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婚姻、生育、買房是一種選擇而非義務

臭臭泥甕 | 2023-02-05 18:24:26 | 巴幣 12 | 人氣 234

單身族群上升使得少子化成為一種趨勢對新一代族群來講,結婚、生子或買房都不是一種義務而是選擇
由於這些規劃對個體並不具有強制性,卻可能影響經濟成長、房市與勞動需求,故能在許多媒體資訊的傳播媒介,看到許多試圖加強義務層面壓力的資訊。例如:孤獨老、無子女照顧、租屋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等。但是,如果仔細拆解這些個別議題,其實終究還是回歸到個人的選擇而非義務。

1.不同於傳統社會文化,自由戀愛的現代,選擇結婚固然會影響兩個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對其子女婚姻的選擇影響程度並不大。選擇結婚的人,多數是因為雙方真的愛著對方,願意共度餘生且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同理的,選擇不結婚的人,可能是因為身邊沒有真正所愛的對象,或者身邊的人並無法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2.是否生子其實與有無結婚,或者有無經濟能力之間並不衝突。例如,有些人不生子是因為經濟考量、有些人是先上車(生子)後補票(結婚),也有不少人是不生子頂客族雙薪家庭。當然,也有年輕夫妻是考慮到前期經濟因素而選擇晚生。另一方面,也有經濟能力頂標卻因為夫妻其中一方或雙方生殖能力有問題而無法得子。

3.許多買房的人會主張,房價只會越來越貴,現在不買未來就更買不起,如果只租屋未來老了可能付不出租金或沒人願意讓你租。但是,如果有仔細觀察房價市場的變化,就會發現非蛋黃區、非新房、非熱門地段,距離大都市越遠縣市的房子,幾乎只有緩漲或根本沒什麼漲。姑且不論少子化造成的房市需求下降到什麼程度會導致有感的房市下跌,但是對單身族只需套房程度的居住空間來說,絕大多數應該都是有能力買得起。另外,對許多核心家庭出生的子女來說,如果沒有結婚生子的規劃,大部分就是住在原生家庭父母名下的房子,未來也很大程度是繼承他們的房子或賣了換新房。

孤獨老或未來有無子女照顧,表面上看起來只要結婚生子就能解決,但實際上卻是一廂情願。以生子來說,現代社會養兒防老不只是老古板的觀念。一方面,年輕世代的家庭不會視為一種義務。另一方面,物價通膨與薪資成長有限的情況,反而該顧慮的是養兒啃老。例如:多數的年輕家庭婚後不太可能願意跟原生家庭生活在一起,甚至婚後夫妻之間可能還會為是否買新房產生意見分歧。這時候原生家庭的父母親是否該為子女的置產付出?當子女要求賣掉自己跟妻子的老窩來換取兩間套房成全子女時(原生父母與子女分居時),是否會使當初買大房子的理想生活願景破滅?

換言之,不生子肯定無子女照顧(除非領養),但是生子不必然能起到養兒防老的作用。是否生小孩不應該受到第三方的壓力或社會資訊影響,而是應該基於是否有相關家庭計劃的需求。至於孤獨老的問題,很大程度跟是否結婚或生子無關,先不論生子後兒女會不會回來看的問題,夫妻老了總會有一方先離開,被留下的那位終究要獨自面對生活。因此,孤獨老更大程度和當事者與社群之間的連結度有關。如果晚年有培養特定的興趣參與社區共同的團體生活,或者和周邊鄰居有建立良好的關係甚至產生社會互助的效果,那根本也不會有孤獨老的問題存在。

總結來說,面對少子化的問題,鼓勵結婚生子和買房的相關政策或措施是正面的提高有需求者的意願,但是網路上透過謾罵不願意結婚生子或買房是魯蛇(能力不足),並無助於提高沒有需求者的義務。進一步來說,一個人是否想結婚生子或買房是一種價值觀,哪怕是有錢人或有很多緣分的人也不見得會走到這一步,另外在面對少子化是必然趨勢,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下一世代的教育資源與品格發展,如何讓產業轉型提高勞動力下降時的產值、如何讓下一代面對通膨時能有符合期待的報酬。每個世代都有他們的困境與優勢,我們不應該用舊的思維來套用在新的環境,而是應該有面對新環境的創新能力。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