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安全 定義:
1. 透過 軍事聯合行動 達到 理想化的 公共安全(外來的侵略)
2. 嚇阻、抵禦外來攻擊
一定要背的東西.安全性國際組織的成功條件:
1. 國家間的權力大致對等
2. 不應存在太強的國家(以免把其他小國兼併)
3. 所有的國家都願意負擔集體安全(公共財)的成本義務
4. 要有一個統合性的中央機構
5. 要在軍事(懲罰審判)、道德(審判能力)上有足夠的權威->才會有強制力
例子:北約
有效的證據:沒有爆發戰爭
有效嚇阻的對象:蘇聯
五十年的時間養軍隊、坦克,但是沒有使用過(沒有戰爭)
美國每年為此耗損4%的GDP
20%的稅收拿來維持北約
(世界上沒有比軍火更貴的東西)
安全性國際組織(今年的重點):軍事組織
安全性國際組織是這個世界上最接近國家的國際組織:
1. 有中央決策機關 (不需要經過會員國的同意,要有效率) EX:北約告知會員國將要戰爭即可
2. 要有自己的文官
3. 要有自己的軍隊(錢由母國支出,但是國籍算北約)
結論:有彈性、即時、有嚇阻力
缺點:貴貴的
P. 581
安全性國際組織定義:
集體安全(一戰後開始的觀點,二戰開始,設想有強大的敵人才願意付出成本)、權力平衡的產物
由複數國家集結
共同分擔軍備武力與經費
可維護區域和平,產生穩定的嚇阻效果
否則無法繼續運作
不穩定因素:
1. 長期維繫成本
2. 會員國之間的關係
例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由美國建立,目的是建立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安全,抗衡蘇聯)、華沙公約組織
2022年以前,世界覺得北約又貴又沒用
但是烏俄戰爭以後,北約買了很多法國的軍火,全世界都覺得北約很重要
而且美國用三倍的價格賣出軍火
所以這場戰爭真正獲利者是美國
P. 643
美國印太戰略(印度太平洋安全性軍事組織)(新圍堵政策,用來圍堵中國,是新冷戰體系)
美國想在印度與太平洋之間,建立一個類似北約的軍事組織
所以如果要成立這個組織,美國就必須讓中國侵略臺灣,這樣全世界才會知道自己的新北約很重要
自911攻擊事件之後,美國的國安政策轉向與亞洲各國的合作+反恐
並且將中國、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也就是爆發戰爭的對象
烏俄戰爭,美國有參戰(根據五角大廈公布的資料)
2017年戰略報告:
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以上是對美國造成威脅的對象
日本、韓國、印度、澳洲:這些國家是美國的安全組織會員國(新北約)
考量:
1. 防堵中國
2. 以前的北約,會員國跟美國的地位比較相當,美國沒辦法從中吸血;
但是這四個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弟,不敢反抗美國(會乖乖給三到五倍以上的軍費)。
3. 中華民國一定要加入印太,到時候每年最少要給美國三千億臺幣。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加入?因為中國不論如何都會打我們=_=
(兩岸的關係是不可能緩和的。)
4. 澳洲開始向中國示好,拒絕印太,因為不想支出高額軍費。
5. 日本、韓國都開始跟中國談經濟合作(RCEP,東亞經濟共同體,自由市場)
可以達到全球的GDP 50%,東南亞也是工業化國家,可以轉換為75%的工作機會。
臺灣必須要加入,不然會沒有工作機會。我們的經濟會在五年內被東南亞超車。
但臺灣不是一個國家,沒辦法加入。
所以要跟中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才可以加入RCEP。
服貿引發太陽花學運:美國無法忍受臺灣離開自己
(日、韓、澳:我也要加入RCEP)
作生意=不會打仗=拒絕美國=不會花錢(不用繳軍費給美國)
政治學意義:
1. 美國搖擺的亞洲政策->2014年 烏克蘭戰爭+香港反送中+太陽花學運 時,美國發現中國可以與自己抗衡
2. 中國需要利潤
3. 美國想進入亞洲市場,重振美國經濟,所以資本流入中國(親手創造出競爭對手)
