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有點卡住了。
因為執著弄出企劃、大綱、角色,結果生出來的東西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構想碎片。
就是好像能用,但目前又覺得不想再繼續延伸發展下去的點子。
一直這樣其實也挺焦慮的,所以我決定換個方式。
在讀到的某本書中,男主角向女主角問,自己寫完作品後她願不願意讀,女主角回答是:願意!我們不是也約定過了嗎!
接著,男主角就想寫一部讓對方覺得有趣的作品。
像這樣設定一位想讓對方讀的人,接下來僅要思考怎麼會讓對方高興的故事,對我而言或許容易得多。
——這種容易其實是偏向心理上的。
在第一時間寫下文字的時候,不是擔心有沒有配合到結構、這一幕的作用,以及這個角色到底幹嘛要出場,而是先放開來寫,那個你想訴說故事的對象,並非挑嘴的一般讀者,而是你所設想的那個人。
我感覺——很多時候在第一時間認為的雜質(可能是某角色出場、某種劇情走向,或是順勢帶到某個場景),其實也包含了完成這個故事重要的碎片。
那是自己的喜好、無意間安排的要素,總之就是這類一開始覺得應該割捨的東西。
總之,先按照自己的直覺,走上那麼一段,後面再來回頭補完劇情概要、人設、結構、主軸,相信經過那麼多練習,這並不困難。
不行的話——之後大不了重寫嘛。
用這種方式進行感覺挺快樂的,就這樣享受當下,而且過程中會有各種好玩的可能性冒出來。
有點像是一開始寫作時那樣,對於筆下的世界充滿了期待。
#創作者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