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承危機
※方便閱讀(大概),前面用一點顏色標註
藍色-卡佩家
紫色-瓦盧瓦
紅色-英國金雀花
百年戰爭前夕的法國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自從卡佩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查理四世 (Charles IV)即位前,原先的卡佩奇蹟似乎已經變成了詛咒,所謂的卡佩奇蹟是指法國卡佩王朝自雨果卡佩 (Hugues Capet),西法蘭克與法蘭西的第一位國王到腓力四世 (Philip IV),法國國王總是有一位足夠堅強與平安長大到成年的男性長子繼承人,但到了腓力的兒子們,他們不是沒有兒子、就是早夭兒童,這樣的繼承權反倒落入了腓力四世女兒嫁入的英國王室中,腓力的三個兒子、先後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世 (Louis X)、腓力五世、查理四世全都沒有男嗣,有男嗣的反而是腓力四世的女兒伊莎貝拉 (Isabella of France,嫁給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使得卡佩本系的男性直系斷絕,意味著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有世著非常強的宣稱。足以宣稱法國王位,對於百年戰爭有點概念的人可以得知,法國貴族搬出了薩利克法這種遠古法蘭克部落的習慣法出來,然而多年來,法國婦女毫無異議地憑藉自己的權利擁有貴族封地,在法國之外,法國貴族婦女還繼承了匈牙利、那不勒斯和納瓦拉等王國,這些王國均由卡佩王朝的女性分支統治,這種宣稱其實是很站不住腳。
從腓力三世後的法國王位繼承順序,會發現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都沒有男性繼承人,但伊莎貝拉與愛德華二世有一子,導致了繼承權的危機
打個比方,路易十世在死前制定了自己的女兒瓊為自己的合法繼承人,除了法國貴族們不喜歡女性繼承人外,路易的弟弟腓力五世能夠繼位歸因於為他強硬的個性、男性王位宣稱以及拳頭硬 (有大量的騎士跟貴族支持),腓力五世之後,他也沒有兒子,只有女兒,這時法國貴族已經普遍接受只有男性可以繼承國王王位,而腓力的女兒自然而然的就被甩到一旁去,但這種狀態到查理四世時顯得十足急迫,因為他也沒有男性繼承人,這時法國貴族要開會是否要讓女性後代來繼承王位,對於法國貴族來說,愛德華三世有很多他們不能接受的地方,第一是愛德華三世理論上擁有英格蘭這種龐大的領地,對於貴族們來說一個強大的國王永遠不是好事,第二是愛德華三世在法國幾乎沒有支持者,即使是自己的岳父威廉一世 (William I, Count of Hainaut) 也反對他,第三是他的競爭對手瓦盧瓦的腓力 (後來的腓力六世) 是知名戰爭英雄瓦盧瓦查理的兒子,對於貴族來說,他是「自己人」,第四是瓦盧瓦的候選人已經35歲了,而愛德華年紀尚輕 (15歲),很可能受到他行為可議的母親的嚴重影響 (如同愛德華二世那樣)。
向腓力六世致敬的愛德華三世,兩人是親戚關係,同時愛德華三世身為阿基坦公爵的身分讓他成為了法國國王的封臣
愛德華三世的巴黎常任律師經常以法國社會的法律慣例爭取自己的合法性,然而沒有甚麼用,當查理四世的妻子埃夫勒的瓊 (Jeanne d'évreux) 生下一個女兒後,多虧了貴族們的支持,瓦盧瓦的腓力幾乎是立刻就成為了國王,而唯一支持愛德華三世的是低地,他們發起了針對腓力六世的叛亂,惟蚍蜉撼樹,過程中他們派了布魯日市長 (Brugge) 前往英國向愛德華求救,但當他回來時被指責叛亂與行為不檢,被凌遲處死,叛亂也絕望的失敗了。就國王的個性來說,腓力六世並不是一個很尚武的人,他的父親瓦盧瓦的查理東征西討,分別在法國南部的加斯科尼、義大利、以及低地作戰過,甚至在但丁的神曲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相對的腓力身形肥胖、個性鬱卒,根據當時人的記載,腓力是個很嚴肅的人,同時有妻管嚴的情況,但是他絕對不缺乏個人勇氣,腓力的興趣集中在地方領地管理上,因為他並沒有被要求成為一個國王而是一位領主,而且他最大的問題是,他的權力基主是幾乎是貴族選舉產生的,被迫與貴族妥協相較於前任的法蘭西王權是退步的,也嚴重影響到日後百年戰爭的力量。
