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之前已經看了不少評價, 看完以後整個想法就是... 『評價就很看人』.
對已經看過灌高原作的觀眾會有微詞, 就我的觀點兩個原因,
一個是兩個部分的協調性本身有不可消除的隔閡, 一個是宮城本身原作的定位很明確.
這次的電影粗分就宮城前傳與山王戰兩個篇幅,
山王戰在原作其實是群像劇,
身為原作實質最終戰, 不只是湘北主要人物們包括安西教練的總決算,
就連澤北都有自己的篇幅, 深津跟河田哥也是阻擋在湘北面前的大牆.
井上這次藉著宮城前傳的篇幅, 將宮城變成故事C位的同時,
卻又沒辦法把其他人該有的表現完全轉換至「這些都跟宮城都有關係」,
就變成上半場其實還是三井的場合, 新增三井跟宮城在國中的偶遇橋段就實質意義不明,
下半場還是櫻木流川一年級組合(?)的決算.
三井, 赤木, 木暮三年級組還可以跟宮城靠著新增的篇幅 (國中偶遇, 風涼話學長) 有所連結,
但櫻木跟流川下半場的活躍, 其實起點還是安西教練, 靠著櫻木振奮全隊,
流川到了最後被澤北完整點燃+開悟, 才進入到那個可以跟澤北互爆的ZONE狀態.
就變成說就算有砍劇本, 山王戰本質是群像劇這點到了電影依舊不變, 井上沒辦法改寫這個既定事實,
甚至節奏更像球賽的3D動態捕捉, 加上10-FEET的配樂,
就算不像TVA的球賽+角色內心OA的節奏, 這個山王戰的部分很燃, 沒問題.
然而跟宮城前傳併一起, 某種程度就很乖離,
群像劇演完切到宮城C位, 然後又要切回球場上的群像劇, 等於是兩個節奏的片段交叉演出;
偏偏下半場櫻木跟流川的表現跟宮城是沒啥關係的,
這個時候的宮城就有點混雜感, 一方面有老哥教的故作輕鬆,
但是提示流川可以自己帶球的時候又變回原作的樣態.
這就帶到另外一個大原因:
原作宮城做為一個突然歸隊的二年級學長, 其實是甫登場就完成度很高的角色,
現在的井上雄彥可能不這麼想, 然後要為宮城加筆,
但對過去的粉絲而言, 那個原作的宮城就是你井上呈現出來所有的宮城.
雖然宮城名列湘北問題兒軍團, 但他就是四人裡面最成熟的一個,
對宮城的部分無感的觀眾, 基本上多少有這種已經建設好的心態,
他在原作就沒啥空間, 出場完成度就80~90分了.
其實拆成兩個作品都可以做得很完整,
瀨尿蝦跟牛丸單賣都很完整, 湊在一起是不是顆瀨尿牛丸就真的看觀眾.
--
第ゼロ感《10-FEET》
對已經看過灌高原作的觀眾會有微詞, 就我的觀點兩個原因,
一個是兩個部分的協調性本身有不可消除的隔閡, 一個是宮城本身原作的定位很明確.
這次的電影粗分就宮城前傳與山王戰兩個篇幅,
山王戰在原作其實是群像劇,
身為原作實質最終戰, 不只是湘北主要人物們包括安西教練的總決算,
就連澤北都有自己的篇幅, 深津跟河田哥也是阻擋在湘北面前的大牆.
井上這次藉著宮城前傳的篇幅, 將宮城變成故事C位的同時,
卻又沒辦法把其他人該有的表現完全轉換至「這些都跟宮城都有關係」,
就變成上半場其實還是三井的場合, 新增三井跟宮城在國中的偶遇橋段就實質意義不明,
下半場還是櫻木流川一年級組合(?)的決算.
三井, 赤木, 木暮三年級組還可以跟宮城靠著新增的篇幅 (國中偶遇, 風涼話學長) 有所連結,
但櫻木跟流川下半場的活躍, 其實起點還是安西教練, 靠著櫻木振奮全隊,
流川到了最後被澤北完整點燃+開悟, 才進入到那個可以跟澤北互爆的ZONE狀態.
就變成說就算有砍劇本, 山王戰本質是群像劇這點到了電影依舊不變, 井上沒辦法改寫這個既定事實,
甚至節奏更像球賽的3D動態捕捉, 加上10-FEET的配樂,
就算不像TVA的球賽+角色內心OA的節奏, 這個山王戰的部分很燃, 沒問題.
然而跟宮城前傳併一起, 某種程度就很乖離,
群像劇演完切到宮城C位, 然後又要切回球場上的群像劇, 等於是兩個節奏的片段交叉演出;
偏偏下半場櫻木跟流川的表現跟宮城是沒啥關係的,
這個時候的宮城就有點混雜感, 一方面有老哥教的故作輕鬆,
但是提示流川可以自己帶球的時候又變回原作的樣態.
這就帶到另外一個大原因:
原作宮城做為一個突然歸隊的二年級學長, 其實是甫登場就完成度很高的角色,
現在的井上雄彥可能不這麼想, 然後要為宮城加筆,
但對過去的粉絲而言, 那個原作的宮城就是你井上呈現出來所有的宮城.
雖然宮城名列湘北問題兒軍團, 但他就是四人裡面最成熟的一個,
對宮城的部分無感的觀眾, 基本上多少有這種已經建設好的心態,
他在原作就沒啥空間, 出場完成度就80~90分了.
其實拆成兩個作品都可以做得很完整,
瀨尿蝦跟牛丸單賣都很完整, 湊在一起是不是顆瀨尿牛丸就真的看觀眾.
--
第ゼロ感《10-FEET》