4. 2018年後,中國在工業化轉型以後,經濟出現跳躍性的增長
5. 歐美各國仍飽受金融風暴之苦,中國十四億人的市場很吸引歐洲(但是中國也想擴張市場,這是與世界根本性的矛盾)
6. 企業支持中國、離不開中國,因此在經濟上被中國擺布、滲透
7. 中國已逐漸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P. 583
新理想主義、新現實主義:跳過
民主和平論:看一下
P. 584
古典現實主義:二戰後的主流
定義:重視國際體系中的權力變化(權力平衡)、權力競逐的展現(力強而生,力弱則亡,弱肉強食)
國際社會是無政府運作狀態
國家跟國家之間不存在任何的拘束性權威(也就是沒有懲罰機關)
簡單來說:我吃豬肉或雞肉,與豬或雞本身無關。(強者攻打弱者,與弱者無關)
弱者唯一能做的事情:一、逃跑 二、結盟(變得更強大)->追求權力平衡
古典理想主義:強調有懲罰機關
權力平衡要件(申論題考過):
最高等級:互相保證毀滅(MAD)
國家擁有第一擊(先發制人的能力),即可消滅他國99%的軍備
需先作的第一件事:低調(否則會被他國攻擊)
第二擊能力:後發制人
若先被對方攻擊,只剩下1%軍備
但是有能力毀滅他國99%,告訴他國,就會產生穩定(喝阻作用)
因此導致軍備競賽
以上是烏俄戰爭的成因與後果
烏俄戰爭的爆發:
一、俄國不得不打,因為俄國沒有好處
二、俄國很窮,只賣石油才能賺錢
三、戰爭會導致石油無法出口(俄國真的不想打)
四、1991年,烏克蘭是被俄羅斯成立的國家,目標是作為中立的戰略緩衝區
烏克蘭三代內都與俄羅斯是同一國家。
五、歐洲第一大國是俄羅斯,第二大國是烏克蘭,廣大的國土可保護俄羅斯不受侵犯
六、普丁的思維是冷戰的思維,他認為北約應永不東擴,保持權力平衡
七、北約想在2022年,併吞烏克蘭(烏克蘭將加入北約修入憲法中)
八、烏克蘭直接關掉新聞臺
九、烏克蘭內有法西斯份子、恐怖份子殺俄羅斯
十、烏克蘭國內發生嚴重的反俄情緒(美國扶持的)
十一、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就會失去第二擊能力
十二、在美國的支持下,烏克蘭承認有毀滅性武器、細菌研究室
十三、俄羅斯的訴求:不是併吞烏克蘭,而是放棄所有的軍備(法國.馬克宏-安全保證),提供俄羅斯的安全保證
十四、歐洲也不爽,覺得烏克蘭是被美國扶持的國家
十五、德國已不提供烏克蘭的武器
十六、歐洲主張烏克蘭解除武裝,直接投降
十七、戰爭導致2021-2022 全球軍費支出,史上最高。(軍火商想要戰爭,才能賣武器)
十八、俄羅斯沒地方賣石油,只好賣給中國
十九、俄羅斯因此極大削弱,只能投靠中國(新冷戰)
二十、未來要重新建設烏克蘭,也需要很多的錢
二十一、烏俄戰爭打越久,美國賺的錢越多
二十二、臺海戰爭打越久,美國如果不讓臺灣投降,臺灣會越痛苦
(但還是要小心中共的認知作戰與赤化)
國際關係:軍事性的
權力結構平衡.要件
(以下至少記五個):
一、分化統治(例如:盧安達)
扶持最少數的民族,讓他與多數人結怨
二、侵略
三、互相保證毀滅-軍事競賽
四、同盟、反同盟(安全性國際組織)
五、設立安全緩衝區(烏克蘭)
六、勢力範圍的劃分(殖民)
七、干涉或者不干涉他國(顏色革命、操控其他國家的人民與意識)
例如:臺灣越強,中國越不敢打我們
權力轉移理論(V.S 權力平衡)
當國家權力相近時,戰爭或和平
例如:臺灣越強,中國越要打我們
挑戰傳統的權力平衡觀點
工業革命以後的現代國家(新強權),成長速度快;舊強權感受到戰爭危機,就會增加戰爭風險。
例如:
PRC:1990-2008
例如:
有的考生前面看起來很蠢,可是一星期回來以後忽然以恐怖的速度成長。(只好先下手為強,侵略他了?。?/div>
閒話:
前四十名都有機會進去
國防部不用加班
國防部只要作操
國防部會對女生比較好
國防部是一個好單位
國防部很封閉,而且可以快速升遷
權力結構計算(申論)
一、看世界上有幾個超級強權
二、請分析二戰後的權力結構演變
A. 單極:只剩下美國(權力真空,過渡時期有恐怖攻擊,這些都是反美的,因為美國管不到)
B. 雙極:美、蘇(互相保證毀滅,MAD=穩定)
雙方沒有召開大規模戰爭,第三世界國家會成為祭品,但兩大國家本身不會戰爭
C. 多極: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不穩定的國際局勢
(俄羅斯已經出局,戰爭耗損掉了)
