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當我們閱讀海洋,閱讀想像:《海穹英雌傳卷一:金鱗汗女》推薦閱讀

大獵蜥 | 2023-05-01 10:00:05 | 巴幣 10 | 人氣 198

這也是一篇舊文,最近都在搬舊文。好像有點像在整理房間似的,每整理一次,回憶就浮上心頭。
《海穹英雌傳》是我國中開始迷奇幻說後,第一本閱讀的臺灣奇幻小說。各方面來說,影響對我極為深遠。這也是我一直相信作品有力量的原因。

---以下為正文---


    對於喜好奇幻小說的讀者來說,架空的想像世界一直都是很誘人的要素。作者藉由說故事,慢慢堆砌出一個不屬於現實,但卻無比真實的世界。而在那個世界裡有屬於它特有的地理、歷史、物種與文化,也許對於沒有習慣閱讀奇幻小說的人來說,要靠閱讀重新架構一個自然與人文的邏輯脈絡,是顯得比較吃力的,但只要能順利進入書本裡的世界後,就能非常流暢的去思考與想像,且透過作者的文字敘述,讀者也會構築出屬於自己的幻想,學習把抽象的想像具體化與脈絡化,這是步入奇幻小說時所會面臨的門檻,但只要能踏過去,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穫。

    在《海穹英雌傳》裡(後文簡稱《海穹》),作者架構出一個龐大的幻想世界,除了人類外,還有許多非人的智慧種族,每個種族有它的歷史與文化,而各種族間有衝突也有並存,當然自己種族內部間的合作與衝突也是如此。

    當然種族(無論內外)的衝突與並存是奇幻小說裡常見的故事橋段,尤其是人類面對所謂非人種族的猜忌跟想像,常常會是擁有非人種族的架空世界奇幻小說的衝突來源。但《海穹》並沒有走這樣的故事基調,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已經從別的角度去切入海穹的世界,主角博爾兀是歌瓦(現實世界可稱為蜥蜴人,但他們本身很討厭被稱蜥蜴人,要是叫他們蜥蜴人了話可能會被攻擊)而非人類,於故事裡所遇到的主要角色,也都是各形各色的歌瓦,因此小說一開始即傳遞給讀者完全架空的想像,毋須期待在角色身上看到孰悉的人類文化,亦或是人類式的友誼與情愛。透過歌瓦的眼光去看歌瓦的歷史文化,並去體會歌瓦獨特的生態與其性格。為了建構歌瓦這樣獨特的種族,作者於小說裡會用非常多的篇幅去敘述歌瓦的外貌、習性、生活環境與歷史脈絡。甚至於書尾附錄有長達十頁,宛如百科資料般的歌瓦介紹,從生物學的角度,鉅細靡遺的描繪出歌瓦這個種族的演化與其特性。(題外話:我很愛歌瓦的交通工具,感覺很安全,且車禍率很低)

    《海穹》的故事其實很單純,以人類的口吻來敘述,即是所謂的「王女復國記」,然而作者筆下的王女不是氣質出眾的沒落貴族,也不是剛毅潔淨的聖女,而是剽悍強壯的雌歌瓦—博爾兀,而其復國方式也非常的歌瓦,故事裡的復國沒有宮廷鬥爭或是浪漫情愛,而是屬於歌瓦才有的冒險與征戰。作者透過博爾兀的旅程,去塑造出整個歌瓦民族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樣貌。

    而有趣的是,故事裡也藉由博爾兀的眼睛,去觀察那世界裡的人類種族,人類對於歌瓦來說,是非常奇妙的異種種族。在歌瓦的眼底,那些「非歌瓦種族」從外貌到生活文化都是相當詭異且難以理解。宛如讀者剛開始閱讀《海穹》時對於歌瓦的疑惑與不解。在這奇特的多重疑惑裡,可以讓人感受到對於「非我族類」的好奇與不理解。這也許是《海穹》於故事以外,所傳達給讀者的思考空間吧。

(在歌瓦的文化裡,雌性比雄性更強壯,壽命更長,地位更高。儼然的是顛覆人類社會裡以父權為主的想像)

    相較於國外翻譯進來,那些如磚頭般厚重的奇幻小說,《海穹》的書本厚度看起來較輕薄。然而《海穹》的世界卻是非常龐大且複雜,並且因作者切入的角度和選擇都是異於傳統奇幻小說的形式(非人類習慣的角色外貌與特性)。所以在閱讀時會先建議從附錄開始閱讀,先去理解歌瓦的生態系統,然後再拋棄人類的想像認知,這樣就可以迅速地進入海穹世界,隨著博爾兀的鬣棘與尾棘,一同去體驗歌瓦這一個種族的生態文化與歷史恩怨。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