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說到有人會討論如果神明存在,那神明到底是何物,又會討論信徒所說的「宗教經驗」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特別的理論是「泛神論」。「泛神論」以「事出必有因」為前設,先討論「實體」的定義和數量,再推論出神明的面目。
由於「事出必有因」,一件事物的存在必定依附其他事物,需要利用背後的原因才能理解它的存在,例如理解一個人的存在包含父母、職業、成長經歷,而這些事物的背後又有原因 — 然而有些事物的存在所依附的就是自己本身,也就是「他存在的原因就是自己」,是自有永有,獨立自存,必然存在的存在,無需依靠其他事物去理解的概念,這種事物被稱為「實體」。
忍術來源就是外星人:p(來源:火影忍者)
泛神論提出者先假設存在兩個實體,就會發現只會有兩個結果:兩個擁有同一個屬性,那這兩個實體其實是同一個實體;兩個「實體」擁有不同屬性,就違背了對實體的定義,證明這兩個都不是實體,因此實體不可能多於一個。
在「實體不可能多於一個」前提下,理論提出者再推論出實體是無限的,因為實體是有限的話代表有另一個實體限制著他,然而實體不可能多於一個,所以實體只能是無限。而無限的同時又僅有一個,那有一個存在符合這兩個條件,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也就是神明。
所以是不是太多「神明」,「神明」就是能力有限的意思(x(來源:無神世界的神明活動)
不過「無需依靠其他事物去理解的概念」除了上帝,還有「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指花草樹木,而是指一切的人與事,包含萬物一切的世界本身。「實體不可能多於一個」,上帝與自然不可能是不同的事物,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上帝等同世界 — 兩者不是不同的存在,只是捕捉到不同面向的命名,而一切萬物,包括你我他、概念、思想那些構建世界的一切可視或不可視之物都是神明的一部分。
這個理解對當時的傳統基督教思想有很大的衝擊,因為一直以來,教徒都會把世界與上帝分別,而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一位具有人格的神,世界的生死由上帝一手掌握,並不是泛神論提出者所說的「神明就是世界」那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 認為「神創造天地萬物」可以有不同的詮釋,不過理解神明為「獨立於被創造物的創造者」是錯誤的解法。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李敬恆舉出一例子以便理解「上帝就是世界」,包括你我他、心靈、思想那些構建世界的一切可視或不可視之物都是神明的一部分的概念:假設這裡有一缸水,水裡面有四個漩渦,而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四個漩渦」,而不是「一缸水」,然而漩渦只是一缸水的一部分,而且相比一缸水來說,漩渦只是瞬間即逝的現象,不過我們直覺會認為在這裡存在著四個事物(四個漩渦),而不是一個事物(一缸水);
假設這些漩渦有思考,身處這一缸水的他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承載著他們的一缸水,而是看到彼此;第二個留意到的就是「自己」,他會感受到自己越來越細小,認為自己慢慢會消失,事實上他們的確會消失,不過對一缸水來說並沒有少了什麼 — 從頭到尾,一缸水依然是一缸水,只不過它在不同時段以不同的姿態展現。
在不同的時間點,凱特由帥哥變成了蘿莉蟻(x (來源:全職獵人)
在這個例子裡,這一缸水就是「世界」,我們看到世界裡變化萬千,一個杯子、昆蟲、窗子、房間、人 — 所有事物都是分開的,我們也會覺得右手左手也是分開的,然而右手左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個人身處房間,房間有一個桌子,直覺上人與桌子是分開的,但他們都是構成房間的一部分;
儘管你我相隔甚遠,不聞聲色,但你我依然是一個空間的一部分 — 所以理論提倡者認為整個世界的構成是一個整體,所有事物都有一定的連繫,只是我們往往以自己個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把「自己」看待成獨特的個體,所看到的是個別事物的樣態。萬物一切是一個整體,每一個事物不過是這個整體在某個時空的某個樣態,世界一直都會有變化,但同樣地世界永恆不變。
即使人已逝,但思念不變(來源:紫羅蘭永恆花園)
由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們注重的是自己身邊的事物和得失 — 如果自己很窮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其他國家的人窮到沒錢吃飯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如果自己面對生離死別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創傷,但遠在天邊的災害人禍對我們來說不痛不癢;如果自己面臨死亡,自己的世界將會崩潰,但是別人的死亡對自身來說無法理解 — 因為別人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太遙遠,而自己週遭的事物對我們來說太重要。
然而理論提倡者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實體,自己週遭事物的得失其實是一種表象 — 自己的消亡看起來很重要,但對這個世界其實沒有影響,因為「自己」其實只是世界其中一個面向,消亡代表的只是自己以另一種樣態在這個世界存在,而世界永恆不滅。
(來源:螢火之森)
所以他認為人應該要跳出自己的思想框架,以世界為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理解到自己的確會消亡,意識將會有一天消逝,但是我們能夠以另一種樣態在這個世界存在,自己是世界,也就是神明的一部分 — 作為人類,作為萬物一切的部分,我們依然能夠了解神明才能知道的真相。
泛神論提倡者鼓勵不把個人得失放在第一位,而是以個人為整體的一部分作為生活態度,愛萬物一切就等同愛神,敬虔神明,儘管自己的意識會消亡,亦會作為神明的一部分,以不同的樣態存在。儘管泛神論提倡者以他的方式證明了神的存在,但這個神明與傳統基督教思想的神明有很大的出入,所以被視為異端,最後被逐出教派,終生以打磨天文鏡,虔誠相信神明而活。
泛神論的資料暫告一段落,宗教經驗的討論將會在下一篇繼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