美、中:結構性對峙(你死我活,遲早會打仗)
歐盟:軍事援助西方,表示自己與美國統一陣線,經濟上與中國貿易,增強兩大國家互相對抗的意願與能力
->對歐盟而言,只要美、中都一起出局,金融風暴後已經重傷的他們就可以漁翁得利
2030年:三戰點(這兩個國家遲早都會各自出事,經濟上有難關)
1990年:中國在2030年一定會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整個亞洲都會因此動盪
美國:追求後工業時代的利潤,貧富差距過大
中、美:爭奪全球市場,但是十七億人口,世界養不了他們(美國只有三億人,就要全球一半的收入養他們)
第三世界國家:都會支持中國,因為中國花很多錢照顧他們,但是如果中國不願意花錢給他們,反而要對方養他們,那些國家就會離開他
2008年:美國因為很窮,大量發行國債,全被中國買走
所以美國每年有20%的稅收全部都給了中國
美國不想還債
美、中都在尋找適合戰爭的時機(於是產生新冷戰)
美國不可能消滅中國
因此戰爭目的是:形成真正的兩陣營對峙結果
蘇聯:被小弟供養
美國:被小弟供養
(小弟們都負責養大哥)
跳過麥卡錫主義、庫德族悲歌
戰爭的原因(近三年考三題):
一、文明衝突論
二、權力平衡&權力轉移
三、工業化需求:擴張、殖民
四、誤判(兩邊都覺得自己會贏)
五、修西底斯陷阱
由哈佛大學.艾里森(提出古巴危機者,拜登的首席幕僚)提出:
自十五世紀起至今共有十六次.新舊強權衝突/權力轉移挑戰(建立在生存基礎,即市場之上,不可退讓)
例如美國:沒有市場、沒有消費、沒有利潤
中國:隨時可能發生革命
十二次->發生世界級戰爭:一戰、二戰、三十年宗教戰爭
有四次->逃過戰爭:有人退讓,退縮的那一方衰弱、瓦解
例如:英國不跟美國開戰,割讓殖民地以後,就變成二流國家
->導致有前車之鑑的其他國家,打了就會導致世界級戰爭,不打又會亡國,怎樣都很煩(不敢不打)
根據人類發展的歷史脈絡,都會出現霸權國家,他們會向外擴張市場
如果不能擴張市場,就不能維持繁榮(他必須向外掠奪弱小的國家,不然沒有資源)
崛起中的國家會對已經是霸權的國家感到很厭煩,舊強權跟新強權之間一定會戰爭
簡單說:一個世界的市場,養不了兩個霸權國家。
選定的戰爭地點:臺灣 或是 北韓
臺灣非常努力想讓戰爭去北韓打
美國:希望在臺灣打一打,而且中國沒辦法佔領臺灣島
但是美國有能力可以佔領臺灣(參考古巴戰爭)
美國想在臺灣放中程飛彈,射中國;中國對此沒有防禦能力
如果美國真的會佔領臺灣,中國就必須留島不留人(必須搶先於美國)
P.S:美國是不會有任何損失的
臺灣希望戰爭發生在南海(所以才會一直想辦法講南海爭議,那裏本來就不是臺灣的。)
建構主義(會跟其他主義一起考):
一、為什麼美國不侵略加拿大?加拿大有人口、天然資源,離美國又近
二、因為加拿大是美國的盟友(小弟)
三、沒有單一國家可以統治世界,聯盟是如今的主流
四、老大需要有小弟幫襯,老大也不會想攻擊小弟
五、如何判斷自己人?價值觀是否共同->形成有辦法權力平衡的聯盟(否則會被逐出)
美國的小弟:
民主、人權
中國的小弟:
東南亞垃圾國家、經濟
聯盟外的權力平衡:
一、物質力量:武力
二、共識力量:價值觀(是敵是友)
三、實踐力量:可行性(打不贏就不會打)
地緣政治:
一、英國(最早出現民主的國家,島國不需要陸軍,只需要海軍)
沒有部隊,國王就弱;貴族可以制衡他->產生民主
二、法國(處於歐洲正中心,所以部隊很強,有軍人傳統、威權傳統)
三、中華民國(被美國幫助,因為想拿來制衡中國,臺灣本身不重要)
國際權力型態(考點):
三種模式-成本與效果的評估、意識控制的能力、全球趨統與滲透
硬實力:強迫(武力、金錢),當事人不願意
軟實力(針對一般大眾):我讓你願意(滲透,嘗試影響,如媒體)(當事人願意的話就是)
民主基金會(政府智庫)提出:銳(sharp)實力(比軟實力的成本更低,效果最好):精準切割、打擊,滲透、穿透,只打擊菁英、政要,對社群媒體提升影響力,用威脅、利誘的方式,軟硬兼施。
不容易防。
例如:大規模政治獻金、承包建設、假新聞
協助第三世界國家工業化、變得富裕,藉此削弱歐美(不讓歐美剝削),因為2008年以後中國變強,從西方拿資本發展,注入第三世界(一代一路),使得歐美沒辦法繼續從第三世界挖牆腳、賺錢。
且中國保證不會與第三世界國家戰爭,因第三世界國家建設時會跟中國包工程,支付工程款;這些國家就不會產生內戰(沒有政府,就付不出錢)。