跟美男子與鐵王腓力四世、高大者腓力等人比起來,腓力六世缺乏個人魅力、權力基礎很不穩固
儘管兩位國王的即位都有各自的一些缺點,前者腓力由貴族推選導致王權衰退,但愛德華三世太年輕,使得英國君主政體在更長的時間內仍然處於弱勢,在此期間法國人佔據了優勢,1328 年腓力率領他的騎士軍隊戰勝了佛蘭德斯叛亂者,腓力復辟了伯爵路易,不過好景不常,路易在 1339 年再次被驅逐,愛德華看到了機會與佛蘭德斯諸市鎮結盟,他們的支持使愛德華於 1340 年 1 月在根特獲得法國國王的頭銜宣稱。與此同時在巴黎腓力六世由於權力基礎的關係,他無法很好的運用前任留下來的官僚系統,他為自己的王位繼承而欠貴族們太多東西,他幾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與其他高級貴族充分協商,司法大臣皮埃爾·雷米 (Pierre Remi) 因為得罪貴族,受到壓力的腓力只好把他處死,腓力現在處於一個兩難的處境,他前輩的官僚擴張的太大、官員出身低微且貪婪不受歡迎、支出費用太高,同時與貴族的妥協導致稅收與軍事難以為繼,他只能以謹慎小心應付這種時局,他的隱密個性也被當時阿拉貢的外交使節記錄下來:
「(需要議事時) 國王退到大廳旁的一個小房間裡,國王的表弟溜到了後面,治安官 (Constable of France) 鎖上了大門,腓力本人背對著火爐坐下來,與我隨意交談......他在做出決定時堅持絕對保密,嚴禁消息走漏」
二、戰前的法國社會
與英格蘭相比,法國在 1328 年表面非常強勢、然而實質弱勢的狀態,卡佩王朝末年,查理四世當時統治的領土比現代法國小的多,雖然東部很多領土仍然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但法蘭西王國擁有英吉利海峽到地中海的肥沃領地,同時也是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歐洲國家。1328 年的法國人口統計中,戶數有 2,469,987 個家庭,分佈在整個國內、以及貴族領地中,1328 年的法國人口至少高達 1,600 萬,幾乎是同時代英國人口的三倍,人口如此之多,導致法國出現了其他歐洲少有的現象,過度開發,大部分的法國農村人口非常稠密,為了養活足夠的人口很多農村周遭的森林與草原都被農業與畜牧業所佔據,法國耕地與對荒地的開墾大致可以持續到 13 世紀,但是人口的增長還在持續,對於西歐相對狹小的面積而言,法國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土地與農業技術能夠盛載的的數額,以至於法國在1320~30年代陸續爆發了飢荒。
法國在12~13世紀經歷了漫長且繁榮的發展,讓整個王國的人口暴漲百萬,是歐洲人口第一大國
在以往過剩的人口經常與十字軍一同前往聖地,足以緩解人口壓力,然而十字軍在近東的失敗,使得這些過剩人口無處可去,農地的開拓也告一段落,很多無以為繼的人靠乞討和以及在收穫季節去別人的田裡幹活來維持生計,1320年和1321年,這些貧窮的雇工、乞丐與流浪漢甚至引發了一系列局部叛亂,在一些地方還伴隨著對教會的刻意攻擊和對猶太人的屠殺。這些過剩的人口除了在各地輪轉外,另一個選擇是前往城市尋找生機,城市由於缺乏勞動力所以會在一定條件下接納這些流民,在法國,一個擁有約 3,000 名居民的城鎮每年會消耗超過 1,000 噸糧食,這些糧食好歹需要約 8,000 英畝的耕地來種植糧食,流民的移入肯定增加了這個數字,佩里格 (Périgueux) 是法國南部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在 1330 年代的飢荒中就足足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同時流民往往會住在臨時搭建的屋子中,這段期間使得法國城市的衛生條件急速下滑,也可能導致後來黑死病大規模散播。
中世紀的城市沒有良好的道路與都市規劃,中世紀的巴黎經常因為流民或其他移民的湧入而變得髒亂不堪,進而變成疾病的溫床 (這一點似乎到現在也沒有變,嗯?)
