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三月瘋媽祖來發(fā)一下從前寫的小論文。
*******
近年來,網(wǎng)路上很多對傳統(tǒng)漢人信仰的批判。首當其衝的除了鄭成功就是媽祖。媽祖信仰被清朝用以排斥明鄭帶來的玄天上帝信仰,鞏固本國與殖民地的從屬關係,對照臺灣現(xiàn)在的處境,自然使人詬病。
*******
近年來,網(wǎng)路上很多對傳統(tǒng)漢人信仰的批判。首當其衝的除了鄭成功就是媽祖。媽祖信仰被清朝用以排斥明鄭帶來的玄天上帝信仰,鞏固本國與殖民地的從屬關係,對照臺灣現(xiàn)在的處境,自然使人詬病。
但建立在剝削其他種族上的統(tǒng)治者崇拜且不談,部分對於媽祖的批判,我個人覺得有點走火入魔。
宗教既然是個能網(wǎng)羅群眾意志的系統(tǒng),那它就是可用而且好用的管道,刻意去排斥形同讓他人獨佔這個管道。獨善其身的潔癖,在社會運動中反會成為推廣理念的阻礙。
其實哪個宗教信仰的強化不是來自政治因素?只要能在為政者眼皮下變成主流,遊戲規(guī)則一定是被篩選過,對他們有利的,甚至政府就是莊家。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沒有某某神竊居正統(tǒng)這回事,每一代都有獨屬自己的政治體系,而宗教原就是政治的一環(huán)。
遠古神話裡神祇的身份關係,尚且會反映早就消失在世界舞臺上的某支民族與人結盟、殖民他族,或遭殖民並被醜化的過程。要近代的宗教「信仰歸信仰,政治歸政治」,怕是強人所難。
信仰的確與政治分不開,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當權者為自身立場背書的工具。
但即便如此,比起統(tǒng)治者的刻意操弄,宗教的成立仍然仰賴由下而上意志的凝聚。無論自身信仰是被獎勵或打壓,信眾的虔誠都是一股頑強如草根的力量。
*******
*******
歷史最讓人為難的一點就是,即使知道它粉飾下隱藏的醜惡,也無法否認當代文明奪目的美麗。因為它是那麼多人努力活過的證明。
我們不能因為同時代有人在笑而輕視那些哭泣的人的痛苦,自然也不能因為有人在哭,就徹底賤斥笑著的人的幸福。
固然,主流勢力交替時帶來的傷害應被認清,神明的身世該被銘記,全盤否定卻是太極端了。
固然,主流勢力交替時帶來的傷害應被認清,神明的身世該被銘記,全盤否定卻是太極端了。
因為臺灣的共識就建立在這一層層移民、殖民,種種政策引入再透過庶民生活共融的文化上。再讓人覺得不堪,它也是自己本身的來歷。
但,幸或不幸,人的去向並非由來歷,而是由現(xiàn)在的選擇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