期間,中國會拿那個國家的錢來貪污、扶持該國的政權;第三世界國家非常喜歡中國(又能發展,又有錢拿,還不會戰爭。)
中國是強大且優秀的國家
美國統治世界五十年,但是中國讓美國看起來像白癡
例如:中國惠臺政策,只針對臺大醫學院的人,提升影響力
中國自我評估,五十年之內無法獲得全世界的認同(但是全世界已經喜歡美國了)
所以:中國沒有要爭取你的認同
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他不在乎,不想浪費時間與資源
效果:混亂(O)、分散,轉移大眾的注意力、降低抵抗力
中國會趁機發展
中國沒有要掌控臺灣
世界主流是正在衰弱的歐美
但是最多人數的是中國+第三世界國家,他們正在崛起
多邊主義(多國合作)
霸權穩定論(五星)
美國:世界警察、剝奪人權(民主外送)-國際秩序也對他有利,他才會這麼做(例如可以得到石油)
1980s:新右派產物
國際秩序(公共財,吃力不討好)需要條件支撐
學政治不能拯救世界,但是可以認識哪三種公共財建構當今的世界:
一、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會有週期性蕭條->產生最終出資者,借貸者),自由貿易
凱因斯主義:資本主義的閉環
要有一個冤大頭把錢丟進市場裡(也就是政府)
二、貨幣穩定:貨幣監督組織
三、和平:國際警察
假設:
美國是養雞場的主人(美國優先論)
世界的每個國家都是他養的雞
美國對每個國家的侵略都不用負責:因為他要維持所有人的秩序,然後他也需要吃東西,所以他殺雞是應該的
但是中國也想挑戰美國,成為養雞場的主人
蘇聯瓦解後,由美國所散播的(藉以增加對所有國家的控制力)
華盛頓共識(新右派國際版)的核心:
一、縮減政府支出(管制能力下降)
二、市場自由化(不干涉)
三、民營化(他國跨國企業的滲透)
分權:聯邦制->中央地方關係
權力分散(單一國)
單一集權制、單一分權制
全球地方化:分離運動(蘇格蘭獨立公投)
政治經濟學:
自由經濟學派:亞當.斯密(國富論.古典經濟學之父.發明"自由市場"一詞)
貨幣學派:即.新右派,反對社會福利
(1. 海耶克、2. 諾齊克)
諾齊克:降低稅率,右派的正義認為不可以課徵富人稅,有錢人賺更多錢是因為有錢人更努力,懲罰他們更努力是不對的。
(公共管理必看)
海耶克:認為中央權力的擴充將導致極權主義。
發展中國家理論(必看):
亞洲四小龍、日本如何工業化的:政治自主性-行政權不用回應立法權、利益團體,比較有效率
(美國願意養他們,買他們的東西)
這些國家都是獨裁國家(例如新加坡):杭亭頓(國家高度行政集中."變動中的國家")
文官強.拚經濟:由政府(公務員、文官)來引領
日本、南韓、香港、新加坡:文官強的國家,1980s 高級文官團體
臺灣:1980s 建立科學園區,當時也有培養出一批文官團體
領導者要重視經濟:例如蔣經國
原進口產品:需自行生產(進口替代)->原出口國同意技術轉移->促成工業化
(這些都是美國給我們的)
四十年後:中等收入陷阱(過多商品銷往海外,海外必須購買)
資本主義的型態(海伍德)要記,會考:
一、自由市場
二、社會福利
三、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理論
國家的管制(介入)政策-市場
國家為什麼要介入?
管制的種類:
一、經濟管制(凱因斯主義,政府拯救經濟)
二、社會管制(保護公共財,例如空污)
題目:
全球化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國際危機處理
南北對峙
國際關係
國際恐怖主義
全球化人權
華盛頓共識
戰爭的成因
霸權穩定論
地方政府的特質
地方分權
權力下放
經濟管制
資本主義的類型
國際政治經濟學
理性選擇
威權與經濟發展
福利國家
經濟全球化
正義?羅爾斯:左派正義.弱者得最多/諾錫克:努力者得最多
政黨總統化
最後:
你甘心一輩子被踩在腳下嗎?
你有機會去中央。
你可以改變世界;不要讓你的大學,影響你的未來。
一個優秀的人有自己的宿命,但是去竊取其他平凡人的人生是不可容忍的。
兩個月內,做近五年的考古題、選擇題(120題)
五月底(5/25)行政、民政、調查局,記得看課本(可從法理推測)越早回歸課本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