除了農業,手工業與商業的衰退也損害了法國本身的財源,在早期的中世紀,商品交換本身不太容易,知道這個概念的人會馬上聯想到固定時間開的集市,比如香檳、佛蘭德斯等地區,經常以這種商品博覽會的形式賺大錢,然而隨著十字軍東征以及東方海上與陸上貿易路線的開啟,使得佛蘭德斯北方的貿易路線的利潤下降,本來低地以紡織業出口為大宗,他們會在英格蘭或著法蘭西進口羊毛,大規模加工後出口到各地,這也是中世紀少見的大量生產實例 (不過不是工廠,只是密集勞動),但這種經濟模式遭受到了義大利同行的激烈競爭,同時在腓力四世時期,綽號鐵王的他經常與法國北方的佛蘭德斯低地出現爭端,除了慘敗的金馬刺外,腓力與他的兒子們對叛逆的低地時常發動武力上或經濟上的戰爭,佛蘭德斯人禁止腓力參加集市,反之腓力經常入侵以及扣押佛蘭德斯商人的貨物,使得法國的低地商業利潤下滑,銀行業務現在也幾乎都由義大利人所包辦,1301年,布魯日和根特爆發的「商業共和國叛亂」嚴重打擊了低地日益衰落的經濟。
圖中描繪了布魯日的港口,低地在反覆的戰爭與叛亂之間經濟活力下滑,經濟重心開始轉移至以義大利為主的地中海
三、戰前的法蘭西軍隊
騎士之花,是對法蘭西騎士的稱呼,法國騎士以久經沙場跟熱血出了名,但是到了 14世紀,這種強大騎士的印象已然消失,很多法蘭西騎士在戰爭前,注意力都放在騎士比武和亞瑟王、唐吉訶德式的浪漫武功上,而不是去訓練怎麼真正打仗,法國騎士經常在全國各地遊蕩,犯下暴行,遊手好閒的騎士經常欺負農民與窮人,這時的騎士已經沒有中世紀盛期的嚴格訓練以及對榮譽的重視,很多人早在12~15 歲就拿到了騎士頭銜 (理論上應該只能是隨從),整天都穿著花俏的衣服以及過著奢侈的生活,跟傭兵相比,這時候的法蘭西騎士浮躁且不聽命令,在日後對抗愛德華三世、亨利五世的部隊時會吃一記悶虧,即使如此不代表法蘭西貴族騎士只是紙老虎,日後許多武藝與戰略意識高超的軍官與騎士大多來自諾曼第、布列塔尼、巴黎、與法國西部其他地區,好玩的是這些地方傳統上都很敵視來自東方領地的腓力六世。
當時的法國騎士不少人與搶匪無異,以至於不少人比如知名將領德?布易 (Jean de Bueil),認為騎士不夠專業,也把發財致富當作唯一目標
在百年戰爭前夕,法國軍隊是由封建部隊、合約招募的部隊和外國專業傭兵所組成,但是腓力六世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法蘭西王國仍然是由一個王室領地、5 個公國、47 個伯爵領、數十個子爵郡和許多大大小小零碎封地組成的國家,此時的法國有多達 50,000 戶貴族家庭,包含大小貴族或騎士, 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承擔騎馬裝甲騎士的角色,大多數仍然是地方農地的鄉紳,在戰前使法國王室擁有 2000~4000 名騎士級別的戰士。不過在 14 世紀,國王要求騎士服從的封建義務因為種種因素已經崩潰,叫不動騎士那只好農村徵兵,雖然法蘭西王國有所有14歲至60歲男性臣民參軍的全面軍事徵召令,但是過於肥大且低效的王室官僚幾乎使這種徵兵等同空話,另外早些年農民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不能持有武器,但是在 14 世紀的窘迫情況下,王室開始允許了農民拿起武器對抗強盜,這種背景下也出現了一個日後的英雄 - 貞德。
1.騎士
