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簡單介紹臺灣「龍珠出版」的《七龍珠》中文盜版漫畫,這次想聊聊:臺灣、香港部分雷同的翻譯。
早於找到這套漫畫之前,筆者已知道《七龍珠》一角「ヤジロベー」在香港的譯名為「彌次郎」,比起臺灣現(xiàn)今所通用「亞奇洛貝」這樣西式人名,香港翻的相對日式,頗有和風味,亦挺合該角的武士形象。
翻到「龍珠出版」的卷13時,為該角剛登場之時,自我介紹時赫然發(fā)現(xiàn):「我叫彌次郎。」與香港的譯名一樣。如今香港仍沿用「彌次郎」(當?shù)氐摹肝幕瘋餍懦霭嫔纭拐怯么嗣_灣已改定為「亞奇洛貝」,但當年這樣的情況,是臺灣參考了香港,還是香港參考了臺灣?誰先誰後,又是另一個問題?
與上回提到第1卷應為民國77年(1988)10月出版,按月來算到卷13就是民國78年(1989)10月左右。香港文化傳信出版的《七龍珠》依目前資料顯示:比較明確出版日期的是民國94年(2005)7月第1版的完全版漫畫,但根據(jù)其集團官網(wǎng)指出早於1980年代(民國70年代)便已取得《哆啦A夢》(藤子?F?不二雄)及《七龍珠》(鳥山明)之正式授權,其中《七龍珠》銷量更突破餘20多萬本,為香港最高銷量的漫畫。
由於「龍珠出版」的臺灣盜版與「文化傳信」的香港正版年代相近,香港取得日本原作授權的年分又是比較籠統(tǒng)的1980年代(不確定是哪一年),故還不確定「彌次郎」是哪一地區(qū)的中文版先使用?但可以確定的是:「龍珠出版」與「文化傳信」的翻譯仍有部分雷同之處。
像參加天下第一武道會的泡芙、喬巴王、獅子牙流,還有曾殺死克林的魔族高手丹巴林(比克大魔王的手下),「龍珠出版」與「文化傳信」均同樣分為「巴布特」、「夏巴王」、「獅牙拳」、「丹巴林」,一字不差。而這些臺灣現(xiàn)在的正版漫畫不再使用之種種名稱,在香港漫畫仍舊用之。
無論是誰參考誰、誰影響誰,《七龍珠》都在港臺中文圈之間留下這般有趣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