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先把之前七月書展買的書給消化一下。拿起之前買來後想看就又一直沒看的《彼岸花盛開之島》拿來看。整本書沒有很厚重,故事也很簡潔,一個晚上加一個早上就給它看完了。
我知道這個作者之前有些爭議,而因為故事也是聚焦在一個女性能學習某種語言跟繼承某些地位的虛構島,所以第一時間用性別意識來解讀也是蠻正常的事情。但我覺得這本《彼岸花盛開之島》談的應該不是性別議題,也是算有一些啦,然我個人覺得最主要的是在談人與歷史的「原罪」。
整個故事其實很單純,失去記憶的女主角宇実漂到島上,在島上生活學習,因為這個島基本上不接受外人移居,所以為了要留在島上,她必須學習島上特有,且只有女性才能學的「女語」,並且接受考試,成為承擔這個島記憶的「乃呂」,證明自己是島上的一份子,才能留在島上。而另外兩個角色,是立志成為乃呂,但女語沒很好的游娜,另一位則是女語講很好,卻因性別關係其實不能學的拓慈。故事其實多數都在描寫島上的生活與各種儀式,然後大家上課考試。在最後揭露出,為何男性不能學習女語,不能當乃呂,不能知道這作島歷史與秘密的原因。
當這個祕密揭露後,我忽然理解到這本《彼岸花盛開之島》為什麼在日本會引起那麼大的迴響。作者透過故事談論我們其實一出生,很多東西就已經存在,從你是男身女身,你的性傾向,還有最重要的,你「被」歸類在哪個族群,這些與生俱來的「身分」就已經給你了一些東西,也同時束縛你,甚至就已經強迫你承擔一些東西。個人如此,國家族群也是,要讓自己的國家能在列強之間生存,就必須輸出非常喪盡天良的彼岸花。要島內和平,就必須把男性排除在歷史之外。看似民風純樸且美麗的烏托邦,其實是背負過去的殘虐,且得犧牲這個世界上的一些人才有辦法維持的,可是卻又無法否定生活在其中人的努力跟良善之意。
最終,承擔歷史的「乃呂」,就必須知道並接受自己跟這座島的「業」,並想辦法讓這座島繼續維持下去。
而在故事結尾,當上乃呂兩個女孩正討論是否要揭露島上歷史時,故事就嘎然而止。老實說,作者給了一個非常曖昧的結局,但我覺得這個結局其實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作者似乎試圖談論「我們是否要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原罪?」
當然我們第一直覺就是要知道歷史真相,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真相裡頭的恐怖。真相不單殘酷,且不一定站在自己那方。而知道真相後,又會造成什麼新的「業」呢?這問題其實《進擊巨人》也有提到,而艾主席知道真相後創造了新的殘酷。這就是乃呂不斷隱蔽真相的原因,因為過去夠殘酷了,乾脆讓所有人陷在和平的幻覺裡吧。(雖然我認為作者有意諷刺這個決定)
必須承認,會有人覺得故事斷在奇怪的地方不是沒原因的。要是乃呂作出選擇,那麼真的故事世界觀就會瞬間澎大,就不是彼岸花,會是彼岸島了。(對不起最後用了奇怪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