不在這個領域的人學這些東西的教育環境。
但這環境短期內要改變不太可能,希望至少能慢慢調整,而我應該不會想要去從政或當教授來改變這個環境,我就打打嘴砲ㄏㄏ。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