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臺灣民主國沒有民意基礎,是臺灣仕紳階級強迫臺灣巡撫唐景崧建立的。
2. 臺灣民主國不是民主國家,反而算是寡頭政治,那些寡頭即臺灣仕紳。
3. 希望外國救臺灣是臺灣民主國成立的目的。自古以來,沒有外國幫助的臺灣政權,都難以長久存在。
提問:臺灣民主國算是一個國家嗎?
「指導階層對於獨立的實現缺乏堅定的信念與捍衛獨立的勇氣。」
by黃昭堂,〈臺灣民主國的歷史意義〉,《臺灣民主國研究》。
每個國家獨立之初都有立國目標,例如美國獨立戰爭,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即是不堪七年戰爭後英國宗主國施加的種種經濟壓迫,才揭竿起義的,例如要求殖民地負擔戰爭開銷,限制殖民地經濟自主發展(重商主義),在北美十三州沒有國會代表的情況下,對十三州徵稅。
又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與土耳其都遭遇了權力結構的重組(俄羅斯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滅亡),給亞美尼亞人復國的空間。於是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在1918-1920年之間存在。該政權的成立者是亞美尼亞革命聯盟,該政黨是亞美尼亞左翼民族主義政黨,該黨至今仍在亞美尼亞和阿爾察赫兩共和國活躍,亞美尼亞人的民族自決願望強烈。但臺灣人真正有民族自決的思想,最早是日治時期,最晚是國民政府來臺灣之後。(日治時期的臺灣共產黨主張建立臺灣人民共和國,是臺灣第一個主張臺獨的政黨;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政權是臺灣民主國;但臺獨思想真正廣泛傳播,要等到解嚴之後,民進黨在臺灣宣傳臺獨思想,眾多臺灣民眾相信臺灣是一個國家。)
1895年左右,臺灣的狀況是,臺灣在清朝215年的統治之下,形成一個中華式的家產官僚制社會,一切的風俗、法律、官僚機構等,都是沿襲自傳統中國的政治組織。並且,這時清朝對於原住民的掌控只到花東平原,不及中央山脈之山上。
當馬關條約簽訂後,民情難撫,作為大清國官員立場的唐景崧,既然朝廷已經決定放棄臺灣省了,那唐景崧自然沒有理由繼續抵抗。但臺灣的仕紳是臺灣傳統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無法接受日本統治後帶來的不確定性,所以他們強烈的要求唐景崧獨立建國以抗日。
且唐景崧在此臨危之際,聽法國艦長德而尼向唐景崧表示:「清國取回土地甚難,但為臺灣保護住民卻易,臺灣須獨力,且擁有獨立國應有之權利」,並答應唐景崧,有關具體保護臺灣的策略,將與在長期的提督商量。(by《臺灣民主國研究》,黃昭堂)
唐景崧即是在此,內有民眾強烈要求,外有列強鼓勵的情況下,同意獨立建國,賭一把,看能不能如法炮製遼東之例,保護臺灣免遭日本殖民。唐景崧也向清廷說明,在臺灣建立民主國不是想要割據一方,而是為了保護臺灣,若事成,則回歸大清國或作清國南屏。
1895/5/15 全臺紳民獨立通電:「臺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載皇靈,為南洋屏蔽。」
〈臺民布告》:「事平之後,當再請命中朝,作何辦理。」
臺灣民主國並不是由下到上的獨立運動,而是上到下倉促成立的新國家,寄希望於外國援助。但這個援助並沒有到來,萬事休矣後,唐景崧、邱逢甲、劉永福等人先後逃離臺灣,放棄民主國政權。可能許多臺灣義軍,雖然抗日,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保衛臺灣民主國這個政權,而是以保護家園、家人為號召去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