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多為辛散輕揚的特性,辛能發散: 芳香之品,不能久煎
辛溫解表:表寒證(惡寒重)麻黃、桂枝、防風 溫麻桂風
辛涼解表:表熱證(發熱重)葛根(平)、升麻、柴胡(微) 涼葛升柴
桂枝主要成分為桂皮醛揮發油
1. 抗菌、抗病毒
2. 健胃、利尿、強心
防風發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解熱、抗發炎、陣痛
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鬱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解熱、鎮靜、鎮痛、鎮咳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
主要成分: 薄荷揮發油
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而起到發汗解熱作
桑葉抗菌抗病毒
瀉下藥促進排便或排除胸腹積水
臨床應用:裏實證(李時珍?)
1. 寒下藥:裏熱便秘(大黃、番瀉葉)
2. 溫下藥:寒積便秘(附子、乾薑)
3. 潤下藥:熱盛傷津,病後、年老體弱者(種仁或果仁)
4. 逐水藥:大多苦寒有毒,用於全身水腫(甘遂、續隨子)
甘遂主要成分為甘遂醇
清熱瀉火:溫熱病熱,高熱神昏、煩渴引飲、汗多(梔子、夏枯草、淡竹葉) 瀉火夏淡梔
夏枯草目赤腫痛,頭痛眩暈;高血壓病屬肝熱、陽亢之證者
清肝明目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眼睛有血絲)決明子、穀精草
清熱涼(敗)血藥:敗血癥期?
清熱涼血,減輕炎充血、降低體溫、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凝固
和養陰藥用可治療陰虛內熱(生地黃、牡丹皮、犀牛角)
清熱解毒:大青葉、北板藍根、魚腥草、連翹、金銀花
北板藍根、魚腥草為清冠成分之一
清熱解毒藥最常用連翹、金銀花
清熱燥濕:苦能燥濕、寒能清熱(黃芩、黃連、黃柏(蘗)
清熱解暑:香薷、藿香、西瓜翠衣
清虛熱藥:解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如午後潮熱、五心煩熱、肌肉消瘦、盜汗(知母、鱉甲) 清虛知母鱉甲
清冠一號
? 清熱藥
1. 黃芩
2. 魚腥草
3. 北板藍根
4. 栝樓實
5. 厚樸
? 佐/使藥
1. 炙甘草
? 解表藥
1. 薄荷
2. 防風
3. 荊芥
4. 桑葉
陰寒自裏而生: 亡陽證
?手足冷、畏寒、面色蒼白、口不渴、喜熱飲
?血液循環差
寒邪入臟腑
?脾胃虛寒、嘔吐、噁逆、胸腹冷痛
傷寒於表 → 辛溫解表藥; 傷寒於裏 → 溫裏藥
肉桂、附子、乾薑、八角茴香、細辛:強心
胡椒、小茴香、高良薑:溫中暖胃
肉桂主要成分為桂皮油
胡椒驅風健胃作用
袪風溼藥
止痹痛藥:獨活
舒筋活絡藥:白花蛇
補益肝腎(保養)、強健筋骨→袪風溼強筋骨藥:五加皮
化濕利尿藥
濕邪滯於中焦:噁心嘔吐、吐酸水、食慾不振、大便溏薄
水腫:裏證,常見下肢水腫
痰飲:因病理液體積留在呼吸道、消化道和體腔
濕熱證:淋濁 (尿道感染或結石)、濕溫 (乙型腦炎)、黃疸
芳香化濕藥適用中焦濕阻:蒼朮、白荳蔻 中焦蒼白
利水滲濕藥:茯苓(最常)、薏苡仁、王不留行、澤瀉, 利水澤王茯薏
關木通因馬兜鈴中毒事件,現已停用
王不留行用於血瘀經閉,痛經;產後乳汁不下及乳癰等癥
理氣藥多含揮發性成分,一般不宜久煎
1. 脾胃氣滯: 行氣導滯
2. 肝鬱氣滯: 疏肝行氣解鬱
3. 肺氣壅滯: 喘咳,肺氣宜肅降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枳殼:疏肝行氣解鬱、破氣除痞,化痰稍積。
肺氣壅滯
熱證:苦寒藥→ 枳實
寒證:辛溫藥→ 沉香、烏藥
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活血化瘀藥善於走散,具有疏通血脈、促進行、消散瘀血,多屬味辛苦而性溫,三七
止血藥炒炭可加速凝血,地榆炭
涼潤化痰 (清化熱痰)藥
溫燥化痰 (溫化寒痰)藥
杏仁用於咳嗽氣喘。
內傷咳喘: 補養藥,紫菀
熱咳: 清熱藥,桑白皮
補氣藥治療氣虛證,補肺、脾之氣
脾氣虛:食慾不振、大便稀爛或泄瀉、腹部虛脹
肺氣虛:短氣、少氣
?大棗、山藥、蜂蜜
山藥用於脾胃虛弱癥,用於陰虛內熱,口渴多飲,小便頻數的消渴證
補血藥當歸用於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
補陰藥
肺陰虛:乾咳、少痰、音啞、口乾舌燥→麥門冬胃陰虛:食慾減退、津少口乾舌燥→麥門冬
肝陰虛:視力減退、夜盲、高血壓→女貞子
腎陰虛:頭暈、耳鳴、午後低熱→女貞子
補陽藥治尿頻、陽痿早泄、宮冷不孕、白帶清稀等(杜仲、鹿角)
杜仲現代臨床用於高血壓癥,有可靠的降血壓作用
肝風內動: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鉤藤
熱極生風:溫熱病,抽搐→羚羊角
血虛生風:頭昏、眼花、耳鳴、四肢麻木→天麻
開竅藥多辛氣香(麝香)
?走竄發散,通關、開竅、醒神、回蘇
消導藥:消食積功效?飲食過量、脾胃虛弱→山楂
滑脫:大小便、汗液、精液的滑利脫失以及內臟脫垂
收斂藥固澀,治療滑脫病證,大多酸、澀之品→芡實
驅蟲藥健胃
常見的驅蟲藥
?蛔蟲 → 使君子、苦楝根皮, 口訣:苦使蛔
?蟯蟲 → 榧子肉、鶴虱, 口訣:蟯虱肉
?鈎蟲 → 貫眾、雷丸, 口訣:鈎貫雷
?條蟲 → 南瓜子、檳榔, 口訣:絛榔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