即使在先前的戰爭中,騎士有數次被擊敗的紀錄,但是法國貴族對於騎士衝鋒決定戰爭勝利的理念沒有動搖,戰前的法蘭西騎士跟加洛林帝國時代的騎兵作戰差異不大,騎士彼此之間的部隊根據其出生地被組織成小隊 (Batailles,比如勃根地小隊、香檳小隊、諾曼第小隊),小隊又分為以 20 名左右的騎士組成所謂的 "Conroi" (原意是指騎士在和平時期的訓練小隊),較大的小隊又分為中隊 (Echelles,在法語有階梯的意思),不過小隊跟中隊的差異很模糊,通常以人數去做區分,法蘭西騎士在戰前的作戰思維很簡單,找到時機衝鋒就等於勝利,中世紀騎士的戰鬥能力是古代世界數一數二的頂尖,法蘭克騎士曾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以稀少人數堅守聖地數十載,而這裡有個誤區是,百年戰爭見證步兵崛起而騎士衰落,這完完全全是胡說八道,即使到 1420 年代與之後的義大利戰爭乃至於拿破崙戰爭仍有可以看到騎士偕同步兵或單獨衝垮步兵的現象,只不過法國百年戰爭的早期階段騎士的素質跟不守紀律讓這種戰術蒙上了很大的陰影。
2.步兵
在法國,中世紀的步兵很長時間是被動、防禦性的角色,之所以不讓他們做為主力進攻有幾個因素,第一步兵的來源很雜,中世紀由於行政體制疊床架屋的關係,他們的識別性比騎士貴族更低、但是地區性與家族性卻不低,法國不是個有統一語言的國度,要協調他們的行動對於缺乏中級軍官的中世紀來說也太過困難,第二是絕大多數徵召的步兵訓練度很差,以至於在早期中世紀君主最期望的主要步兵來源是市鎮、傭兵、以及自己的貼身家僕,因為他們至少受過合理的訓練,其中弩手幾乎是所有歐洲軍隊的步兵主力,在法國 "弩手大師或弩手元帥 (Master of Crossbowmen)" 不單指揮弩手,也指揮所有步兵,弩的優缺點我有在之前的文章說過,可以去看一下,總之中世紀弩手在戰場上的作用是給騎士們提供一道火力掩護屏障,在射箭的同時,騎士可以在弩陣後方機動,並在弩箭削弱對手後衝鋒陷陣,弩手也經常從傭兵隊伍中招募,特別是來自熱那亞和普羅旺斯等地,這些地方以提供弩手的現成傭兵連而聞名,但對於長弓對手來說,弩本身的缺陷以及騎士的狂野注定了日後肯定會出事的命運。
3.法國軍事高層
中世紀軍隊規模較小,意味著領導人在現場的形象與指揮對於部隊的士氣與紀律有著莫大的幫助,很多時候中世紀有效的領導取決於指揮官的個人聲譽、個人武藝以及一些其他物質上的幫助,比如華麗絢麗的旗幟或著是儀式,而腓力六世在前面提到,他的身形與個性、以及受到的教育都注定了他底下的騎士與士兵對他的尊重欠佳,他的身體和氣質都不適合在戰爭中扮演君主的角色,在戰前法國軍官與指揮官大多欠缺經驗,長期的和平讓他們對於英格蘭的部隊有嚴重低估的判斷,這一情況要到百年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後,法國在查理五世 (Charles V) 的統治下進行了一系列反攻,在此之前指揮官大多來自紈褲子弟貴族,在痛定思痛後,才開始從法國西部引入傳統的軍事貴族。這些專業的軍官有千人到百人不等,他們是戰爭開始後,真正穩定住法國的力量。
百年戰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雙方有來有回,然而在戰爭開始後,承平日久的法國需要承受英格蘭、勃根地的入侵,以及本國中樞的混亂跟黑死病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