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為什麼臺灣人不仇日?

郭秉紳 | 2023-01-18 11:39:35 | 巴幣 10 | 人氣 2990

為什麼臺灣人不仇日?
所有被日本侵略、佔領過的國家,如中國、南北韓都尤其討厭日本。
中國的仇日教育不用說,北韓將日本視為僅次美國的仇敵,南韓更是在地緣關係上與日本槓上。
反倒是位在日本西南方的臺灣,仇日情緒可說是相當的低,而且煽動不起來。
中國、朝鮮半島、臺灣都被日本帝國迫害過,諸如殖民剝削、歧視、強制徵兵、掠奪資源、屠殺、強姦、慰安婦、警察國家、沒有完整公民權等等等。
具體例子如日本鎮壓朝鮮的三一運動、日本在臺灣實施的總督體制、日本鎮壓臺灣起義所引發的屠殺事件、中韓臺共同的慰安婦歷史等。
作為日本最久的殖民地,臺灣反而沒有中韓來得仇恨日本。
可能有以下原因:
1. 皇民化政策:
皇民化政策之前有一個內地延長主義,日本本土主張將臺灣看作是日本本土,但事實上,臺灣人在日本帝國內仍然是二等公民,沒有參政權,不能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文化上日化的也很緩慢。因為當時的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認為臺灣人風俗與日本人不一樣,直接拿日本的法律統治臺灣人使總督府每年都不得不支出預算用於平叛,最後導致總督府入不敷出,成為虧本生意。但到了中日戰爭開打後(1937年),日本害怕同屬漢文化的臺灣會與中國裡應外合,於是在臺灣展開了皇民化運動,具體措施如:成立皇民奉公會,組織臺灣人支持戰爭;鼓勵臺灣人改日本姓,說日語;焚毀臺灣傳統神像,改拜神道教神社等。又例如開始在臺灣徵兵。不過與後世認為的不同,臺灣當時確實是有一部分的人認為自己是日本臣民,對募兵這件事踴躍嘗試。第一次在臺灣開徵1000人,有十萬人報名。
不過前往中國大陸的臺籍日本兵多作為兵伕,也就是打雜、種田的,並不實際參與戰鬥,因為日本人害怕臺灣人會在戰場上倒戈。
事實上,在中日戰爭中,也有臺灣人前往中國大陸,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軍隊抗日。
也就是說,當時臺灣人,對於戰爭的態度也有所分歧。
2. 去殖民化不夠全面
這其實要歸功於臺灣在戰後混亂的局面,國民黨在臺灣統治初期的失敗、日本秩序穩定給臺灣人的懷念、共產黨的叛亂,使蔣中正在臺灣進行去殖民化的工作時,只能做一半,做完就要去打仗。例如高雄這名字其實是日本地名,但蔣中正就沒有改。
3. 新的敵人
與中國、朝鮮不同。臺灣在戰後就立刻面對更重要的敵人中共,與此相比,曾經的侵略者日本在冷戰的框架下就成了中華民國的盟友。即便到現在,日本仍然是臺灣在地緣關係上的潛在盟友。
4. 臺灣政府不著重於仇日教育
這並不意味著臺灣的歷史教育中對日本的暴行隻字未提,只是就是平舖直述,讓你知道有這麼一個過程而已。日治時期的歷史並沒有被臺灣政府當作統治的工具,用來凝聚人心,因為臺灣現在是需要日本的,沒理由告訴人民日本人是我們的敵人。
5. 戰後兩國國民意外的善性發展
戰後,臺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主權國家,和日本之間的關係不再是過去的上對下的宗主關係,雖然臺灣國力弱於日本,日本並不承認臺灣是國家,但這不妨礙臺灣的自治,和日本展開事實上的外交。首先是臺灣921大地震,日本派人救援,其後是日本311大地震,臺灣人民給日本大量捐款,兩件事都給兩國人民彼此好的印象。而臺灣政府也藉機意圖拉近與日本的距離,這幾年看下來,還是多少有點成效的。
6.日本軟實力的影響
日本在戰後,尤其在娛樂文化上相當成功,諸如日劇、日漫、日本動畫、遊戲、音樂等,早在戒嚴時代就流入臺灣,身受臺灣人喜愛。就連國民黨政府都要立法,遏止這種影響,例如要求日本漫畫的人物並須改成中國名。這種影響一直到解嚴後徹底失去限制,臺灣滿街的日式餐廳、日本產品,以及年復一年的動漫展、同人展??梢哉f雖然日本文化沒有根植於臺灣,但日本文化已為臺灣人所熟悉,我們相對熟悉日本這個鄰居。甚至對他們的文化、品德有所稱讚。例如日本人講究禮貌、愛乾淨。但同時臺灣人也會抱怨日本人有時排外、虛假。不過臺灣人雖然相對不排外,但也有虛假的時候。
7. 地緣政治上的潛在同盟
雖然臺日之間並沒有明確的軍事同盟條約,但日方已多次表明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雖然還是要患難見真情,但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知道臺灣如果被中國統一,對日本在區域的地位是有嚴重影響的。
而臺灣和日本都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臺灣而言,日本是可以爭取的盟友,對日本而言,日本必須關注臺灣局勢,以調整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為此,臺灣人不能太仇日,只能先暫時擱置過去,結果擱置久了,就忘了。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