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國共分裂,中共於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共產黨在中國各地發動起義,但均以失敗告終,毛澤東的秋收起義殘部於1927年抵達井岡山,與朱德的南昌起義軍會合,建立了最初的革命根據地。
到了1930年3月,革命根據地的範圍有大大小小15個、6萬餘名紅軍、3萬把槍。 範圍大概落在福建、江西、廣西、廣東、海南、貴州、四川、河南、湖北、安徽等地, 都是不相連的革命據點,但都同屬於中華蘇維埃革命政府的領導下。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村謝氏祠堂隆重開幕;11月20日會議選舉產生由毛澤東、項英、朱德等54人組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上旬,共產黨自瑞金撤離,八萬多紅軍士兵開始向西長征,這中間歷經磨難,紅軍士兵必須扛著沉重的機具,一面對抗國軍的追殺,一面向四川或西北的方向西征。1935年1月,長征中的毛澤東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對黨的權威和領導權。1935年六月至十月期間,毛澤東與張國燾展開路線之爭,毛主張應北上去西北地區佔據一部分的抗日戰線,張則主張要留在川西建立根據地。最後兩人不歡而散,毛自己帶八千主力前往甘陝根據地,張則留在川西,結果被國軍擊敗。張的部隊也稍後前往甘陝與毛的部隊會合,為史詩長征告一個段落。
1933年11月20日,國民黨軍十九路軍叛變,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發動閩變,在福建省建立中華共和國政府。並於四日組織生產人民黨作為該國執政黨,與中國共產黨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遙相呼應,都是社會主義革命政權。中華共和國下轄福州特別市、廈門特別市、閩海省、延建省、興泉省、龍汀省,但其中部分地區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中央蘇區領土有重疊,證明了兩者是同一陣線的革命同志,都是廣義上的共產黨人。
中華共和國政府不但宣布要緝拿蔣中正和汪精衛,也將自己的武裝力量自號為人民革命軍。在中華共和國存在期間,中華共和國政府接管了其境內的媒體,辦了自己的報章雜誌,如《人民日報》、《人民晚報》、《國光晚報》、《革命政權》等。中華共和國政府也接管了廣播電臺,用來向國民報告其施政報告。
當蔣中正知道自家後院失火後,蔣隨即組織討逆軍,讓蔣鼎文圍剿閩共,在蔣軍的優勢兵力、海上封鎖、以金錢離間中華共和國將領後,同年1月13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停止辦公,這個政權為期54天就宣告滅亡,革命的火種交給日後在西北地區奮戰的毛共紅軍。
以上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中華共和國的故事。
《中華共和國在臺灣》,假定在第一次國共內戰中,中華共和國並沒有滅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領導層在不聽毛澤東的建議後失敗,導致中日戰爭期間,所謂的統一戰線,是中華民國與佔據福建的中華共和國政府。中華共和國努力的抵抗著日軍的入侵,在日軍佔領福建後,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其人民革命軍化整為零,躲在閩贛的深山野林中打游擊,直到美國戰勝日本。同盟國戰勝日本後,人民革命軍迅速佔領東南的被佔領區,與國軍發生嚴重軍事衝突。由於此時生產人民黨(中國共產黨)不敵國軍進攻,節節敗退,加上因為省籍衝突、貪官污吏等問題導致的二二八事件,使臺灣共產黨人謝雪紅、蔡孝乾等人在臺灣取得政權。生產人民黨與臺灣共產黨合作,結合長征失敗的中國共產黨殘部,將所有中國的共產黨人往臺灣收縮。1950年年初,中華共和國的領土僅臺澎金馬。至此,縮居在臺灣島上的中華共和國,內部有四個政黨,生產人民黨、臺灣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中國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分別是李濟深、謝雪紅、毛澤東。
此外,在這個世界線,毛岸英沒有參加韓戰,所以毛澤東死後會短暫的由毛岸英執政,直到被李登輝替代。在這個世界線,由於李登輝早年參加過共產讀書會,最後被延攬進中國共產黨,並在掌權後推動中華共和國民主化。毛澤東掌權後,中國共產黨在臺灣一黨專政,生產人民黨與臺灣共產黨變成中共的衛星政黨,菜孝乾最後被吸收進中共,而臺共領導人謝雪紅則因為聯合國事件被批鬥致死。
在這個世界線中,中華共和國的首任元首是李濟深,但當中華共和國來到臺灣後,他們選舉謝雪紅為新領導,之後毛澤東透過政治鬥爭使自己成為中華共和國的主席。中華共和國在這個世界線中,將不會有任何機會可以進聯合國,中華民國對中華共和國進行多次圍剿,但都失敗。蘇聯沒有與臺灣的中華共和國建交,但在臺設有辦事處,叫莫斯科駐臺文化交流中心。在這個世界線中,臺海危機是蘇聯、北韓對上美國、中華民國、日本,在臺灣進行的政治角力。蘇聯意圖讓中華共和國以臺灣人民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但被毛澤東否決了,因為他反對臺獨。反而是地方主義的臺共黨主席謝雪紅提議以中華臺灣人民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被毛否決,並於事後被從臺大大樓上摔死。
李登輝掌權後,試圖讓中華共和國民主化,一開始他不斷的強調兩岸同屬一中,只是因為政治制度的不同導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悲劇發生。中華共和國來臺灣後實施土改、社會主義制度,但與中華民國一樣專制。但當李登輝的民主化改革成功後,民主的中華共和國(臺灣)反而不願意與依舊專制保守的中華民國統一。成為了歷史遺留問題。
豎立在臺灣各地的毛澤東銅像,在解嚴後的幾十年,一直被臺灣人民爭議,有些激進的學生會主動的將毛澤東銅像拆除。而在解嚴後,中國共產黨改名為中國社會黨,臺灣共產黨改名為臺灣社會民主黨,生產人民黨依舊,只是邊緣化。而李登輝卸任並離開中國共產黨後,與黨外同志成立了民主進步黨,成為臺灣政壇的新興勢力。至此,2000年後的臺灣有五個政黨,中國社會黨、臺灣社民黨、生產人民黨、民革、民進黨。
在這個世界線中一樣有省籍衝突,例如李濟深、毛澤東、毛岸英在臺灣是外省人,而謝雪紅、蔡孝乾等人是本省人。
中華共和國歷任主席:
李濟深(長期執政,直到來臺灣)
謝雪紅(短期執政)
毛澤東(長期執政)
毛岸英(短期執政)
李登輝(長期執政,民主化成功後便功成身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